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隋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277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企业创新-研究-沈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1
第二节 研究意义2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
一 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3
二 企业活力研究历史及现状5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现状及评价7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8
一 研究的逻辑思路8
二 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手段9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0
一 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10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11
第一编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研究15
第二章 创新活力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基础15
第一节 创新活力及其研究现状15
一“活力”的内涵与“活力论”思想15
二 企业活力及其相关研究16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19
第二节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基础20
一 创新基本理论20
二 国家创新体系25
三 区域创新体系26
四 创新型城市32
五 自主创新34
六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与能力44
第二编 我国企业创新活力现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55
第三章 沈阳城市创新活力基础及环境分析55
第一节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55
一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55
二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59
三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基础61
四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区位条件优势63
第二节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状况64
一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64
二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67
第四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71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手段71
一 调查的目的71
二 调查的方法和手段71
三 调查问卷设计72
四 调查对象72
第二节 调查统计描述72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调查73
二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对当前创新环境的态度82
第三节 调研结论和启示89
第五章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92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简介92
一 数据包络技术及其特点92
二DEA的基本模型93
第二节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97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97
二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C2R模型分析101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BC2模型分析104
第三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107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处于中上水平107
二 沈阳企业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107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水平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108
四 沈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08
第六章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109
第一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评价体系构建109
一 创新活力水平测度的目的109
二 决策单元(DMU)的选取110
三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110
四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12
五DEA模型的选择和运算113
第二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C2R模型分析114
一 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分析114
二 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活力具体分析116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BC2模型分析130
一 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综合分析130
二 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活力具体分析132
第四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138
一 沈阳制造业创新活力水平的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57139
二 沈阳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纯技术效率为0.978139
三 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活力分析及发展对策140
第七章 当前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42
第一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水平不高142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仍处于中等水平142
二 沈阳企业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142
三 沈阳制造业创新活力仍有提高的空间143
第二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投入规模不足143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143
二 沈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43
三 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不高144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不均衡144
第四节 沈阳企业创新的整体意识不强145
第五节 沈阳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146
第六节 沈阳企业的创新活力体系不健全146
一 创新型人才短缺147
二 高校知识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衔接不够147
三 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单一148
四 企业创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有待完善148
五 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149
第七节 企业创新活力的激励机制不完善149
第八节 创新活力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150
第八章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现状分析151
第一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151
一 高技术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具规模,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最快151
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153
三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我国唯一的真正高技术产业153
四 劳动生产率国际差距较大,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155
五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依赖和外资依赖严重157
六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企业经营活力明显增强160
第二节 沈阳“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161
一 产业基础雄厚、省内优势明显,但绩效产出并不突出161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仍以传统产业为主162
三 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绩效产出差异明显166
四 交通运输及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相对高技术产业172
第三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175
一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仍是沈阳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175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趋势明显176
三 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178
第四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活力及问题180
一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现状分析180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91
三 沈阳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分析192
第三编 活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203
第九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其作用机理203
第一节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203
一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204
二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要素分析206
三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内部影响要素互动模型210
第二节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211
一 国家创新系统212
二 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213
三 法制环境216
四 市场结构217
五 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217
六 企业规模218
七 产权制度219
八 产业开放程度220
九 技术发展阶段220
第十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自我实现机理——创新导向管理实践222
第一节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开发水平223
第二节 加强创新导向的激励管理224
第三节 科学构建知识创造的培养基225
第四节 实现创新导向的制度结构安排225
第四编 政府创新活力建设的国际比较229
第十一章 政府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229
第一节 政府促进创新活力提升的理论及现实意义229
一 政府介入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229
二 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现实意义230
第二节 政府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230
一 法律法规政策的比较231
二 财政投入与金融政策的比较231
三 税收政策的比较232
四 政府采购政策比较233
五 产学研机制比较234
六 科技人才政策比较235
第三节 各国政府创新活力提升政策对我国的启示235
一 政策法律法规建议236
二 财政投入政策体系建议236
三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建议237
四 产学研政策建议237
五 培养创新人才建议238
第十二章 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职能性作用的比较研究239
第一节 美国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中的“软环境支持”战略239
一 为市场主体提供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240
二 大力资助基础科学研究240
三 支持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240
四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241
第二节 日本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中的“强干预”战略242
一 对关键产业重点干涉242
二 政府对创新体系提供正确的战略导向和法律保障242
三 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强大的资金投入243
第三节 韩国政府的创新活力扶持战略243
一 法律提供保证243
二 政策上给予导向和支持243
三 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244
四 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244
第四节 我国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探析244
一 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制定科学的创新发展战略244
二 塑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245
三 加强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245
四 促进创新体系中主体的沟通和协调245
五 促进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市场秩序246
六 积极营造培养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246
第五编 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249
第十三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策略249
第一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249
一 指导思想249
二 基本思路250
三 基本原则250
四 战略目标251
第二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的构建252
第三节 企业内部全面创新管理体系(TIMS)构建253
一 精神和文化创新系统254
二 战略和组织创新系统256
三 管理和制度创新系统261
四 全面市场创新系统266
五 产品和工艺的协同创新系统266
第四节 企业外部创新协作网络(ICN)构建268
一 知识创造系统268
二 技术协作系统270
三 创新服务系统272
四 多元化投融资系统274
五 宏观调控系统277
六 人才支持系统278
第五节 沈阳企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280
一 先进装备制造业280
二 信息产业281
三 生物医药产业282
四 航空产业282
五 新材料产业283
六 新能源产业283
七 节能环保产业283
第六编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宏观管理策略287
第十四章 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政策组合措施287
第一节 财税政策287
一 调整、改革财政投入和补贴政策288
二 调整和改革税收优惠政策289
第二节 金融政策290
一 设立专门以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291
二建立创新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291
三 发展适应创新型企业需求的风险投资体制292
四 积极开拓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92
第三节 贸易政策293
一 调整和完善促进创新型技术产品出口政策294
二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技术壁垒295
三 鼓励企业引进创新295
第四节 政府采购政策295
一 建立和完善沈阳市的政府采购制度296
二 在政府采购中重点保护沈阳的创新型企业296
第五节 人才政策297
一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297
二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297
三 实施创新型人才保护措施298
参考文献299
后记314
热门推荐
- 2106144.html
- 3674936.html
- 640200.html
- 2154850.html
- 3471975.html
- 64580.html
- 994567.html
- 1555395.html
- 2528994.html
- 107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2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8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7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4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8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