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荫榕,杜兰平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154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学习导读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2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4
四、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1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9
本章小结21
思考题21
第二章 辩证的唯物论22
学习导读22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23
一、物质23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28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37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37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4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4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51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1
二、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55
三、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思想基础58
本章小结64
思考题64
第三章 唯物的辩证法65
学习导读65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6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的科学66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71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7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7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9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4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8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94
一、质、量、度94
二、量变和质变98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01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8
一、辩证的否定观108
二、否定之否定111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9
一、现象和本质119
二、内容和形式122
三、原因和结果124
四、偶然性和必然性128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32
第六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136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运用136
二、普遍联系的原则和辨证的发展观143
本章小结145
思考题146
第四章 科学的认识论148
学习导读148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149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9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53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58
四、辩证思维的方法165
第二节 真理173
一、真理的客观性173
二、真理的辩证性177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1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185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185
二、科学的实践观189
本章小结191
思考题191
第五章 历史唯物论192
学习导读192
第一节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其本质193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93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96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197
四、社会的实践本质202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204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205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209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212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18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8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1
三、社会改革与社会主义的发展224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29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3
第四节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244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244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247
三、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51
第五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54
一、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群众学说的创造性运用254
二、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的“新的理论概括”264
本章小结267
思考题268
热门推荐
- 451544.html
- 66301.html
- 1834397.html
- 3724164.html
- 2004759.html
- 2234613.html
- 1491633.html
- 3123339.html
- 182424.html
- 2934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7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0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7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7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6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