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康·和谐·法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小康·和谐·法治
  • 张锐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536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小康·和谐·法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篇3

第一章 小康、法治、和谐概念解析3

一、“小康社会”凝聚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3

(一)古代“小康”内涵3

(二)近代“小康”内涵5

(三)现代“小康”内涵6

二、“依法治国”体现了中国对治国方略的曲折和理性的选择8

(一)古代“法治”内涵9

(二)近代“法治”内涵11

(三)现代“法治”内涵13

三、“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5

(一)古代“和谐”内涵15

(二)近代“和谐”内涵19

(三)现代“和谐”内涵20

第二章 小康社会、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关系论24

一、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现代法治的社会24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6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9

第三章 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33

一、树立法治理念33

二、完善法律体系34

三、坚持依法行政36

四、推进司法改革38

五、贯彻依法执政39

法治理念篇4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43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和特征43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43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43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46

(一)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46

(二)有利于清除中国传统法文化遗留的人治观念47

(三)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4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49

一、依法治国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49

(一)法律至上理念49

(二)主权在民理念51

(三)保障人权理念52

(四)制约权力理念53

(五)法律平等理念55

(六)程序正当理念55

二、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56

(一)一切为了人民56

(二)一切依靠人民57

(三)一切为了保护人民58

三、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58

(一)实体公正59

(二)待遇公正60

(三)程序公正61

(四)效率公正62

四、服务大局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63

(一)了解大局63

(二)胸怀大局63

(三)服务大局64

(四)保障大局65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66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67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67

(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68

(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68

第六章 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举措70

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0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70

(二)树立“立法有限”的立法理念70

(三)树立“立法平衡”的立法理念71

(四)树立“立法透明”的立法理念71

(五)树立“程序立法”的立法理念71

二、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执法为民72

(一)执法主体:认知、服从和信赖法律72

(二)执法尺度:严格依法办事73

(三)执法过程:透明、公开、公正74

(四)执法目的:执政为民74

三、实现司法公平和正义76

(一)司法公正内涵76

(二)司法公正实现途径77

四、社会主体认真守法79

五、完善法律监督体制79

(一)加强党内监督80

(二)强化权力机关监督80

(三)完善司法监督81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81

(五)拓展群众监督82

立法法治篇87

第七章 立法法治概述87

一、立法法治概念与特征87

(一)立法法治概念87

(二)立法法治特征88

二、立法法治的作用90

(一)为改革提供保障91

(二)为改革提供引导93

(三)为改革提供服务94

(四)对三个产业的保障94

第八章 立法法治现状分析97

一、立法法治现状97

(一)一元多层次的立法体系97

(二)立法机制环节日益完善102

二、立法法治存在的问题106

(一)立法原则不到位106

(二)立法管辖混乱107

(三)立法程序非规范化108

三、立法法治问题成因分析109

(一)改革的不平衡性与立法须统一、协调的矛盾109

(二)改革的渐进性与立法须准确性的矛盾109

(三)改革的探索性和立法的稳定性的矛盾110

(四)改革中文化滞后性与立法寻租的矛盾110

第九章 立法法治改革路径112

一、立法理念的改革112

(一)立法观念和思维的变革112

(二)法律一元化114

(三)和谐发展114

(四)民主立法116

(五)公正立法116

(六)法律国际化117

二、立法机制改革117

(一)立法体制改革118

(二)立法程序改革120

(三)立法技术改革126

(四)立法其他环节改革129

三、法律体系的建构133

(一)公法部门建构134

(二)私法部门建构134

(三)社会法部门建构135

(四)政治法部门建构135

行政法治篇139

第十章 行政法治概述139

一、行政法治的内涵、依据及重要意义139

(一)行政法治内涵139

(二)行政法治依据147

(三)行政法治意义153

第十一章 行政法治的现状分析157

一、行政法治的发展历程157

(一)新中国起步阶段157

(二)20年倒退阶段158

(三)初步走向法治阶段158

(四)全面发展阶段159

二、行政法治存在问题160

(一)行政立法不完善160

(二)行政执法不严格161

(三)行政监督不到位162

三、行政法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64

(一)文化因素164

(二)经济因素165

(三)政治因素166

第十二章 完善行政法治的思考167

一、完善行政法治所应遵循的原则167

(一)立法与执法平等原则167

(二)合法与合理并行原则168

(三)权利与权力平衡原则170

(四)公平与效率协调原则171

二、行政法治原则的功能172

(一)监控功能172

(二)保护功能173

(三)效率功能174

(四)平衡功能174

(五)补充功能175

三、探索中国行政法治的综合目标模式175

(一)宪政环境下的行政法治176

(二)司法监督下的行政法治177

(三)授权与控权相统一的行政法治177

(四)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行政法治178

(五)消极功能与积极功能相统一的行政法治179

(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的行政法治180

四、具体完善行政法治措施181

(一)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素质181

(二)重新审视政府职能182

(三)立法合理与执法合理相统一184

(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186

(五)建构阳光下的责任政府189

司法法治篇195

第十三章 司法法治概述195

一、司法法治相关概念辨析195

(一)司法概念195

(二)司法体制概念196

(三)司法体制改革概念196

(四)司法法治概念196

二、司法法治的特征196

(一)司法体制现代化197

(二)司法权力独立化197

(三)司法过程透明化198

(四)司法效率高效化198

(五)司法结果公正化198

(六)司法主体精英化199

三、司法法治的意义199

(一)促进依法治国199

(二)保障基本人权200

(三)实现公平正义200

第十四章 司法法治现状202

一、司法法治现状202

(一)司法活动有法可依202

(二)司法活动依法受到监督202

(三)司法改革有序进行202

(四)司法人员素质受到重视203

(五)司法腐败得到一定遏制203

二、司法法治现存问题203

(一)司法不独立204

(二)司法地方化204

(三)司法行政化204

(四)司法不公正205

(五)司法效率低205

(六)司法人员素质偏低205

(七)司法腐败屡禁不止206

第十五章 完善司法法治的举措208

一、司法法治基本原则208

(一)依法司法原则208

(二)司法独立原则208

(三)司法公正原则209

(四)司法效率原则209

二、司法法治客观依据210

(一)宪法及相关组织法依据210

(二)执政党的方针、政策212

(三)司法机关改革纲要212

三、司法法治基本指南213

(一)司法改革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13

(二)司法改革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15

(三)司法改革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16

四、实现司法法治具体措施217

(一)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司法法治要求的法律体系218

(二)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220

(三)强化司法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待遇与地位223

(四)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的腐败225

政党法治篇229

第十六章 政党法治概述229

一、政党法治概念229

二、政党法治特征230

(一)政党法治的合法性230

(二)政党法治的民主性231

(三)政党法治的规范性232

三、政党政治与现代法治关系233

(一)政党政治离不开法治社会233

(二)法治社会离不开政党政治234

四、政党法治的基本要求234

(一)树立依法执政意识234

(二)明晰依法执政权限236

(三)遵守依法执政程序236

五、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237

(一)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中处执政地位237

(二)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中的特殊作用238

第十七章 实现依法执政的途径243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依法执政能力243

二、跟进时代步伐,改革党的领导方式245

三、坚持依法治国,落实依法执政措施247

(一)依法掌控国家权力247

(二)依法领导立法249

(三)依法支持行政250

(四)依法领导司法251

(五)带关遵守法律252

后记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