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官、检察官办案经验 侵犯财产罪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戴玉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984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侵犯财产罪-案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官、检察官办案经验 侵犯财产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1 抢劫罪3
【典型案例评析】3
苏某抢劫案——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分3
潘某抢劫案——抢劫过程中涉及非法拘禁是否应数罪并罚9
葛某抢劫案——自首情节中形迹可疑的认定13
彭某等人抢劫案——到兼具经营、生活性质的场所抢劫是否构成入户抢劫16
范某抢劫案——转化型抢劫中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认定19
郎某等人抢劫案——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部分犯罪事实能否认定为自首22
鲁某等人抢劫案——行为人未实施暴力或暴力威胁行为时抢劫着手的认定27
韦某等人抢劫案——入户抢劫“着手”的认定31
马某抢劫案——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造成的损害是否包括精神损害35
【办案依据】38
1.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38
2.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5号,自2000年11月28日起施行)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号,2005年6月8日印发)4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6号,自2001年5月26日起施行)4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1号,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1号,自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4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48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长会议(关于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能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问题)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8号,自1998年5月9日起施行)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2号,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51
3.立案公安部《关于刑事侦察部门分管的刑事案件及其立案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规定》(公发〔1979〕182号,自1980年1月1日起试行)51
4.量刑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36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51
Part2 盗窃罪55
【典型案例评析】55
苗某等人盗窃案——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到盗窃现场收赃是否构成盗窃罪55
花某盗窃案——盗窃游戏铜币的价值如何计算59
方某等人盗窃案——以调包手段假币换真币的定性64
俞某盗窃案——盗窃并使用他人信用卡后产生的利息和费用是否应计入盗窃数额以及盗窃后归还的部分是否应计入盗窃数额68
任某盗窃案——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以及盗窃数额的认定72
袁某盗窃案——“现场待捕”型自首的认定75
柳某等人盗窃案——刑法视野里彩票价值的计算80
鲍某盗窃案——入户盗窃着手与既遂的认定87
史某盗窃案——转化抢劫中“当场”的认定93
唐某等人盗窃案——对证人关于被告人“不在场”的出庭证明如何认定99
费某盗窃案——无保管权的网管在网吧拾得顾客遗忘物拒不交出是否构成盗窃罪104
廉某盗窃案——投案后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的是否构成自首108
【办案依据】111
1.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111
2.解释1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审判决的盗窃案件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后二审期间如何适用附加刑问题的批复》(1997年11月17日印发)1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何鹏盗窃一案的答复》(法研〔2004〕143号)1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号,2005年6月8日印发)11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02〕5号,自2002年8月13日起施行)1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1号,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112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8〕324号,2008年12月1日印发)11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3号,自2007年1月19日起施行)1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2号,自2000年5月24日起施行)114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法制作、出售、使用IC电话卡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高检研发第10号,2003年4月2日印发)115
公安部《关于对盗用他人国际互联网账号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公信安〔2001〕186号,2001年4月10日印发)115
公安部《关于对拨打境外色情电话定性处理的批复》(公复字〔1996〕5号,1996年2月14日印发)115
公安部法制局《关于盗用自来水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2002年9月2日印发)1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6号,自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116
公安部《关于对盗窃、倒卖车辆购置附加费凭证案的定性和价值认定问题的答复》(公刑〔1996〕1934号,1996年12月11日印发)116
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办理流窜犯罪案件中一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989〕公发27号,1989年12月13日印发)116
3.立案117
《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2001年3月9日司法部令第64号)117
《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统计办法的通知》(1992年3月19日,公发〔1992〕12号)117
4.量刑118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36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118
Part3 诈骗罪123
【典型案例评析】123
岑某等人诈骗案——“经营型”欺诈是否构成诈骗罪以及诈骗数额是否应扣除犯罪成本123
薛某诈骗案——诉讼诈骗行为是否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129
雷某诈骗案——盗窃金额已被涂改的支票并使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134
贺某等人诈骗案——使用电子遥控装置在卖煤时增秤、买煤时减秤的行为如何定性143
倪某诈骗案——以非法办理国家考试证书为内容签订合同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146
汤某等人诈骗案——共同犯罪的罪过形式和责任形态150
滕某诈骗案——如何正确适用诈骗罪的法定刑幅度155
殷某诈骗案——因特殊情况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适用158
罗某诈骗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诈骗罪的区分164
毕某诈骗案——侵财类刑事案件被害人的确定169
【办案依据】173
1.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173
2.解释17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1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0〕14号,自2010年11月3日起施行)175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公通字〔2008〕35号,2008年7月6日印发)17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1号,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176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关于征求有关法律适用问题意见的函〉的复函》(法研〔2003〕110号,2003年7月27日印发)17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177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高检研发第18号,2002年9月25日印发)178
公安部《关于对伪造学生证及贩卖、使用伪造学生证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公刑〔2002〕1046号,2002年6月26日印发)178
公安部《关于受害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可否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0〕10号,2000年10月16日印发)1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2号,自2000年5月24日起施行)179
公安部法制局《对〈关于对将已经仪器识别为不中奖的彩票出售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的请示〉的答复》(公法〔2000〕83号,2000年5月23日印发)17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8号,自1999年10月30日起施行)17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邮电工作人员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并从中窃取财物案件定性问题的批复》(高检法发字〔1989〕第02号,1989年9月15日印发)180
3.立案180
《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2001年3月9日 司法部令第64号)180
《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统计办法的通知》(1992年3月19日,公发(〔1992〕12号)180
《关于印发(扰乱社会秩序等六类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严重暴力案件立案标准〉的通知》(1991年1月16日,公通字〔1991〕7号)181
4.量刑181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6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181
Part4 职务侵占罪185
【典型案例评析】185
郝某职务侵占案——窃取公司支票并利用职务便利骗取公司法人章、财务章后从银行取得现金行为的定性185
安某等人职务侵占案——敲诈勒索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189
常某职务侵占案——自首与坦白的区分194
万某等人职务侵占案——共同犯罪的认定197
傅某职务侵占案——对相反证据如何进行审查和判断200
于某等人职务侵占案——从一起职务侵占案宣告无罪说起202
皮某职务侵占案——将公司产品擅自加价销售并将差额占为己有的行为如何定性208
【办案依据】211
1.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211
2.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49号,2010年11月26日印发)211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通过虚假验资骗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三无”企业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客体问题征求意见的复函》(法研〔2008〕79号,2008年6月17日印发)213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居民小组下设生产队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938号,2007年4月29日印发)213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合法并购”与“恶意侵占”的法律定义及有关法律规定的复函》(公经〔2007〕890号,2007年4月26日印发)21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欺骗等手段非法占有股东股权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的批复的意见》(法工委发函〔2005〕105号,2005年12月1日印发)215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2005年6月24日印发)215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犯罪主体的批复》(公经〔2004〕643号,2004年4月30日印发)215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职务侵占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435号,2003年4月21日印发)215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管辖问题的意见》(2001年4月10日印发)2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7号,自2001年5月26日起施行)2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5号,自2000年7月8日起施行)216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法〔1999〕217号,1999年10月27日印发)2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12号,自1999年7月3日起施行)217
3.立案21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217
4.量刑217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36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217
Part5 敲诈勒索罪221
【典型案例评析】221
卞某敲诈勒索案——明知是赃物而予以敲诈的行为如何定性221
齐某等人敲诈勒索案——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勒索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224
康某等人敲诈勒索案——使用暴力向对方索取超出所输赌资部分钱财行为的定性228
【办案依据】232
1.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232
2.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号,2005年6月8日印发)232
3.立案《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2001年3月9日 司法部令第64号)233
4.量刑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36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233
热门推荐
- 458482.html
- 3409367.html
- 2412572.html
- 736067.html
- 3909230.html
- 637061.html
- 2547276.html
- 61103.html
- 1844236.html
- 718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1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4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8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6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0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5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