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石中离子导电与介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岩石中离子导电与介电
  • 刘红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90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岩石-离子导电性-研究;岩石-离子-介电性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岩石中离子导电与介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岩石的组成与结构1

1.1 黏土岩的组成和结构1

1.1.1 黏土岩的矿物成分1

1.1.2 黏土岩的化学成分1

1.1.3 黏土矿物的结构2

1.1.4 结晶黏土矿物的结构3

1.1.5 黏土岩中的有机质5

1.1.6 黏土矿物的脱水作用5

1.2 碎屑岩的组成和结构6

1.2.1 碎屑岩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6

1.2.2 碎屑岩的结构9

1.3 碳酸盐岩的组成与结构13

1.3.1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13

1.3.2 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15

1.3.3 碳酸盐岩的构造16

1.4 页岩的组成与结构17

1.4.1 页岩的组成矿物17

1.4.2 页岩的物理特征17

1.4.3 页岩的化学成分17

1.4.4 页岩常见类型17

1.5 硅岩及其组成18

1.5.1 硅岩的矿物成分18

1.5.2 硅岩的化学成分19

1.6 金属矿物沉积岩19

1.6.1 铁沉积岩及铁矿19

1.6.2 锰沉积岩及锰矿20

1.6.3 铝土岩及铝土矿20

1.6.4 沉积磷酸盐岩及磷矿21

1.6.5 铜沉积岩及铜矿21

1.7 煤的组成21

第2章 空隙与流体及其相互作用23

2.1 空隙23

2.1.1 空隙结构23

2.1.2 空隙类型24

2.1.3 碎屑岩空隙结构24

2.1.4 碳酸盐岩空隙结构25

2.1.5 喉道类型26

2.1.6 孔喉的大小和分布26

2.2 干酪根27

2.2.1 干酪根的组成27

2.2.2 干酪根的分类28

2.3 油页岩29

2.4 石油29

2.4.1 石油的物理性质29

2.4.2 石油的化学组成30

2.4.3 石油的非烃组分30

2.4.4 石油的分类31

2.5 天然气32

2.5.1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33

2.5.2 天然气的类型33

2.6 地层水34

2.6.1 地层水的形成34

2.6.2 地层水的分类35

2.6.3 地层水矿化度37

2.6.4 地层水的溶解度37

2.6.5 地层水的化学组成38

2.7 流体的运移39

2.7.1 运移的类型39

2.7.2 物理化学运移39

2.7.3 水溶液中元素的运移形式40

2.7.4 运移能力的影响因素40

2.8 水岩化学作用41

2.8.1 地层中的水岩化学作用41

2.8.2 水岩化学作用的基本类型42

2.8.3 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45

第3章 岩石导电机制与特征52

3.1 基本概念和理论52

3.1.1 岩石电阻率52

3.1.2 岩石物理模型53

3.1.3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54

3.1.4 比表面55

3.2 地层水电阻率55

3.2.1 离子溶液相关概念56

3.2.2 地层水电阻率58

3.3 导电矿物的类型及其特征60

3.4 岩石电阻率分析61

3.4.1 纯岩石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的关系61

3.4.2 电阻率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62

3.4.3 Archie实验的意义63

3.5 岩石的导电机制分析63

3.5.1 黏土矿物结构63

3.5.2 孔隙中黏土矿物存在形式65

3.5.3 黏土岩水化作用66

3.5.4 岩石的阳离子交换作用66

3.6 岩石导电模型70

3.6.1 W-S导电模型70

3.6.2 双水导电模型71

3.7 岩石电化学作用76

3.7.1 扩散电动势的产生76

3.7.2 扩散电动势产生机理77

3.7.3 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80

3.7.4 过滤电动势的产生81

第4章 岩石介电机制与特征83

4.1 电子的分布及其运动状态83

4.1.1 核外电子分布83

4.1.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84

4.2 基本概念87

4.2.1 基本概念87

4.2.2 介质损耗90

4.3 岩石空隙空间内电荷的位移91

4.3.1 均匀场的电位移91

4.3.2 束缚电荷的复杂位移93

4.3.3 水分子的偶极矩和四极矩95

4.4 电介质的微观极化机制96

4.4.1 电子极化97

4.4.2 离子极化98

4.4.3 取向极化101

4.4.4 界面极化103

4.4.5 空间电荷的极化105

4.5 电介质的微观理论基础107

4.5.1 原子的基函数107

4.5.2 莫塞莱定律110

4.5.3 屏蔽常数112

4.5.4 化学键理论113

第5章 岩石类多孔介质的极化与弛豫120

5.1 电介质极化弛豫过程120

5.2 静电场中介质的极化121

5.2.1 洛伦兹(Lorentz)有效场121

5.2.2 洛伦兹修正场124

5.2.3 昂萨格(Onsager)修正场125

5.3 交变场中的极化弛豫126

5.3.1 动态介电常数126

5.3.2 Debye型弛豫131

5.3.3 Cole-Cole模型132

5.3.4 双势阱弛豫模型133

5.3.5 Maxwell-Wagner模型134

5.3.6 Bruggeman-Hanai理论137

5.3.7 多相非均质介质模型138

5.4 对离子极化理论139

5.4.1 表面电导率139

5.4.2 球形粒子的对离子极化理论140

5.5 岩石非均匀体系的介电模型143

5.5.1 两相非均匀体系143

5.5.2 三相非均匀体系147

5.5.3 多相非均匀体系151

第6章 岩石双电探测理论与应用技术152

6.1 双频激电技术152

6.1.1 激发极化现象152

6.1.2 不同矿物岩石的激发极化特点155

6.1.3 Cole-Cole模型155

6.1.4 影响岩石频率特性的因素157

6.2 双电技术概述159

6.3 微观离子电容模型160

6.3.1 离子介电模型161

6.3.2 微观离子电容162

6.4 溶液双电参数实验测量162

6.4.1 实验装置162

6.4.2 实验步骤与测量163

6.4.3 实验结果分析166

6.5 岩心双电参数实验测量171

6.5.1 岩心基础数据171

6.5.2 实验步骤172

6.5.3 饱和度与频散度的关系分析172

6.6 导电矿物双电参数测量174

6.6.1 导电矿石电阻电容测量174

6.6.2 导电矿石电阻率电容率变化规律179

6.6.3 实验结论180

6.7 双电探测技术展望180

6.7.1 双电理论基础180

6.7.2 双电理论的发展181

6.7.3 双电应用技术展望183

主要参考文献184

附录191

索引193

后记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