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梦之中国复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梦之中国复兴
  • 孙来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556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梦之中国复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民族复兴: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想1

一、关于中国梦研究现状的述评1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2

(三)关于现有研究的总体评价20

二、关于中国梦研究意义的概述23

(一)中国梦研究的理论意义23

(二)中国梦研究的实践意义27

三、关于中国梦研究方法的建议30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1

(二)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32

(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32

第一章 中国梦的历史形成34

一、中国梦的历史根基34

(一)历史上的强大与中国梦的历史参照35

(二)传统文化的血脉与中国梦的语境42

二、中国梦的初步萌生46

(一)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梦”47

(二)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洋务派的“自强梦”52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56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孙中山的“复兴中国梦”62

三、中国梦的逐步清晰68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命运的转折68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7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82

四、中国梦的科学概括88

(一)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理念88

(二)人大会议上的讲话:阐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90

(三)近期一系列讲话:系统阐发中国梦的思想内涵93

第二章 中国梦的丰富内涵11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生动描画110

(一)富强: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111

(二)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展现116

(三)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21

(四)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6

二、比较视野下的多维透视131

(一)中国梦:东与西131

(二)中国梦:今与昔136

(三)中国梦:大与小140

三、美丽中国的生态民生之维144

(一)生态与民生的辩证关系145

(二)改善生态民生的现实压力147

(三)改善生态民生的路径选择149

四、值得期待的中等发达景象152

(一)中等发达国家的主要歧见153

(二)中等发达国家的基本定位154

(三)中等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155

(四)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国特征156

第三章 中国梦的重大价值159

一、中国梦的理论价值159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新发展160

(二)政治动员理论的新运用164

(三)社会整合理论的新阐释170

(四)后发优势理论的新证明175

二、中国梦的实践价值184

(一)整合社会文化共识184

(二)引领民族全面复兴185

(三)塑造社会共同理想187

第四章 中国梦的大众认同190

一、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192

(一)强调政治归属的国家认同192

(二)侧重文化归属的民族认同199

(三)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05

二、文化认同与理论认同209

(一)文化认同209

(二)理论认同214

(三)文化认同与理论认同的路径选择215

三、个人认同与社会认同221

(一)个人认同221

(二)社会认同230

第五章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231

一、坚持中国道路231

(一)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232

(二)中国道路的合理性234

(三)中国道路的鲜明特征237

(四)中国道路的主要优势242

(五)中国道路与“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三位一体245

二、弘扬中国精神247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247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251

(三)时代精神的形成252

(四)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254

三、凝聚中国力量262

(一)中国力量的基本内涵263

(二)凝聚中国力量的依据分析264

(三)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要求266

(四)凝聚中国力量的基本路径270

四、提升中国形象272

(一)中国形象的基本内涵272

(二)中国形象的历史追溯273

(三)厘清中国形象的重要意义276

(四)提升中国形象的主要路径277

第六章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279

一、利益共存283

(一)中国已经成为整体世界中的一员283

(二)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赖锻造了共同利益基础287

(三)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增长面临的困境295

(四)以利益共享的价值链夯实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基础299

二、道路合作303

(一)利益竞争是国家间关系的常态303

(二)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304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本质是对外合作305

(四)中国对外合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311

(五)促进世界共同走上以合作的和平谋求发展的道路317

三、价值共享320

(一)世界的不公正发展321

(二)大力弘扬中国与世界“共荣共存”的价值观322

(三)实现“共荣共存”价值观面临的挑战331

(四)推动建立民主、多样、共赢的世界秩序335

结束语339

主要参考文献341

后记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