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
  • 戴士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837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职教基本观念3

第一章 课程的评价标准3

1.1 课程评价传统标准3

1.2 课程评价新标准5

1.3 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7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9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11

3.1 三个转化与三类高校11

3.2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13

3.3 职教课程的教学目标14

第二篇 职教课程的改造21

第四章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21

4.1 单元课程改造案例21

4.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26

4.3 教师观念中的误区29

4.4 对教师的建议31

4.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格式32

第五章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34

5.1 整体课程改造案例34

5.2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41

5.3 课程整体设计要点44

5.4 课程进度图与项目情境图49

5.5 整体设计演示内容52

第六章 非工科课程的改造53

第七章 课程整体设计的模式62

7.1 能力的等级62

7.2 课程整体设计的五种基本模式62

第三篇 职教课程中的项目与任务69

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69

8.1 什么不是项目69

8.2 我们所说的项目73

8.3 项目的承载能力76

8.4 非项目与项目的比较和改造76

8.5 项目的识别与改革的案例78

8.6 项目的设计步骤与检查内容80

8.7 项目的情境设计85

8.8 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88

8.9 项目设计的技巧92

第九章 现代职教课程的设计特点94

9.1 一体化课程94

9.2 职教课程设计的特点与教师的问题94

第四篇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103

第十章 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造思路103

10.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04

10.2 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105

第十一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工作109

11.1 第一阶段: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调研分析110

11.2 第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阶段113

11.3 第三阶段:课程建设阶段124

11.4 第四阶段:新课程体系的实施126

11.5 改革实施的先后顺序问题126

第十二章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128

12.1 系统原理128

12.2 目标原理130

12.3 具体原则131

第十三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136

13.1 第一种类型:“学科体系+实验”的课程体系136

13.2 第二种类型: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137

13.3 第三种类型: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137

13.4 第四种类型: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138

13.5 第五种类型: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140

第五篇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145

第十四章 高职教改的形势、问题与对策145

第十五章 教师能力培训测评的做法148

15.1 工作步骤149

15.2 测评达标的基本原则151

15.3 培训测评的政策和要求152

15.4 培训测评的效果153

15.5 培训测评工作的特点154

15.6 开展培训测评工作所需的条件160

15.7 培训测评工作中的教师162

第六篇 职教院校的整体教改167

第十六章 整体教改的主要内容167

16.1 整体教改的三个层次与一个突破口167

16.2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169

16.3 专业的建设与改革169

16.4 创造中国特色职教课程教学新模式170

16.4.1 什么是第二课堂教学171

16.4.2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171

16.4.3 第二课堂的工作内容173

16.4.4 第二课堂的评价依据与工作前提173

16.4.5 第二课堂中的项目任务和教师角色174

16.4.6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原因176

16.4.7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战略意义177

16.5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178

16.5.1 实训基地的功能178

16.5.2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办法180

16.6 创造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团队181

16.6.1 团队建设中的七支队伍182

16.6.2 职业院校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84

16.7 职业院校内涵层次的提升185

16.8 职业院校整体建设与改革187

第七篇 高职教改经验的普遍意义193

第十七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193

17.1 职业链与职业教育的位置193

17.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195

17.3 高职本科展望199

第十八章 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论问题201

18.1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201

18.2 “砧木”与“接穗”202

18.3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的衔接和促进204

18.4 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208

18.5 能力本位与项目教学原则的普适性210

18.6 建构学习的内容和手段212

18.7 教学的基本规律212

18.8 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213

18.9 能力、动力与价值选择的向量模型216

18.10 “实—理—实”还是“理—实—理”219

18.11 不同内容的教学手段220

附录A 课程教改常见问题解答221

附录B 课程设计测评打分方法231

附录C 德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数学模型233

附录D 为复杂的“概念模型”建立“D图模型”236

附录E 名词解释241

参考资料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