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历史编纂学思想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白云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7816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史学思想-中国;历史编纂学-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历史编纂学思想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历史、历史学和历史编纂学1
第二节 史学思想与历史编纂学思想4
一、史学思想4
二、历史编纂学思想6
第一章 社会变迁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8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的产生和发展9
第二节 学术思潮的嬗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19
第二章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特征35
第一节 客观与主观35
第二节 天命与人事39
第三节 直书与曲笔46
第四节 实录与名教50
第五节 审慎看待史学二重性53
第三章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基本问题57
第一节 史书的编与著57
一、述、作、论57
二、著、编著、编62
第二节 史书的体裁与体例64
一、体裁65
二、体例67
三、名与实70
第三节 史法与史意74
一、史法74
二、史意78
第四节 通代与断代82
第五节 历史表述86
第六节 德、才、学、识88
第四章 《春秋》与传统编年体的史学观念92
第一节 《春秋》的史法和史义92
一、通与殷鉴后世93
二、仁与内圣外王96
三、礼与属辞比事97
四、信与书法不隐100
五、忠与亲亲尊尊102
第二节 叙事与论史相结合105
一、言事相兼,史论相融105
二、“惩恶而劝善”108
三、“尽而不污”111
四、“婉而成章”112
第三节 “通比其事,例系年月”113
一、“通比其事,例系年月”114
二、“嗣赏罚,辅法教”115
三、“立典有五志焉”117
四、“区分类例,见微察著”119
五、“抑百家,崇圣典”121
第四节 “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123
一、“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123
二、“通各代成一史”126
三、“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128
四、“借其年以纪事尔”132
五、“叙所以取此舍彼之意”134
第五节 实录体及其编纂观念137
一、皇权中心意识138
二、鉴戒的观念141
三、求实的观念145
四、求新的观念147
第六节 纲目体与朱熹的编纂学思想149
一、纲目体的创立和发展149
二、朱熹的历史编纂学思想151
第五章 从前四史看纪传体编纂观念的变化159
第一节 《史记》:司马迁的通变思想与“成家立言”160
一、“通古今之变”160
二、“成一家之言”170
三、“志古自镜,述往思来”175
第二节 《汉书》:班固的皇朝意识与断代为书177
一、皇朝意识与宣汉思想177
二、断汉为书与“上下洽通”181
第三节 《三国志》:陈寿的全局意识与人物品第184
一、总揽三国的全局意识185
二、重视人物品第190
第四节 《后汉书》:范晔的类例思想与整体史观195
一、以类相从的类例思想196
二、“正一代得失”的整体史观200
第五节 隋唐以后的纪传体编纂观念203
一、“修史取鉴”与“治心治世”204
二、辨明正统209
三、“国灭史不灭”214
第六章 典制体编纂观念的进步218
第一节 “统括史志,会通古今”218
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218
二、“统括史志,会通古今”220
三、“以类相从,举其始终”223
第二节 郑樵的会通与“自得”225
一、“会通之义大矣哉”226
二、“详文该事,无待美刺”228
三、“一家之言,自得之书”231
第三节 “变通张驰之故”233
一、“会通因仍之道”233
二、“变通张弛之故”237
三、“叙事为文,论事为献,窃注己意”240
第七章 纪事本末体编纂观念的变化242
第一节 纪事本末体的创立和发展242
第二节 “区别其事而贯通之”244
第三节 “论次宋事而比之”249
一、“类总其萃,年系其时”249
二、“论次宋事而比之”250
第四节 “广稽博采,勒成一编”252
一、“广稽博采,勒成一编”252
二、“各附论断,曲折详尽”255
第五节 “因事命篇”与“尽事之本末”257
第八章 学案体与黄宗羲的编纂学思想262
第一节 学案体的创立和发展262
一、学案体的学术渊源262
二、学案体的创立与发展264
三、学案体向章节体学术史之发展266
第二节 黄宗羲的历史编纂学思想268
一、“学有宗旨”269
二、“一本而万殊”270
三、“分源别派,宗旨历然”272
第九章 史注、史评、史考中的历史编纂学思想275
第一节 经世致用与鉴往训今276
一、经世致用的治史宗旨276
二、鉴往训今的史学功用288
第二节 直笔求真294
一、“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294
二、“记事悉从其实,是非万世不掩”299
第三节 博采善择与辞达为上308
一、博采善择的取材标准308
二、辞达为上的表述要求313
第四节 史家的修养319
一、史才三长319
二、公心·直笔·明识320
三、“著书者之心术”322
第五节 史不拘例,因事命篇327
一、六家二体327
二、史不拘例,因事命篇329
三、谨严灵活的书法义例334
第十章 近代以来历史编纂学的若干问题341
第一节 章节体的引入与史书编纂观念的变化341
一、章节体的引入与中国史学的发展341
二、章节体的引入与史书编纂观念的变化344
第二节 百年来历史编纂学理论的探索和实践351
一、章太炎编纂中国通史的构想351
二、梁启超关于历史编纂学的思考355
三、白寿彝的史书编纂理论与实践361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369
热门推荐
- 239184.html
- 3770338.html
- 376144.html
- 3025380.html
- 1098260.html
- 278480.html
- 1618386.html
- 200384.html
- 3906145.html
- 2456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5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9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4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2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4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0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