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巧玲,杨云松,丁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4900535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流域-用水量-用水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1
第一章 绪论3
1.1 水资源特性分析3
1.1.1 水资源的概念3
1.1.2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3
1.1.3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4
1.1.4 水资源与生态系统5
1.1.5 流域水资源基本特性6
1.2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7
1.2.1 我国水资源特征7
1.2.2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7
1.3 我国水资源管理历史革沿9
1.4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提出10
1.4.1 传统措施解决水危机的能力越来越有限10
1.4.2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提出11
1.5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研究现状11
1.5.1 国外研究现状11
1.5.2 国内研究现状13
第二章 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17
2.1 水资源管理概念17
2.1.1 水资源管理概念17
2.1.2 流域水资源管理概念17
2.2 节水型社会建设17
2.2.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提出17
2.2.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18
2.2.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19
2.3 水权与水市场20
2.3.1 水权水市场的提出20
2.3.2 水权水市场建设的内容20
2.3.3 水权水市场建设的意义22
2.4 取水许可管理22
2.4.1 取水许可管理的提出22
2.4.2 取水许可管理的内容23
2.4.3 取水许可制度建设的意义24
2.5 用水定额管理25
2.5.1 用水定额管理的提出25
2.5.2 用水定额管理内容25
2.5.3 用水定额管理的意义26
2.6 用水总量控制与以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系26
2.6.1 用水总量控制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系26
2.6.2 用水总量控制与水权水市场的关系26
2.6.3 用水总量控制与取水许可的关系27
2.6.4 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关系28
第三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29
3.1 流域水循环系统二元结构29
3.1.1 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29
3.1.2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29
3.2 总量的基本概念29
3.2.1 总量控制中涉及的总量概念30
3.2.2 总量概念辨析31
3.2.3 总量控制的科学内涵32
3.3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选取与水资源禀赋的关系33
3.3.1 现状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分析33
3.3.2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选取与水资源禀赋的关系35
3.4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构建35
3.4.1 用水总量控制的总量制定原则35
3.4.2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36
第四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涉及的关键问题——取耗水关系40
4.1 耗水量分析40
4.1.1 河段水量差法40
4.1.2 区域引排差法40
4.1.3 耗水系数法40
4.1.4 水循环模拟核算法40
第五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量化44
5.1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量化方法分类44
5.2 生态用水分配方法44
5.2.1 河道内生态用水核算方法45
5.2.2 河道外生态用水核算48
5.3 地表水分配方法55
5.3.1 地表水向各行政区域分配的方法55
5.3.2 各行政区地表水向不同行业分配的方法64
5.4 地下水总量的界定66
5.4.1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66
5.4.2 地下水总补给量66
5.4.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68
第六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支撑体系69
6.1 管理体制建设69
6.1.1 管理机构设置及权限划分69
6.1.2 管理运行70
6.1.3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70
6.2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体系建设70
6.2.1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建设70
6.2.2 建立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制度70
6.2.3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71
6.2.4 建立水权交易和有偿转让制度71
6.2.5 建立用水定额管理制度71
6.2.6 统一征收水资源费71
6.2.7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71
6.3 法制体系建设72
6.3.1 法规体系72
6.3.2 制度体系72
6.4 工程体系建设74
6.4.1 完善流域水利工程74
6.4.2 加强各行业节水技术改造74
6.4.3 建立计量、监测设施74
6.5 经济结构体系建设75
6.5.1 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75
6.5.2 工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75
6.5.3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75
6.6 社会文化体系建设75
6.6.1 构建宣传和教育体系75
6.6.2 推进公众参与机制76
6.7 监测体系76
6.7.1 水雨情信息监测76
6.7.2 引水口的引水信息监测76
6.7.3 用水需水信息监测76
6.7.4 生态信息监测77
第七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信息化建设78
7.1 系统结构78
7.1.1 数据库结构79
7.1.2 中间层设计80
7.1.3 应用层设计81
7.2 信息采集传输系统84
7.3 计算机网络系统84
7.3.1 总中心网络建设84
7.3.2 分中心网络建设85
7.4 系统中心环境建设85
7.4.1 总中心环境建设85
7.4.2 分中心环境建设86
7.5 决策支持系统建设86
实践篇89
第一章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91
1.1 流域概况91
1.2 水资源状况92
1.2.1 地表水资源92
1.2.2 地下水资源92
1.3 社会经济状况94
1.3.1 人口及其分布94
1.3.2 土地利用94
1.3.3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94
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94
1.4.1 供水现状94
1.4.2 用水现状95
1.5 生态环境状况97
第二章 流域水量分配和水量调度99
2.1 黑河水量分配方案99
2.1.1 流域水量分配历史99
2.1.2 “九二”分水方案100
2.1.3 “九七”分水方案100
2.1.4 “九七分水方案”产生的意义102
2.2 黑河水量调度103
2.2.1 基本原则103
2.2.2 调度措施103
2.2.3 水量调度实施105
2.2.4 水量调度效果106
2.2.5 存在的主要问题108
2.3 黑河干流取水许可管理情况109
2.3.1 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划分109
2.3.2 流域层次取水许可管理开展情况110
2.3.3 各省(区)取水许可管理开展情况111
2.3.4 黑河干流取水许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2
第三章 上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113
3.1 上游概况113
3.2 社会经济概况113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113
3.3.1 供水现状113
3.3.2 用水现状113
3.4 上游总量控制指标114
第四章 中游总量控制指标体系115
4.1 中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115
4.1.1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类型115
4.1.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116
4.1.3 断面平衡法定量分析两水转换116
4.2 中游取耗水关系119
4.2.1 引水量调查119
4.2.2 水循环模拟核算耗水量119
4.2.3 现状取耗水关系125
4.3 中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量化126
4.3.1 地表水在各县(区)之间的分配126
4.3.2 各县(区)水量向灌区分配136
4.3.3 各灌区水量向引水口门的分配138
4.3.4 地下水控制指标142
第五章 下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量化145
5.1 鼎新灌区总量控制指标研究145
5.1.1 灌区概况145
5.1.2 灌区水文地质145
5.1.3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46
5.1.4 灌区总量控制指标146
5.2 狼心山断面控制指标研究148
5.2.1 狼心山断面来水情况分析148
5.2.2 正义峡至狼心山区间耗水量分析149
5.3 东、西河控制指标研究151
5.3.1 水系分布151
5.3.2 绿洲分布156
5.3.3 主要植被分布特征157
5.3.4 不同植被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157
5.3.5 植被生态需水估算方法161
5.3.6 植被生态需水估算162
5.4 东居延海控制指标研究166
第六章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管理171
6.1 中游总量控制指标管理171
6.1.1 各年度控制指标的确定171
6.1.2 控制指标管理权限的划分171
6.1.3 总量控制的管理171
6.2 下游总量控制指标管理171
6.2.1 鼎新灌区总量控制管理171
6.2.2 狼心山断面及其以下地区的总量控制管理172
第七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支撑体系建设173
7.1 管理体制建设173
7.1.1 管理机构设置及权限划分173
7.1.2 管理运行173
7.1.3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174
7.2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体系建设174
7.2.1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设174
7.2.2 建立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制度174
7.2.3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174
7.2.4 建立水权交易和有偿转让制度174
7.2.5 建立用水定额管理制度175
7.2.6 统一征收水资源费175
7.2.7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175
7.3 法制体系建设175
7.3.1 法规体系175
7.3.2 制度体系176
7.4 工程体系建设177
7.4.1 河道径流调蓄工程建设177
7.4.2 中游节水工程建设178
7.4.3 完善中游引水口门计量设施建设和管理178
7.5 经济结构体系建设178
7.5.1 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78
7.5.2 工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178
7.5.3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79
7.6 社会文化体系建设179
7.6.1 构建宣传和教育体系179
7.6.2 推进公众参与机制179
7.7 监测体系180
7.7.1 水雨情信息监测180
7.7.2 引水口的引水信息监测180
7.7.3 用水需水信息监测180
7.7.4 生态信息监测180
第八章 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建设181
8.1 水量调度系统组成181
8.1.1 信息采集传输系统181
8.1.2 计算机网络系统182
8.1.3 水量调度中心环境建设182
8.1.4 决策支持系统183
8.2 水量调度系统功能184
8.2.1 水调监视预警184
8.2.2 水调方案辅助编制185
8.2.3 水调日常业务处理186
8.2.4 水调综合信息服务187
8.2.5 电子政务187
8.2.6 水调三维可视化188
8.3 水量调度信息需求188
8.4 水量调度数据库188
8.4.1 实时数据库188
8.4.2 基础数据库189
8.4.3 水调专用数据库189
8.5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建设190
8.5.1 现有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190
8.5.2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功能190
热门推荐
- 3823589.html
- 1612441.html
- 3194164.html
- 1583172.html
- 2423580.html
- 3587584.html
- 615949.html
- 3164391.html
- 2241293.html
- 961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8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7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6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3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1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2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