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39册 北宋契嵩的儒释融会思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庆彰主编;张清泉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48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39册 北宋契嵩的儒释融会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本文研究旨趣1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1
二、研究方法与范围3
三、前人研究成果之检讨4
第二节 北宋儒释思想背景概述6
一、北宋学术发展趋势6
二、北宋佛教发展概述8
第三节 契嵩以前的三教合一思想14
一、东汉三国时期14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6
三、隋唐时期22
四、北宋初期26
五、总结——契嵩以前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原因28
第二章 契嵩生平与著述31
第一节 契嵩生平事迹略述31
一、幼年出尘,长而游方31
二、弘扬儒释,道倡一贯33
三、上书朝廷,蒙赐入藏34
四、洁清自持,临终示瑞36
第二节 契嵩见存著述考37
一、《镡津文集》十九卷(二十二卷)38
二、《传法正宗记》九卷48
三、《传法正宗定祖图》一卷50
四、《传法正宗论》二卷50
第三章 宋初儒士的反佛思潮53
第一节 宋祁、王禹偁的排佛说53
一、宋祁的抑佛主张53
二、王禹偁的汰佛说55
第二节 石介、孙复的排佛思想56
第三节 李觏的反佛观点59
一、批佛言论59
二、抑佛主张62
三、对佛教的矛盾心态63
第四节 欧阳修的排佛始末67
一、排佛论述67
二、与佛教之因缘68
三、排佛心态始末70
第五节 宋初排佛论之旨趣与特色73
一、捍卫儒家道统,强调华夷之辨73
二、维护儒家伦理,巩固社会次序74
三、整治社会民生,提振国家经济74
第四章 契嵩对排佛言论的反响——护法思想77
第一节 契嵩对当时排佛论之訾应77
一、有关儒家道统思想者——夷狄与中国之辨77
二、与家庭伦理相违者——出家无后之说79
三、对社会民生有害者——四民之说与利害之辨81
第二节 契嵩对韩愈的批判83
一、排佛老之言论不当84
二、儒道心性体认不深88
三、经史识见不足92
四、德行言行有亏93
五、不善著书为文94
第五章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儒学篇97
第一节 经学观点综论97
一、论五经之根本97
二、论五经之致用与废失99
三、评诸儒说经之得失100
四、附论《易》与《春秋》103
第二节 《尚书·洪范》的政治思想110
一、述治道之本与得失之鉴111
二、论皇极贯三才而通九畴112
三、明用人之计与先后之宜116
四、别赏罚黜陟与号令刑法118
五、〈皇极论〉之思想架构121
第三节 《礼记·中庸》的心性学说122
一、「中庸」与「礼」之关系122
二、「皇极」与「中庸」之异同123
三、「性」与「情」之区别124
四、修礼乐以致中庸126
五、〈中庸解〉之思想架构128
第四节 儒家的论文品人观点129
一、论文观点129
二、品人辨道131
第五节 契嵩儒学思想综评134
一、契嵩儒学思想之特色135
二、契嵩儒学论述之疏失138
第六章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的理论基础(下)——佛学篇141
第一节 佛教基本教义思想141
一、论教道之所被——宇宙观与人生观141
二、述教法之总纲——五乘说法145
第二节 《坛经》的心性思想153
一、「心要」为《坛经》宗本153
二、《坛经》禅法要略157
第三节 禅宗的法统观163
一、二十八祖说之源流164
二、《传法正宗记》的法统理论166
三、天台宗及后世学者之质疑175
四、《传法正宗记》之得失179
第七章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185
第一节 佛道与王道治体合而为一——政治论185
一、佛教中道与皇极中正之合同186
二、佛法有益于帝王之道德教化187
第二节 以五常仁义会通五戒十善——修养论188
一、五戒与五常配合说之源流188
二、契嵩的五戒五常配合说191
第三节 以神灵不灭与福极报应说融通儒释——果报轮回论194
一、神灵不灭说之比较194
二、福极说与报应说之融通196
第四节 以中庸思想和会儒释——心性宇宙论198
一、心性论之和会198
二、宇宙论之推阐201
第五节 以孝道统摄儒佛戒善——实践论204
一、孝道为戒善之端——孝即是戒204
二、儒佛孝道之比较207
三、孝行之迹与本209
第八章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之评价211
第一节 契嵩对佛教的影响与贡献211
一、《坛经》版本的整理与刊行211
二、禅宗世系之考辨与疏证214
三、佛教地位的巩固与拓展215
第二节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之历史意义与价值216
一、北宋以前佛教护法思想之集大成216
二、儒释融会理论系统之完成217
三、〈中庸〉宇宙论的扩展与推阐218
四、宋明理学心性观点之先驱219
五、僧人说解世典与社会化之先锋221
六、时人与后人对契嵩的论评222
第三节 契嵩儒释融会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25
一、促成宋明理学之兴盛与发达225
二、提升居士佛教的风气与素质226
三、赓续佛教护法文学与三教合同思想之阐扬229
第九章 结论233
附录239
附录一:契嵩生平、著述年表239
附录二:北宋初期儒佛大事年表240
引用及参考书目247
热门推荐
- 181332.html
- 3185407.html
- 1312312.html
- 3628167.html
- 2272945.html
- 3240849.html
- 2914045.html
- 606537.html
- 3145555.html
- 412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7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2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0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4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1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4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1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