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海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4743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国家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国家学界说1
二、国家制度价值推导公式3
三、国家学对象8
四、国家学性质10
上卷 本性论:国家事实如何15
第一章 国家概念15
一、社会与权力:界说国家的两个前提16
1.社会:国家最邻近的上位概念16
2.权力:管理者拥有的具有合法和强制性的影响17
3.权威:权力是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威性强制力量21
二、国家界说22
1.国家与社会:构成要素之比较22
2.国家:最大最高的社会24
3.国家:拥有主权或独立自主的社会26
三、国家界说理论27
1.现代西方主流定义27
2.马克思主义定义28
第二章 国家起源32
一、国家终极起源32
1.国家从来就有:从国家的科学的定义来看32
2.国家并非从来就有:从国家的现代主流定义来看34
3.国家终极根源:国家最终源于社会的统一和最大化需要36
二、国家直接根源:国家直接源于最高权力之契约39
1.最高权力契约:国家直接且必然起源39
2.国家起源于武力征服:国家必然起源于契约之否定42
3.何种最高权力契约:国家直接且偶然起源44
三、国家起源理论:社会契约论48
1.神源说、武力起源说、阶级斗争起源说与自然起源说或进化说48
2.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50
3.社会契约论:“明示”或“默示”的最高权力契约51
4.社会契约论:真理与迷误51
第三章 国家类型55
一、国家分类的科学标准:国体、政体与经济形态56
1.国体与政体56
2.国家分类的科学依据58
3.国体类型与政体类型以及经济形态类型的同一性59
二、国家分类:以最高权力由谁掌握为依据61
1.国家基本类型:民主与专制等4种类型61
2.国家混合类型:“名义民主而实为专制”等16种混合政体67
3.国家具体类型:民主与专制等4种基本类型的再分类71
三、国家分类:以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根据84
1.国家六类型: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诘难与辩护84
2.原始国家86
3.奴隶制与封建制国家:两种封建概念90
4.资本主义国家93
5.国家分类总结:两大系列之21种复合类型96
第四章 国家本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性定律99
一、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00
1.生产关系高低与生产力高低正比例定律100
2.生产关系高低与生产力高低微观正比例定律103
二、政体制度的偶然任意性105
1.政体制度偶然任意性之事实105
2.政体制度偶然任意性之原因110
三、人性114
1.爱:原因与结果115
2.爱有差等:最深刻的人性定律119
中卷 价值论:国家制度应该如何125
导论125
一、制度与治理:国家好坏科学评估之对象125
二、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好坏的价值标准体系127
三、国家好坏价值评估的科学方法131
第五章 国家制度价值标准体系134
一、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国家制度终极价值标准134
1.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国家制度终极价值总标准135
2.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国家制度终极价值标准137
3.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标准:优先于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139
4.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条件下的国家制度终极价值标准142
二、公正与平等:国家制度根本价值标准144
1.公正:国家制度根本价值标准144
2.平等:最重要的公正146
3.社会公正理论157
三、人道与自由:国家制度最高价值标准162
1.人道:国家制度最高价值标准162
2.自由:最根本的人道166
3.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社会的人道主义理论178
四、国家制度价值标准体系:发生冲突的取舍原则180
1.公正:优先于人道与自由180
2.平等:优先于自由183
3.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优先于公正与平等185
第六章 民主与非民主制国家制度之价值189
一、民主与非民主制的自身内在价值:根据国家制度最高价值标准189
1.民主:唯一符合政治自由标准的国家制度189
2.宪政民主:唯一符合全部自由标准的国家制度190
3.民主:唯一符合人道标准的国家制度191
二、民主与非民主制的自身内在价值:根据国家制度根本价值标准193
1.民主:唯一符合政治平等标准的国家制度193
2.民主:唯一符合全部平等标准的国家制度195
3.民主:唯一符合人权和公正标准的国家制度196
三、民主与非民主制的自身内在价值:根据国家制度价值终极标准199
1.民主与非民主制的价值:解析等级制200
2.民主与非民主制的价值:根据国家繁荣进步204
3.民主与非民主制的价值:根据国民品德状况206
四、普世价值:民主与非民主制的外在适用价值209
1.普世价值概念210
2.民主与非民主制的普世性和普世价值212
3.民主普世价值否定论214
五、专制主义、精英主义与民主主义:关于民主制与非民主制价值之理论217
1.专制主义、精英主义与民主主义:谁是谁非217
2.专制主义独特的理论根据:君权神授说、国家统一说和天无二日说220
3.专制主义与精英主义共同的理论根据:优秀人物统治论223
4.精英主义独特的理论根据:民主不可能论225
5.民主制的弊端:民主悖论、不可能性定理与民主效率低下论229
第七章 资本主义价值:工资与劳动必定不等价交换238
导言238
一、商品价值241
1.商品价值概念:商品价值递减定律241
2.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劳动、土地与资本243
3.分配之谜:劳动、资本和土地各自创造多少价值244
二、商品价格246
1.价格概念:价格的契约本性246
2.自由竞争:自由价格与公平价格之实现248
3.等价交换:价格的规范与规律249
三、劳动的价值与价格250
1.劳动与劳动力的价值250
2.劳动与劳动力的价格251
3.工资与劳动必定不等价交换:资本主义剥削之秘密252
四、商品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256
1.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根源:价值反论256
2.劳动价值论的阶级根源:揭露阶级剥削的理论258
3.边际效用论与劳动价值论:两种客观价值论260
第八章 理想国:共产主义267
导言267
一、按劳分配269
1.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不公正的分配原则269
2.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公正的分配原则271
3.驳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法权273
二、市场经济275
1.市场经济:唯一符合国家制度价值标准的经济形态275
2.没有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277
3.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寻租现象之因果280
三、全球国家、世界政府与宪政民主283
1.全球国家和世界政府:共产主义国家显著特征283
2.宪政民主:共产主义政体287
3.共产主义国家:六大特征289
四、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290
1.社会主义:理想的社会制度290
2.社会主义:不完全而求完全的共产主义292
3.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居于支配地位的国家294
第九章 阶级与剥削:基于经济形态不同的六种国家制度之价值297
导言297
一、阶级与剥削概念299
1.剥削299
2.阶级301
3.阶层309
二、阶级与剥削的起源及发展311
1.阶级起源311
2.剥削起源314
3.阶级与剥削的发展:六种国家制度内在价值之比较317
三、历史必然性与非普世价值:各种国家制度外在适用价值之比较321
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和剥削的条件323
2.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25
3.跨越奴隶制或封建制:奴隶制与封建制国家的不完全的历史必然性327
4.六种国家制度:不具有普世性与普世价值330
下卷 实现论:理想国家如何实现之条件335
导论335
第十章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条件336
一、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以及民主与资本主义337
1.民主: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政体制度条件337
2.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制度条件339
3.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标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340
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观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力量的阶级分析344
1.阶级分类: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以及中间阶级345
2.阶层分类:官吏阶层与知识阶层348
3.支持与反对:各阶级与阶层在实现社会主义中的作用349
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观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与手段以及途径与历程353
1.夺取政权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议会道路与暴力革命的价值分析353
2.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社会主义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357
3.福利国家与经济民主:限制剥削和最大限度接近公正的主要手段359
4.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程: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政党必经的两次大转型36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条件的理论370
导言 社会主义理论流派分类: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370
一、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应然性: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指导原则373
1.社会主义:价值科学还是事实科学374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究竟如何376
3.伦理社会主义377
二、国家政权的本性:阶级专政的机器还是为全民服务的工具378
1.古希腊雅典民主:是否奴隶主阶级专政379
2.普选制民主:是否阶级专政382
3.社会主义民主:是否无产阶级专政384
4.专制等非民主制:官吏阶级对庶民阶级的专政385
5.结论386
三、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普选制民主388
1.马克思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388
2.列宁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391
3.科学社会主义与布朗基暴力革命理论392
四、经济纲领:改良与革命394
1.两种经济纲领394
2.实践检验396
3.民主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之谬397
五、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是非400
第十二章 民主实现的客观条件404
一、民主的政治条件405
1.言论自由:民主的选举制度条件406
2.竞争性政党制度:民主的政党制度条件408
3.分权:民主的政府制度条件409
二、民主的社会条件412
1.民主的社会条件:发达的公民社会412
2.民主的社会条件:充裕的社会资本414
3.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民主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416
三、民主的文化条件417
1.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国家制度的直接原因417
2.公民文化与臣民文化:民主制与非民主制的直接原因419
3.公民文化的发展路径:启蒙运动、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423
四、民主的经济条件427
1.原始社会:普遍实行民主的经济条件428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民主与非民主制的经济条件:古典的古代生产方式、庄园制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430
3.资本主义:现代化时代民主的经济条件435
4.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全球化时代民主的经济条件440
5.总结:民主的经济条件的作用及其与民主其他条件的关系445
第十三章 民主实现的主观条件451
一、民主化的主观条件:民主化动力452
1.民主化的主观条件:民主化的直接决定因素452
2.民主化的主观条件:庶民阶级与官吏阶级争夺最高权力的阶级斗争453
3.庶民阶级分析:各阶级在民主化中的作用455
二、民主化的主观条件:民主化过程459
1.民主化的途径:暴力革命是民主化最根本的负相关政治条件459
2.执政势力:全权垄断是民主化的最强大负相关政治条件461
3.伟大政治领袖:民主实现最危险的负相关政治条件465
三、民主的运作:选举470
1.选举概念:投票与抽签470
2.选举制度475
3.选举制度之优劣477
四、民主的运作:政党479
1.政党概念479
2.政党制度:政党数量计数规则481
3.政党制度之优劣484
4.政党制度成因485
五、民主的运作:政府486
1.政府概念486
2.民主政府制度:最高权力分立模式488
3.内阁制:是否违背权力分立原则490
4.政府制度:优劣之辩491
热门推荐
- 1355188.html
- 1724296.html
- 2760155.html
- 2347565.html
- 1504650.html
- 806901.html
- 1822037.html
- 2874699.html
- 916153.html
- 1824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1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9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9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8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