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施建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4187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章 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1
第一节 叙说1
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
二 隋唐五代时期历史发展大势3
三 基本史料6
第二节 隋朝兴衰11
一 隋朝建立及统一11
1 杨坚代周11
2 统一全国12
二 隋朝的政治革新14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14
2 控制地方的措施15
3 选举制度的改革16
4 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度17
5 修订隋律18
三 隋炀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起义19
1 隋炀帝的改革19
2 隋末暴政22
3 农民起义与隋的灭亡25
第三节 唐朝前期的政局30
一 李渊建唐与统一全国30
1 晋阳起兵与定鼎关中30
2 唐朝统一全国31
二 唐朝的政治设施32
1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32
2 学校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完备34
3 府兵制度的变革36
4 唐律和唐律疏议37
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9
1 安定百姓与重视农业39
2 知人善任41
3 兼听纳谏42
4 撰修氏族志44
5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45
1 武周政权与打击士族47
四 武则天的统治47
2 武则天的政绩48
3 武则天的弊政50
五 唐玄宗开元革新51
1 武则天以后的动乱政局51
2 唐玄宗的改革52
3“开元盛世”的出现54
第四节 唐后期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嬗变56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56
1 天宝年间的统治危机56
2 安史之乱59
3 藩镇割据61
二 宦官专政与朋党之争64
1宦官专政64
2 朋党之争67
三 农民大起义与唐的灭亡69
1 唐末社会危机69
2 唐末农民大起义72
3 唐朝灭亡77
四 五代十国的政局78
1 五代更替78
2 十国兴亡80
3 契丹的崛起和南下82
4 五代十国政局特点84
5 后周世宗的改革86
一 民族关系的发展88
第五节 民族关系的新格局88
二 突厥西域与吐谷浑90
1 突厥与西域90
2 吐谷浑94
三 薛延陀与回纥95
四 吐蕃98
五 南诏100
六 靺鞨族与渤海国101
1 田制103
一 经济制度的制订与实施103
第六节 繁荣的封建经济103
2 赋役制度105
3 开元年间的经济措施107
4 刘晏的财政改革108
5 两税法的实施111
二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112
1 户口112
2 农业113
3 手工业114
4 商业117
5 交通118
三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120
1 南方经济的发展120
2 赋役制度122
四 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化与扩大化124
1 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化124
2 封建生产关系的扩大化125
3 区域经济的形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126
五 社会阶级、阶层127
1 地主阶级127
2 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129
第七节 频繁友好的中外交往132
一 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132
二 与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134
三 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35
四 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138
五 与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41
第八节 昌盛的科学文化143
一 宗教和哲学143
1 宗教的流行143
2 反佛斗争147
3 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148
二 经学和史学151
1 经学151
2 史学152
1 文学155
三 文学艺术155
2 艺术161
四 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164
1 天文历算164
2 医药学165
3 建筑166
4 雕板印刷术168
一 宋元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70
第七章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宋辽夏金元时期170
第一节 叙说170
二 宋元时期历史发展大势172
三 基本史料175
第二节 北宋的兴衰177
一 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77
1 北宋的建立177
2 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178
1 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王小波起义180
二 北宋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社会变革180
2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183
三 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186
1 辽和北宋的关系186
2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187
四 金的崛起和辽与北宋的灭亡189
1 金的崛起和辽的灭亡189
2 北宋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发展191
3 北宋后期的人民起义193
4 金人南下和北宋的灭亡195
第三节 南宋的偏安和灭亡197
一 金与南宋的分立197
1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99
2 金朝的统治202
二 南宋后期的统治和社会矛盾205
1 南宋的社会矛盾205
2 南宋的人民起义207
1 蒙古的兴起和夏金的灭亡210
三 蒙古兴起和夏、金、南宋的灭亡210
2 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和南宋的灭亡212
第四节 元朝的统治215
一 元朝的统治215
1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215
2 元朝的征战和对外用兵217
二 元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加强219
三 元朝的社会矛盾224
1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224
2 元朝中期的统治226
四 元末农民大起义227
1 元末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227
2 元末农民大起义228
3 元朝灭亡231
一 经济发展与南方的开发233
1 农业的发展233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233
2 手工业的发展235
3 商业的发展238
4 中外交通的发展240
二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42
1 经济重心的南移242
2 地区经济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45
1 主户和客户247
一 封建关系的发展247
第六节 封建关系的发展247
2 宋元封建关系的特点248
二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和变化251
1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251
2 广大边区的封建化253
第七节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255
一 理学的兴起和发展255
1 理学的兴起255
2 理学的发展256
1 史学257
二 史学和文献学257
2 文献学259
三 文学和艺术260
1 文学260
2 艺术262
四 科技著作和三大发明263
1 科技著作263
2 三大发明264
五 教育265
六 宗教267
第八章 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和在世界范围由盛转衰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269
第一节 叙说269
一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与世界269
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历史发展大势271
三 基本史料274
一 强化专制集权的治国方略275
1 政权机构的改革275
第二节 明初的治国方略与经济政策275
2 创建卫所加强军事统治278
3 编定《大明律》278
4 教育和科举制度279
5 加强对民间基层的控制管理281
6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283
7 镇压反对势力树立皇帝权威284
8“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87
1 鼓励垦荒屯田的土地政策290
二 恢复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290
2 赋役制度293
3 工商业政策294
4 兴修水利和鼓励种植经济作物295
第三节 明中后期的社会危机和清初的政治统治297
一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改革297
1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297
2 张居正改革307
二 明后期的社会危机和东林人士挽救危机的尝试312
1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312
2 东林人士挽救危机的努力315
三 满族的兴起和明清间的战争318
1‘满族的渊源和清政权的建立318
2 明清间的战争322
四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皇朝的灭亡325
1 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发展325
2 李白成起义军推翻明皇朝327
五 清兵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328
1 清兵入关及清初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328
2 各阶层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333
六 清皇朝统一全国341
1 平定三藩之乱341
2 统一台湾344
3 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奠定西北、西南疆域345
第四节 清前期的强盛和清中期的衰败349
一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体制的政治措施349
1 皇权的加强与政权机构的沿革349
2 以八旗兵为骨干的军事统治355
3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356
二 经济政策与康乾“盛世”360
1 调整土地占有关系360
2 整顿赋役制度362
3 出旗为民与除贱为良365
4 兴修水利、治河筑海塘367
5 康乾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367
1 土地高度集中与农民流亡369
三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和清皇朝的衰败369
2 政治腐败黑暗371
3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372
4 清皇朝的由盛转衰374
第五节 社会经济高涨和资本主义萌芽376
一 社会经济全面高涨376
1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76
2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77
3 商品经济的繁盛380
1 地主经济的多元化倾向与经营地主的出现385
二 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385
2 农民经济的商品化倾向与佃户、雇农身份的提高387
3 租佃经济的发展与地租形态的演变388
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391
1 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部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391
2 清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394
3 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禁锢与束缚396
4 市民登上历史舞台与社会风尚的变迁399
1 明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404
第六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04
一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404
2 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407
二 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409
1 稳定北疆409
2 巩固西北411
3 经营东北412
4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414
5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415
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17
第七节 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与中外文化交流419
一 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与清朝的闭关政策419
1 葡萄牙侵占澳门419
2 西班牙、荷兰侵犯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420
3 清政府抵制英国等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与闭关政策422
二 清前期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426
三 与亚非各国的交往429
四 传教士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432
第八节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36
一 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潮436
1 明中期阳明学派的兴起与左派王学436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清前期的反理学思想440
二 考据学、历史学与文献学444
1 考据学444
2 历史学和文献典籍的整理编纂446
三 文学艺术448
四 科学技术453
热门推荐
- 1781095.html
- 3250385.html
- 3393456.html
- 1789727.html
- 2057959.html
- 3321316.html
- 2061745.html
- 1442361.html
- 186998.html
- 3583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3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6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5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