图书介绍

幸福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幸福学概论
  • 丁心镜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14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幸福-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幸福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幸福学概述1

【思考与练习】3

第一章 幸福学史说4

第一节 幸福、幸福感、幸福观义解4

一、幸福4

二、幸福感5

三、幸福观5

四、幸福论6

第二节 人类思想史上的幸福观6

一、中国思想史上的幸福观7

二、西方思想史上的幸福观11

三、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幸福观比较22

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23

【思考与练习】25

第二章 幸福概述26

第一节 幸福的性质26

一、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26

二、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29

三、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34

第二节 幸福的特点37

一、幸福的多样性37

二、幸福的不可替代性38

三、幸福的群体性38

四、幸福的层次性38

五、幸福的衍生性38

第三节 幸福的构成要素39

一、幸福的两要素理论39

二、幸福的三要素理论39

三、幸福的四要素理论39

第四节 幸福的类型40

【思考与练习】42

第三章 幸福感的生理心理生成43

第一节 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44

一、幸福感产生的脑机制44

二、幸福感表达的天生性46

三、药物与幸福感的关系46

第二节 幸福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47

一、性别与幸福感47

二、年龄与幸福感49

第三节 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50

一、社会比较50

二、归因53

第四节 如何提高幸福感55

一、积极改善社会关系55

二、提高自尊、自我控制水平、降低抑郁水平57

三、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的关系59

四、提高幸福感的建议和思考60

【思考与练习】61

第四章 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建设62

第一节 幸福指数问题62

第二节 国外的国民幸福指数63

第三节 我国的国民幸福指数64

第四节 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64

一、建设和谐社会,幸福指数彰显科学发展观65

二、建设和谐社会,幸福指数注重人文关怀65

三、建设和谐社会,幸福指数真正反映地区发展成效65

四、建设和谐社会,幸福指数成为检验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标准衡量65

五、建设和谐社会,人民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66

【思考与练习】67

第五章 人性观与幸福观68

第一节 全面的人性观与幸福观68

一、全面的人性观68

二、科学人道主义的幸福观69

第二节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75

一、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75

二、肯定人性方式与幸福感样式76

三、幸福是心理体验和伦理规定的统一77

第三节 幸福感是主客体统一融合时的感受77

一、主客原始混同与人的天然幸福情感78

二、主客体的分离与幸福情感的分化78

三、主客体的统一与幸福感的升化80

【思考与练习】81

第六章 经济学与幸福学82

第一节 经济和经济学82

一、经济生产83

二、经济分配83

三、经济交换83

四、经济消费84

第二节 经济学与幸福学的链接84

一、经济学的理性84

二、经济学的选择84

三、幸福学的非理性考量85

第三节 财富与幸福85

一、人性的思考85

二、外部不经济86

三、非市场的经济活动86

四、降低幸福的经济增长87

五、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87

【思考与练习】88

第七章 积极心理学和幸福学89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89

一、什么是积极89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90

三、积极心理学产生的必要与展望90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93

一、当代心理学研究新趋势93

二、强调研究个体的积极力量94

三、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97

第三节 积极情绪98

一、积极情绪概述98

二、积极情绪的扩展100

三、积极情绪对心理紧张的消解功能102

第四节 乐观的概述103

一、什么是乐观103

二、乐观的生成104

第五节 希望的话语106

第六节 积极人格形成的心理动力107

一、内在动机107

二、外在动机109

【思考与练习】110

第八章 人格学与幸福学111

第一节 人格与其特征111

一、人格概述111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12

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12

第二节 人格与幸福感113

一、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述评113

二、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115

第三节 人格导致的幸福感差异125

第四节 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模式126

一、气质模式126

二、一致模式128

三、认知模式128

四、目标模式129

第五节 人格对幸福感预测力的优点与局限130

一、人格对幸福感的重要性130

二、特质并非幸福感的充分条件130

三、幸福感与人格的未来131

第六节 积极人格实现的主要途径131

一、增进积极体验131

二、培养良好的自尊134

第七节 提升幸福感的若干建议137

一、重视人格的教育和塑造137

二、学会喜欢自己和相信自己138

【思考与练习】139

第九章 实现幸福的规律140

第一节 欲望与幸福的实现140

一、欲望与幸福的关系140

二、正确处理欲望与幸福的关系143

第二节 才华与幸福的实现145

一、才华与幸福的关系145

二、发挥才能,实现幸福146

第三节 能力与幸福的实现149

一、能力与幸福的关系149

二、提高能力,培育幸福150

第四节 机遇与幸福的实现152

一、机遇与幸福的关系153

二、把握机遇,收获幸福153

第五节 道德与幸福的实现156

一、道德与幸福的关系156

二、辩证地看待道德与幸福157

三、加强道德修养,实现德育幸福158

第六节 幸福的实现规律159

一、欲望是幸福实现的动力159

二、才华、能力、机遇是幸福实现的必要条件160

三、道德提供幸福实现的价值指针160

【思考与练习】160

第十章 实现幸福的规则161

第一节 幸福的普遍原则161

一、认识原则162

二、选择原则162

三、行动原则164

第二节 幸福的特殊原则164

一、创造性原则165

二、争取自由原则166

第三节 幸福的基本原则168

一、明确人生目的168

二、寻找生活意义169

三、追求全面幸福170

四、学会选择,学会放弃171

【思考与练习】173

第十一章 实现幸福的方法174

第一节 目标设定法174

一、目标概述175

二、目标与幸福感的关系178

三、目标设定180

第二节 时间管理法193

一、时间管理概述193

二、时间管理与幸福感受195

三、时间管理的“陷阱”196

四、过好每一天200

第三节 婚姻经营法204

一、婚姻概述205

二、婚姻与幸福感受208

第四节 现代婚姻的暗礁214

一、夫妻关系中最缺什么214

二、婚姻触礁的失败沟通215

三、成功沟通是夫妻幸福之道217

四、有效沟通拥有幸福婚姻217

五、有效沟通的技巧219

第五节 幸福婚姻222

一、肯定型222

二、火热型222

三、阴柔型223

四、活在爱中的秘诀223

第五节 开心工作224

一、找寻工作的意义224

二、工作不是任务225

三、薪水不是工作的全部227

四、把工作当做使命229

五、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让自己不可替代231

【思考与练习】233

第十二章 实现幸福的路径234

第一节 身心健康的实现234

一、身体健康234

二、运动和健美237

三、心理调适239

第二节 幸福人格的养成241

一、积极人格的培养241

二、幸福人格的塑造242

三、学会喜欢自己和相信自己243

第三节 和谐的人际关系247

一、幸福家庭支持248

二、爱情婚姻和美249

三、同志之间和谐250

四、朋友联系频繁252

五、道德品质高尚254

第四节 努力工作,事业顺遂255

一、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255

二、工作满意度与幸福257

三、积极努力工作,事业兴旺发达258

四、成为学习实践型人才260

【思考与练习】260

第十三章 提升幸福能力策论261

第一节 幸福能力261

一、何为幸福能力261

二、幸福能力的养成261

三、幸福能力的表现263

四、幸福能力的个性特征266

第二节 苦乐计较与幸福能力267

第三节 幸福能力个体提升论268

一、加强体育运动,建构完善人格268

二、注重专业成长,增长职业认同268

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价值269

四、积极应对压力,激发创造潜能269

五、培养美的素质,发展幸福能力269

【思考与练习】270

第十四章 幸福的测量与评估271

第一节 幸福感的测量工具271

一、单题测量工具271

二、多题测量工具272

第二节 自陈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274

一、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274

二、效度274

三、反应偏向275

四、概化效度275

第三节 幸福评估方法的发展276

一、记录非语言行为276

二、重要他人评价276

三、生理指标277

四、社会指标277

五、认知测量法277

六、行为取样技术277

七、深度访谈法277

八、情绪敏感性任务278

第四节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278

一、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278

二、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关系279

三、主观幸福感评定的心理动力学机制279

第五节 主观幸福感测查280

一、幸福感量表280

二、单个项目的满意度量表281

三、用于评定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应答式量表281

第六节 幸福感受测查量表及使用283

一、生活满意度量表283

二、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287

三、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288

四、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289

五、总体幸福感量表290

六、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292

七、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294

八、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300

【思考与练习】305

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