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省志 70 民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苏省志 70 民政志
  • 胡福明总纂;沈秉钧(卷)主编;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74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7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0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省志 70 民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民政机构17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江苏民政机构18

一、省级民政机构18

二、省县之间民政机构27

三、县级民政机构28

附:日伪江苏民政机构30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民政机构32

一、苏南区行政公署民政处32

二、苏中区行政公署民政处32

三、淮海区行政公署民政处33

四、盐阜区行政公署民政处33

五、苏皖边区政府民政厅33

六、华中行政办事处民政处35

第三节 解放后江苏民政机构36

一、省级民政机构36

二、专署、市、县、区、乡民政机构49

第二章 行政区划52

第一节 清代区划53

一、顺治、康熙时期53

二、雍正、乾隆、嘉庆年间54

三、清末55

第二节 太平天国江苏政区56

一、天京56

二、天浦省56

三、江南省56

四、苏福省57

第三节 民国时期区划64

一、道、行政督察(绥靖)区、行署64

二、县、市71

三、市乡、区、乡镇76

附:日伪占领区行政区划82

第四节 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区划88

一、苏南区88

二、苏中区93

三、苏北区95

四、淮南区97

五、淮北区98

六、苏皖边区100

七、华中行政办事处102

第五节 解放后区划103

一、省级行署区、市104

二、专(地)区、市107

三、县(市)121

四、区、乡、镇138

第六节 边界纠纷155

一、江苏省沛县、铜山县与山东省微山县155

二、江苏省高淳县与安徽省当涂县166

三、省内界址争议169

第三章 基层政权与基层社会组织172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基层政权与自治组织173

一、基层政权173

二、地方自治190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基层政权202

一、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209

二、解放区政权自治211

第三节 解放后基层政权与群众自治组织211

一、人民民主政权建设218

二、城市基层政权223

三、农村基层政权240

四、基层选举244

五、群众自治组织259

第四章 拥军优抚260

第一节 拥军优属260

一、节日拥军优属263

二、劳军266

三、抚慰269

四、军人家庭服务中心270

第二节 支援前线270

一、抗日战争时期支前271

二、解放战争时期支前279

三、新中国建立后支前289

第三节 “双拥”与军民共建精神文明292

第四节 优待补助292

一、群众优待300

二、国家补助305

三、扶持生产307

四、优先、减免311

第五节 抚恤311

一、牺牲、病故抚恤315

二、残废抚恤321

第六节 优抚事业单位321

一、荣军学校322

二、江苏省荣军康复医院325

三、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327

四、江苏省淮阴市宿迁复员军人疗养院327

五、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复员军人疗养院328

六、江苏省泰县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328

七、江苏省兴化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329

八、光荣院329

第七节 优抚评模表彰340

第五章 烈士褒扬341

第一节 烈士认定342

第二节 建造烈士墓陵碑塔372

第三节 宣扬烈士业绩372

一、搜集陈列烈士史料372

二、编撰烈士史料374

三、编印《革命烈士英名录》384

第四节 瞻悼祭扫389

第六章 退役军人安置390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退役军人安置390

一、安置机构391

二、兵士退役安置391

三、武官、军官退役安置392

四、伤残官兵安置394

第二节 建国后退役军人安置396

一、安置机构396

二、战士退役安置399

三、军队干部退役安置419

第七章 救灾437

第一节 灾情438

一、水灾438

二、旱灾440

三、其它灾害441

第二节 救灾机构446

一、官方灾赈组织447

二、民间义赈团体449

第三节 救灾制度450

一、仓储制度450

二、平籴(粜)、配售457

三、减免赋税459

四、报灾、核灾、查赈463

第四节 救灾措施467

一、赈济467

二、工赈472

三、生产自救476

四、互助互济478

五、抢救安置479

六、疾病防治481

第五节 重大灾情救灾纪实481

一、民国20年全省水灾赈济纪实481

二、民国24年苏北水灾赈济纪实482

三、1949年苏北水灾救灾纪实487

四、1954年全省水灾救灾纪实491

五、1979年溧阳县地震救灾纪实496

第六节 救灾改革498

一、救灾款发放无偿与无息有偿相结合498

二、救灾和扶贫相结合498

三、救灾与保险相结合499

附:扬中县救灾合作保险公司章程(试行)501

第八章 社会救济504

第一节 救济机构505

一、官方救济机构505

二、民间救济组织507

三、其他救济团体508

第二节 建国前社会救济509

一、贫民救济509

二、难民救济517

附录 江苏省日伪统治区的社会救济521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社会救济522

一、春荒救济522

二、兵灾救济523

三、组织生产自救525

四、小本贷款525

五、平粜526

六、互助互济527

七、医疗救济527

第四节 建国后社会救济528

一、灾难民、失业人员救济528

二、贫困户救济533

三、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546

四、特殊对象救济557

第五节 农村扶贫569

一、扶贫进程569

二、扶贫机构574

三、扶贫措施575

第九章 慈善与社会福利583

第一节 慈善事业584

一、清代慈善事业584

二、民国时期慈善事业586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594

一、综述594

二、养老、敬老604

三、抚孤育幼610

四、精神病人的收容疗养616

第十章 社会福利生产622

第一节 福利企业623

一、沿革623

二、民政部门社会福利企业628

三、城镇街道乡镇福利企业632

第二节 保护扶持636

一、减免税收636

二、产、供、销纳入国家计划638

三、扶持生产资金640

第三节 经营管理641

一、机构与管理体制641

二、整顿改革642

第四节 假肢与矫形器生产648

一、机构648

二、产品649

三、技术革新和科研652

四、服务654

第十一章 残疾人事业657

第一节 残疾人组织657

一、中华聋哑协会镇江区分会657

二、江苏省盲人聋哑人协会657

三、江苏省聋哑人书画研究会659

四、江苏省伤残人体育协会659

五、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660

第二节 安置就业660

第三节 教育培训661

一、思想教育661

二、文化教育663

三、聋哑人手语、盲文培训664

四、盲人按摩培训665

第四节 文体外事活动666

一、文艺活动666

二、体育活动668

三、外事活动670

第五节 防治与医疗672

一、盲聋哑症防治672

二、伤残人康复医疗673

第六节 残疾人抽样调查673

一、组织领导674

二、抽取调查样本674

三、制定调查实施方案、统一部署调查675

四、调查队的组建、培训和试点675

五、宣传教育676

六、住户调查登记、检查和评定残疾人676

七、验收汇总,公布调查结果677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83

第一节 城镇社区服务683

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687

第十三章 收容遣送694

第一节 机构695

第二节 灾难民收容遣送699

第三节 解放初城市人口疏散安置703

一、南京市人口疏散和遣送703

二、镇江市人口疏散与遣送704

三、徐州市人口疏散与遣送704

四、接收安置上海市疏散人口705

第四节 流浪人员收容安置706

一、游民收容安置706

二、长期流浪人员收容安置714

三、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安置717

第五节 自由流动人口收容遣送720

第十四章 婚姻管理727

第一节 旧婚姻习俗727

一、成婚形式727

二、联姻过程728

第二节 婚姻立法729

第三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730

第四节 婚姻登记734

一、登记制度734

二、登记机关735

三、登记程序736

四、登记人员和培训742

第五节 清理违法婚姻743

一、解救童养媳743

二、清理早婚和结婚不登记745

第六节 特殊婚姻管理747

一、军人婚姻管理747

二、涉外、涉华侨、港澳婚姻管理749

第七节 婚姻证书管理753

第十五章 殡葬管理755

第一节 火葬755

一、历史上火葬述略755

二、建国后推行火葬757

第二节 土葬761

一、历史上土葬述略761

二、建国后改革土葬762

第三节 殡仪764

一、旧丧葬习俗764

二、倡导新殡仪765

第四节 殡葬服务与管理769

一、官方殡葬管理机构769

二、民间殡葬组织和团体771

三、殡仪馆(火葬场)776

四、公墓及其管理786

第五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殡葬管理790

第十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792

第一节 社团管理792

一、民国时期社团管理792

二、建国后社团管理796

第二节 禁烟肃毒800

一、烟患801

二、禁烟804

第三节 妓女改造809

一、娼妓809

二、禁娼813

第四节 老区建设818

一、老区范围818

二、老区划定标准和数量819

三、老区救济和优惠政策820

第五节 支边825

一、动员范围、对象825

二、支边机构826

三、地区名额分配和实施827

四、慰问活动831

五、接迁支边家属832

六、支边自返人员安置处理834

第六节 地方退休人员安置835

第七节 民政财务管理838

一、财务机构839

二、管理体制839

三、经费使用840

四、管理办法841

五、监督检查842

第八节 民政人员培训与表彰846

一、培训846

二、表彰847

附录858

一、大事年表858

二、重要文献辑存920

《江苏省志·民政志》编纂始末9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