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齐文远,童德华,周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450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全球化与中国刑法学的应对1
一、“刑法全球化”概念的提出1
二、法律全球化概念的分析4
三、刑法研究视角的转换:刑法全球化思维8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刑法学的基本立场16
一、中国刑法学的应然品格16
二、中国法学如何走向世界23
三、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路径:“实践法学”的提倡25
四、教义主义抑或实践主义:中国刑法学的路径选择29
第三章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刑法观的调整34
一、“三位一体”的刑法观之形成34
二、“三位一体”刑法观的中国展现36
三、“三位一体”刑法观的中国展开42
第四章 对我国刑法走向的思考51
一、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刑法应对社会风险的路径选择51
二、建构我国刑事法治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57
三、制定“刑法修正案”应遵循的原则64
第五章 “民生法治观”下刑事立法的风险评估73
一、民生法治观的提出73
二、危险驾驶入刑时的民生保障旗号73
三、危险驾驶入刑理由的质疑75
四、保障民生视角下危险驾驶入刑的负面效应78
五、违法驾驶行为不入罪的替代法律措施83
第六章 刑法理念与制度的序列性问题87
一、理念与制度序列性争端之南来87
二、刑法的基本理念与理解上的偏差88
三、理念稀缺与制度瑕疵之间的权衡之一:事实层面91
四、理念稀缺与制度瑕疵之间的权衡之二:规范层面93
五、结语96
第七章 刑法教义学的概念及其价值97
一、刑法教义学的概念界定98
二、刑法教义学与规范刑法学的关系梳理99
三、学界对刑法教义学价值的批判及笔者的初步回应102
第八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108
一、刑法的时间效力与溯及力问题108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111
三、刑事司法协助126
第九章 形式和实质的犯罪论问题138
一、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138
二、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共生论154
三、规则与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之争论168
第十章 事实推定在盗窃无形物犯罪中运用的司法判例分析189
一、裁判事实及其争议189
二、推定与罪刑法定原则190
三、事实推定的类型与基本要求193
四、推定窃电量的有关规定和裁判之评价194
第十一章 犯罪客体研究的实证化思路——以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客体界定为例197
一、犯罪客体问题的还原197
二、传播淫秽物品罪客体之界定198
三、犯罪客体(法益)解释论机能的实际体现202
第十二章 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之形成及其评价205
一、刑法中现代客观归属论的理论前奏205
二、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形成之根据208
三、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的基本构造210
四、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的评价214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的解构与重构218
一、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218
二、刑事责任的含义220
三、期待可能性与责任能力的关系221
四、违法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的关系223
五、小结性说明227
第十四章 刑事替代责任制度比较研究229
一、序说229
二、历史回溯229
三、代理责任制度233
四、转嫁刑责任制度237
五、存废的基本观点238
第十五章 “累犯加重犯”研究243
一、问题的提出243
二、刑法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评价243
三、“累犯加重处罚”的合理性245
四、盗窃罪“累犯加重处罚”的合法性246
第十六章 网络社会与刑事司法公正251
一、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内在机制分析251
二、网络社会民意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255
三、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复杂关系258
四、“网络社会”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之间的矛盾与沟通264
第十七章 大众死刑观的塑造与废除死刑的路径分析270
一、死刑存废之争中民意论题研究的困局270
二、网络社会中媒介对民意的塑造功能271
三、东西方各种媒介塑造死刑观的比较分析272
四、中国废除死刑的具体路径278
第十八章 死缓制度的合理性反思281
一、死缓制度的适用易导致多种弊端281
二、死缓制度并不具有明显的人道性价值283
三、死缓制度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285
四、死缓制度在逻辑上不能自洽286
五、结语289
热门推荐
- 727679.html
- 1260902.html
- 756535.html
- 2818181.html
- 889544.html
- 2301941.html
- 285757.html
- 2986763.html
- 1625005.html
- 250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2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4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0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9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1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4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3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