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农科城发展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农科城发展报告
  • 程安东,熊义杰,王文莉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724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科学区-研究报告-咸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农科城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杨凌农科城的地位、特色与功能3

第1章 发展中的成就与不足3

1.1 八年建设成绩卓著3

1.1.1 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4

1.1.2 科技示范作用明显5

1.1.3 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实力明显增强7

1.1.4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色旅游开始起步8

1.1.5 昔日的“农科乡”正在逐步向现代化的“农科城”转变9

1.2 不容回避的几个问题13

1.2.1 经济总量小,社会经济结构单一13

1.2.2 城市规模偏小,城市服务职能层次较低14

1.2.3 缺乏产业支撑企业和项目,商贸流通业严重滞后15

1.2.4 城市化建设相对滞后,是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16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18

1.3.1 关于农科城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18

1.3.2 关于农科城在整个关中高新产业带城市群中的地位19

1.3.3 关于农科城的城市综合功能及特色城市间的关系23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启示26

2.1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26

2.1.1 非均衡发展理论26

2.1.2 增长极培育理论28

2.1.3 城市化理论34

2.1.4 均衡发展理论39

2.1.5 产业集群理论41

2.1.6 体制创新论44

2.2 国内外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律及其启示46

2.2.1 国外的启示46

2.2.2 国内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实践及经验49

2.3 示范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战略54

第3章 杨凌农科城在关中高新产业带城市群中的地位55

3.1 杨凌农科城目标选择及其分析55

3.1.1 陕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杨凌的要求55

3.1.2 一定范围的区域经济中心56

3.1.3 杨凌农科城区域经济效应分析59

3.2 杨凌农科城发展的阶段性设想67

3.2.1 杨凌农科城未来发展的阶段性目标67

3.2.2 人口—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68

3.2.3 杨凌区人口—经济增长的预测70

3.2.4 预测结果的分析76

3.3 加快“农科城”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78

3.3.1 充分认识区域性经济中心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性78

3.3.2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78

3.3.3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发展高科技效益型经济82

3.3.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83

3.3.5 继续推进科教体制改革,积极开发人力资源84

第4章 农科城的特色及综合功能研究86

4.1 农科城的特色分析86

4.1.1 自然环境因素86

4.1.2 社会环境因素87

4.1.3 农科城的特色定位91

4.2 农科城城市功能评价92

4.2.1 城市的功能与作用92

4.2.2 农科城的政治功能94

4.2.3 农科城的经济功能95

4.2.4 农科城的文化功能97

4.2.5 农科城的娱乐功能98

4.2.6 农科城的社会功能99

4.3 完善农科城功能与特色的对策建议100

4.3.1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首先抓好城市基础建设100

4.3.2 发展都市农业,彰显农科特色103

4.3.3 加快农业产业化,搞好农业科技示范105

4.3.4 努力建设杨凌农业生态城108

4.3.5 以“品牌经济”模式为发展战略112

4.3.6 走区域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113

4.3.7 努力创新农科城城市功能116

4.3.8 树立经营农科城的理念118

4.4 农科城的可持续发展120

4.4.1 留住人才是农科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120

4.4.2 推进农科城的“生态工业”121

4.4.3 优化产业结构122

4.4.4 最优的城市规模123

4.4.5 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123

第5章 农科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研究125

5.1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125

5.2 创新农耕方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127

5.2.1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模式127

5.2.2 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130

5.3 发展并推广中国特色的节水技术133

5.3.1 节水农业技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33

5.3.2 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选择原则134

5.3.3 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要素与功能135

5.3.4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139

5.4 把农博会办成向农民传播新技术的网络中心141

5.5 因地制宜地搞好科技示范,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全国143

第二篇 杨凌农科城的产业支撑问题149

第6章 杨凌产业结构的现实格局及其分析149

6.1 杨凌的产业发展基础及其现实格局149

6.1.1 产业发展基础149

6.1.2 产业的现实格局150

6.2 杨凌产业结构与三种模式的GDP对比152

6.2.1 杨凌产业结构与一般产业结构的对比152

6.2.2 产业结构与三种模式的GDP对比153

6.3 杨凌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158

6.3.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158

6.3.2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161

6.3.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162

6.4 从科技园区和集群发展的角度对杨凌产业结构的分析163

6.4.1 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空间区位效应163

6.4.2 杨凌产业关联及其集群效应分析166

6.4.3 杨凌企业关联分析169

6.4.4 杨凌旅游业关联分析175

第7章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179

7.1 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179

7.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179

7.1.2 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综述180

7.1.3 对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分析方法的选取180

7.2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181

7.2.1 各因素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181

7.2.2 确定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85

7.2.3 指标体系的构建186

7.3 实证分析191

7.3.1 数据来源191

7.3.2 灰色关联分析192

7.3.3 结果分析192

第8章 杨凌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发展研究196

8.1 杨凌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阶段判定196

8.1.1 杨凌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特征196

8.1.2 杨凌城市发展进程和阶段判定200

8.2 杨凌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形态的发展202

8.2.1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202

8.2.2 杨凌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形态的发展203

8.3 杨凌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量化分析208

8.3.1 杨凌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纵向关联分析208

8.3.2 杨凌与关中城市的横向对比分析210

8.3.3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分析213

第9章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及其策略建议218

9.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218

9.1.1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的原则218

9.1.2 有利于结构效益提高的原则218

9.1.3 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原则219

9.1.4 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原则219

9.2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目标220

9.2.1 杨凌示范区产业建设的战略目标220

9.2.2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220

9.3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221

9.3.1 第一产业优化的方向221

9.3.2 第二产业优化的方向222

9.3.3 第三产业优化的方向222

9.4 杨凌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及其发展重点224

9.4.1 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224

9.4.2 产业发展重点224

9.5 杨凌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建议230

9.5.1 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230

9.5.2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策略建议232

第三篇 杨凌农科城建设中的城中村问题238

第10章 杨凌城中村现状分析238

10.1 杨凌城中村现状及其成因分析238

10.1.1 杨凌城中村的现状238

10.1.2 杨凌城中村的类型240

10.2 杨凌城中村现象的特征及影响242

10.2.1 经济特征242

10.2.2 社会文化特征246

10.2.3 物质形态特征247

第11章 杨凌城中村改造目标与模式研究249

11.1 杨凌城中村改造目标249

11.1.1 城中村改造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249

11.1.2 加强村民安置小区设计规划和管理250

11.1.3 加快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50

11.1.4 继承与发展传统,借市场之力推动社区建设251

11.2 城中村改造的模式251

11.2.1 政府主导型251

11.2.2 村集体主导型252

11.2.3 开发商主导型254

11.3 杨凌城中村改造模式建议257

11.4 杨凌城中村改造存在的突出问题259

11.4.1 城中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59

11.4.2 城中村改造资金259

第12章 杨凌城中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261

12.1 杨凌城中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261

12.1.1 富余劳动力比重大,文化素质低,女性未就业比例高261

12.1.2 已转移劳动力主要从事一般性劳务263

12.1.3 已转移劳动力收入不稳定264

12.1.4 杨凌城市向城中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265

12.1.5 劳动力转移缺乏政策规范266

12.2 完全失地劳动力转移266

12.3 部分失地劳动力转移267

12.3.1 刘易斯—费—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267

12.3.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269

12.3.3 杨凌城中村部分失地劳动力转移模型270

12.4 杨凌富余劳动力就业分析271

12.4.1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意义271

12.4.2 城乡统筹就业的总效益模型272

12.4.3 城乡统筹就业的效应分析274

12.5 杨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与建议276

12.5.1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增加城市就业容量277

12.5.2 加强富余劳动力素质教育278

12.5.3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280

第13章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问题研究286

13.1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与取向286

13.1.1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286

13.1.2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的三大取向287

13.2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思路289

13.2.1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战略措施289

13.2.2 杨凌城中村改造融资应注意的问题290

13.3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方案292

13.3.1 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基金293

13.3.2 村集体和村民集体出资293

13.3.3 实施BOT融资方案296

主要参考文献302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