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与犯罪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化与犯罪研究
  • 李锡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931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文化-关系-犯罪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与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牧1

第一编 文化与犯罪的本体研究1

第一章 文化与犯罪的概念3

一、文化与犯罪概念的多义性3

(一)文化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概念3

(二)犯罪是一个可从多学科定义的概念7

二、对文化与犯罪概念的界定9

(一)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概念9

(二)犯罪学的犯罪概念12

第二章 文化与犯罪的本质16

一、文化即人化16

(一)“文化即人化”的内涵16

(二)确立“文化即人化”理念的意义17

二、犯罪即非人化20

(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性观20

(二)人的动物性与犯罪非人化22

(三)人的文化性与犯罪控制28

第三章 文化与犯罪的起源31

一、文化的起源31

(一)文化起源与人类起源的一致性31

(二)文化起源的过程32

二、犯罪的起源36

(一)犯罪与文化都起源于原始社会36

(二)原始社会犯罪的形式40

(三)由犯罪起源引发的思考44

第四章 文化与犯罪的进化46

一、文化的进化46

(一)文化进化的历程46

(二)文化进化的动力48

(三)文化进化的趋势51

二、犯罪的进化53

(一)犯罪进化的历程53

(二)犯罪进化的原因57

(三)犯罪进化的趋势62

第五章 文化与犯罪的功能67

一、文化的犯罪功能67

(一)文化具有影响犯罪观的功能67

(二)文化具有诱发犯罪发生的功能69

(三)文化具有促进犯罪手段发展的功能73

二、犯罪的文化功能75

(一)犯罪具有促进法文化发展的功能75

(二)犯罪具有促进规范文化发展的功能77

(三)犯罪具有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功能78

(四)犯罪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79

第二编 文化与犯罪的一般研究83

第六章 文化环境与犯罪85

一、文化环境的内涵和分类85

(一)对文化环境的界定85

(二)文化环境的分类88

二、文化环境对犯罪的影响89

(一)文化环境影响犯罪的机理89

(二)几种文化环境对犯罪的影响95

三、优化文化环境,加强预防犯罪100

第七章 文化传播与犯罪106

一、文化传播的内涵、特征及作用106

(一)文化传播的内涵及特征106

(二)文化传播的作用109

二、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111

(一)人际传播与犯罪传播111

(二)书刊传播与犯罪传播113

(三)影视传播与犯罪传播114

(四)网络传播与犯罪传播114

三、文化传播方式何以传播犯罪115

(一)传播犯罪观念115

(二)传播犯罪信息117

(三)传播犯罪手段119

(四)传播犯罪经验120

四、文化传播与犯罪控制122

(一)控制文化传播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122

(二)加强对大众传播的立法和管理123

(三)搞好大众传播的自我控制,提高大众传播的质量124

第八章 文化渗透与犯罪126

一、文化渗透的内涵、原因及特点126

(一)文化渗透的内涵和原因126

(二)文化渗透的特点128

二、文化渗透与一般犯罪130

(一)美国的犯罪与文化同样发达130

(二)美国实行单向度的文化倾销131

(三)文化渗透与犯罪渗透同步132

三、文化渗透与恐怖主义犯罪138

(一)恐怖主义及其特点138

(二)我国的恐怖主义活动139

(三)文化渗透推动了恐怖主义发展140

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遏制文化与犯罪渗透142

(一)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143

(二)必须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精神143

(三)必须努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45

(四)必须壮大综合国力,增强遏制文化与犯罪渗透的能力145

第九章 文化消费与犯罪147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及特点和功能147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147

(二)文化消费的特点148

(三)文化消费的功能150

二、畸形文化消费: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153

(一)何谓畸形文化消费154

(二)畸形文化消费与犯罪发生的关系156

(三)畸形文化消费形成的原因160

(一)加强文化消费观念教育163

三、构筑畸形文化消费防线,遏制犯罪发生和发展163

(二)确立正确的文化消费价值观164

(三)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166

(四)重视文化消费的引导166

第十章 文化冲突与犯罪168

一、文化转型与文化冲突168

(一)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168

(二)文化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170

二、文化冲突: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172

(一)从塔夫特到塞林172

(二)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174

(三)历史的验证178

三、引发犯罪的文化冲突在我国的表现180

(一)文化形态层面的冲突180

(二)文化价值层面的冲突186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191

四、提高文化融合能力,强化犯罪控制191

(二)努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193

(三)积极融合西方文化有价值的东西194

(四)在文化融合中培育文化的理性精神195

第三编 文化与犯罪的分类研究197

第十一章 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199

一、何谓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199

(一)市场文化的内涵及其属性199

(二)经济犯罪的内涵及其类型202

(三)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的历史联系205

二、转型期的市场文化:诱发经济犯罪的丰厚土壤207

(一)市场文化观念的负效应:滋生经济犯罪的温床207

(二)市场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诱发经济犯罪的动因211

(三)市场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倾向:诱发经济犯罪的重要条件213

三、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215

(一)经济犯罪总量上升,大案要案增多的趋势215

(二)经济犯罪手段狡诈,智能化程度提高的趋势216

(三)经济犯罪主体多元化,职务犯罪突出的趋势217

(四)经济犯罪形式的有组织化、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趋势218

四、提升市场文化,控制经济犯罪219

(一)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19

(二)必须弘扬市场文化精神222

(三)重视加强各种控制手段223

第十二章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226

一、何谓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226

(一)帮会的特征及帮会文化226

(二)国内外学者对有组织犯罪的界定228

(三)有组织犯罪的定义231

二、帮会文化:有组织犯罪发生的精神动力232

(一)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形成和发展232

(二)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238

三、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244

(一)有组织犯罪日趋成熟化244

(二)有组织犯罪日趋合法化245

(三)农村的有组织犯罪日趋突出246

(四)有组织犯罪更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247

四、批判帮会文化,构筑有组织犯罪的打防对策248

(一)完善立法,为反有组织犯罪提供足够的法律武器249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力度249

(三)严格各种管理,挤压有组织犯罪的活动空间250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清除“保护伞”和“关系网”251

第十三章 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252

一、何谓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252

(一)权力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52

(二)腐败犯罪的内涵、特征及分类257

(三)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的产生和发展259

二、权力文化:诱发腐败犯罪的力量源泉261

(一)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思想根源261

(二)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重要条件263

(三)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丰厚土壤266

(四)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方便路径268

三、扬弃权力文化,防范腐败犯罪269

(一)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70

(二)努力强化惩治腐败犯罪的法律手段272

(三)积极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275

第十四章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278

一、何谓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278

(一)暴力、暴力文化及其特征278

(二)暴力犯罪的内涵及其分类282

(三)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的产生和发展285

二、暴力文化: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286

(一)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287

(二)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价值取向288

(三)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社会暗示289

(四)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模仿范本291

三、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292

(一)暴力文化的进一步泛滥将导致暴力犯罪总量上升293

(二)暴力文化反映的犯罪低龄化将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增多294

(三)暴力文化反映的科技犯罪日益增多将导致暴力犯罪愈来愈智能化295

(四)暴力文化发展的无国界性将导致暴力犯罪愈来愈国际化296

四、扼制暴力文化,控制暴力犯罪298

(一)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298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299

(三)坚持综合治理,健全暴力犯罪的防范机制300

第十五章 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303

一、何谓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303

(一)科技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03

(二)智能犯罪的内涵及特征305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发展的同步性309

二、科技文化:滋生智能犯罪的“催化剂”311

(一)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巨大动力312

(二)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新的犯罪手段314

(三)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有效的思维模式316

(四)科技文化催生智能犯罪的新类型317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的发展趋势318

(一)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的总体发展趋势319

(二)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类型的发展趋势320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空间的发展趋势323

四、大力建设科技文化,防控智能犯罪325

(一)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提高防控智能犯罪的能力325

(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加强技术防范326

(三)吸取科技文化成果,完善相关刑事立法327

(四)设立专门机构,加大打击智能犯罪的力度328

第十六章 色情文化与性犯罪329

一、何谓色情文化与性犯罪329

(一)性、性文化及色情文化329

(二)性犯罪的内涵及其分类334

二、色情文化的泛滥及其原因336

(一)色情文化泛滥的现状336

(二)色情文化泛滥的原因339

三、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精神艾滋病”343

(一)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事实证明343

(二)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理性分析345

四、遏制色情文化泛滥,控制性犯罪发展350

(一)必须坚持“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350

(二)积极开展性教育,树立科学的性观念351

(三)严厉打击性犯罪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性犯罪353

第十七章 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355

一、何谓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355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55

(二)农民犯罪的内涵及现状357

(三)大众文化的普及与农民犯罪严重化359

二、大众文化:诱发农民犯罪的重要因素361

(一)激发潜意识中阴暗的东西导致犯罪362

(二)促使价值观念倾向个人本位导致犯罪363

(三)强化拜金主义导致犯罪364

(四)促进追求世俗享受导致犯罪366

三、大众文化环境下农民犯罪的发展趋势367

(一)犯罪总量上升,性质愈来愈严重367

(二)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增多,且日益多样化368

(三)团伙犯罪增多,并日益有组织化369

(四)流动犯罪增多,并日益向城市发展370

(五)赌博犯罪增多,社会危害加大371

四、提升大众文化,遏制农民犯罪372

(一)必须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体系372

(二)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374

(三)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375

(四)必须对农民犯罪实行综合治理376

第十八章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378

一、何谓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378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78

(二)青少年犯罪的内涵及现状382

(三)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内在联系384

(一)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386

二、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新土壤386

(二)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388

(三)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的形式392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394

(一)暴力犯罪大量增多394

(二)性犯罪明显上升395

(三)贪利性犯罪居高不下396

(四)智能犯罪非常突出397

四、应对网络文化挑战,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397

(一)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398

(二)完善刑事和行政立法398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399

(四)搞好青少年道德教育400

(五)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401

参考书目403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