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渊源与现实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渊源与现实建构
  • 于怀彬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2893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渊源与现实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3

第一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党派对中国道路的探索3

第一节 地主阶级3

一、林则徐、魏源3

二、洋务派3

第二节 农民阶级4

一、太平天国运动4

二、义和团运动5

第三节 资产阶级5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6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6

第二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13

一、统一战线13

二、武装斗争18

三、党的建设19

第二节 反对“二次革命论”21

第三节 反对“一次革命论”23

第四节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25

第三章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8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确立36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36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38

第四节 过渡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40

一、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41

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解过于简单划一46

三、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3

第四章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6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56

一、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57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8

三、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59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65

五、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67

第二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70

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追求社会主义71

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过于重视计划,忽视市场的作用74

三、发展速度上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76

第五章 邓小平南方谈话86

第一节 改革的逐渐深化与理论上的困境86

一、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政治思想保障86

二、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进行突破91

三、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在经济体制上进行创新105

第二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117

一、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存在制度属性118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说话120

三、“不争论”121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122

五、“三个有利于”标准124

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26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建构131

第一部分“五位一体”的建设131

第六章 经济建设1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1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3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3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33

第二节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134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34

二、现代企业制度135

三、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136

四、“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40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149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50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51

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153

第四节 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54

一、按劳分配及其主体地位154

二、“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156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157

第五节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59

一、基尼系数、“中等收入陷阱”159

二、效率与公平165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应注重公平167

四、实现“两个同步,两个提高”169

五、变“金字塔形”分配格局为“橄榄形”分配格局171

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74

第六节 发展战略17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6

二、“三步走”,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战略180

第七节 改革开放18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4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86

第八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188

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188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190

第七章 政治建设19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93

一、人民民主专政19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

五、基层民主政治198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19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199

二、依法治国200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201

第八章 文化建设203

第一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2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20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05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07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7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8

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09

第九章 社会建设210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1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211

三、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21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213

第十章 生态文明建设2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含义214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214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15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措施215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措施215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217

第二部分 新时期的“三大法宝”222

第十一章 党的建设22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2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2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25

第二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26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26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28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229

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230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232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232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34

三、科学发展234

第十三章 统一战线241

一、统一战线24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244

第三部分 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250

第十四章 祖国统一250

第一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50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50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52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52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25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254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256

第十五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6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64

一、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264

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267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68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68

一、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到“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268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79

三、和谐世界280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