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近代新闻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汉近代新闻史 上
  • 唐惠虎,朱英主编;李静霞,张颖副主编;吴廷俊学术顾问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735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武汉市-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近代新闻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绪论1

一、武汉城市变迁与近代新闻业发展背景1

(一)武昌:宋元明清的南中国重要区域政治中心2

(二)汉口:清末民初中国第二大经济城市2

(三)武汉:国际化城市初显端倪4

(四)辛亥武昌首义: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6

(五)武汉再度成为全国政治中心7

二、近代武汉报刊业的发展轨迹8

(一)晚清武汉报业的三个时期9

(二)民国时期的政党报、商业报和教会报15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业22

(四)两极对决中的武汉新闻业26

三、武汉在近代中国新闻史中的地位与特点29

(一)地位29

1.中国人办中文报纸的发源地29

2.清末民初我国的五大报刊业基地之一30

3.《鄂州公约》奠定共和制度“新闻自由”的基础30

4.清末民初全国基督教出版中心之一31

5.中国新闻学的兴起与“战时新闻”理论在汉集成32

6.武汉三次成为全国新闻舆论中心34

(二)特点37

1.官报以武昌为主,民报、外报以汉口为主的格局37

2.汉口租界是报刊业集中区域38

3.武汉广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39

4.报刊活动家中革命者较多40

5.报业兴衰与主政者喜恶密切相关42

第一章 武汉古代的新闻传播业44

第一节 唐代武汉新闻传播业的发端45

一、“开元杂报”开“报”之元45

二、进奏院、驿传与“汉皋巨屏”48

第二节 宋代邸报传播与湖北中东部崛起54

一、邸报的湖北传播54

二、鄂中、东部崛起57

三、制纸和印刷术的广泛应用59

第三节 明清时期武汉新闻传播活动的兴盛64

一、人文鼎盛和邸报活跃64

二、塘报与告示72

三、言官与“公议”80

四、提塘与《京报》87

五、汉口崛起和商情传播92

第二章 汉口开埠,外报兴起98

第一节“惟贸易是视”的商业外报100

一、开埠通商:外报的先声100

二、外报的诞生:《汉口时报》,1866年106

第二节 传教士的“文字事工”112

一、传教士:虔诚的东来拓荒者112

二、杨格非:“欲以新偶像代替旧偶像”118

三、“学了中国人口气”:《益文月报》,1887年122

第三节 国人自办日报的“开其先路者”125

一、最初的回应:《昭文新报》,1873年125

二、趋新、宽容、应变:汉口人的文化心态和性格127

第三章 南皮督鄂,官报独盛131

第一节 “赢得滩头堡”的《汉报》132

一、“兴亚”外衣下的汉口攻略132

二、动乱中的鼓吹136

第二节 总督的态度:张之洞与维新报刊143

一、维新报刊,盛极一时143

二、“权衡新旧”145

三、“尊朝廷,卫社稷”150

四、最后的摊牌156

第三节 长远的规划:《湖北商务报》、《农学报》、《湖北学报》165

一、假维新,真改革165

二、开商智,振商务:《湖北商务报》,1899年167

三、修农政,兴农学:《农学报》,1901年172

四、开通智慧,振兴实学:《湖北学报》,1903年174

第四节 留日学生界的呐喊与奋争183

一、“黄金十年”与留日学生潮183

二、“留学界杂志之元祖”:戢翼翚与《译书汇编》188

三、“唤起国民之精神”:《湖北学生界》,1903年192

第五节 “新政”、“新派”与“新报”204

一、“由商而绅”者的新尝试:《汉口日报》与中文《楚报》204

二、“由绅而商”者的多角色211

三、文人小报:“旧式绅士”的穷途之叹215

四、摇荡性情,抒写物理:李涵秋“游幕汉上”219

五、“超然”党政的“和平公正”:《汉口中西报》,1906年222

六、倡言革命的新学、军界224

七、卫道、正学、保教:从《湖北官报》到《公论新报》231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汉报刊237

第一节 武汉成为全国新闻舆论较量的中心237

一、武昌首义前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新闻舆论争夺238

二、武昌首义时期革命党人对新闻舆论的控制240

三、民国成立之初舆论界的分化与斗争242

第二节 武昌首义与《中华民国公报》245

一、《中华民国公报》的创办245

二、《中华民国公报》的报刊体例247

三、《中华民国公报》之言论249

第三节 詹大悲与《大江报》254

一、詹大悲初入报坛254

二、筹办《大江白话报》255

三、名垂于世:革命洪流中的《大江报》257

四、《大江报》被封后的新闻界言论259

第四节 胡石庵与《大汉报》261

一、胡石庵其人262

二、《大汉报》的创办263

三、非常时期的《大汉报》言论265

第五节 外国报刊的发展268

第六节 报业业务的进展274

一、报纸形态的演进274

二、报纸内容的改进275

三、新闻评论的进展280

第五章 “二次革命”失败与报业低潮282

第一节 黎元洪从“赤手回澜”到摧残舆论282

一、首义时期黎元洪对革命舆论的支持283

二、湖北“倒黎”运动时期的舆论界284

三、黎元洪对舆论的摧残285

第二节 “汉口三大报案”与闭馆风潮288

一、“汉口三大报案”288

二、“二次革命”前后武汉报刊的闭馆风潮300

第三节 《中华信义报》和教会报刊303

一、基督教本土化与信义会的创办303

二、由《信义杂志》到《信义报》304

第四节 武汉的新闻界团体及其活动309

第六章 报业复兴与新民主运动316

第一节 武汉报业复苏316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武汉报刊发展327

第三节 武汉报界新趋向338

一、人才辈出338

二、重建新闻团体339

三、组建通讯社341

四、创新业务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