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
  • 陈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092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物流-环境保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交通物流2

第1章 交通物流与环保物流2

1.1 传统物流业界及其变迁2

1.1.1 运输业2

1.1.2 仓储业特色3

1.1.3 物流子公司4

1.2 运输方式与货运4

1.2.1 日本的运输模式和现状4

1.2.2 我国运输模式与高速公路建设6

1.2.3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现状与养路费管理7

1.2.4 世界其他国家运输模式与现状8

1.3 我国进口能源运输对策的可行性分析简介8

1.3.1 关于替代马六甲海峡方案的探讨简介8

1.3.2 开掘克拉运河的劣势9

1.3.3 修建克拉地峡输油管道的可行性9

1.3.4 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的利弊9

1.4 日本汽车货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0

1.4.1 货车货运与存在的问题10

1.4.2 日本货运汽车运输事业法11

1.4.3 货车运输所带来的问题12

1.5 环保物流和运输结构调整13

1.5.1 环保物流系统架构13

1.5.2 货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13

1.6 国际化物流与日本产业空洞化问题14

1.6.1 日本产业空洞化现象14

1.6.2 亚洲物流重心的转移15

第2章 物流市场与第三方物流16

2.1 交通物流特征与现代物流市场趋势16

2.1.1 运输市场多样化的特征与趋势16

2.1.2 运输活动与经济产业活动的关系17

2.2 运输组织特征与效率化课题17

2.2.1 多种交通工具联运模式架构19

2.2.2 一条龙联运模式的课题与对策19

2.3 货运市场高度化21

2.3.1 货运市场特征与基本课题22

2.3.2 日本宅配送模式及其对世界宅配送的影响23

2.3.3 敦豪快递及其竞争对手25

2.4 物流市场特征与活性化对策26

2.4.1 物流市场效益化与托盘集装一体化27

2.4.2 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29

2.4.3 现代物流管理市场形成与现代物流管理框架的关系33

2.5 第三方物流功能与推进对策34

2.5.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与功能35

2.5.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38

2.5.3 引进第三方物流对企业的影响与评价39

2.5.4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背景和课题40

2.6 物流市场风险预测与第三方物流活性化探讨41

2.6.1 现代物流管理市场形成的机制与发展趋势41

2.6.2 节约型运输的经济发展模式42

2.6.3 日本物流业界对有关产业法规的期待和担忧43

第3章 口岸物流的基本框架与构建44

3.1 发展现代口岸物流的切入点44

3.1.1 关于口岸物流的基本知识44

3.1.2 架构与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接轨的通道45

3.1.3 口岸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架构46

3.1.4 加快在口岸物流领域中实施国际标准化步伐46

3.1.5 加大力度保障与发展口岸物流的保税仓库47

3.1.6 慎重选择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48

3.1.7 注视国际物流的新技术与装备50

3.1.8 口岸物流的社会基础设施整编51

3.2 口岸物流的发展趋势54

3.2.1 船舶与港口码头设施54

3.2.2 空运与国际联运措施55

3.3 关于台湾海峡与亚太地区口岸物流发展的若干思考56

3.3.1 制定特殊优势的区域规划56

3.3.2 了解台湾海峡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海运现状56

3.3.3 强化和规范与相关港口码头接轨的配套措施56

3.3.4 整合铁路资源与发展空运货运事业57

第4章 与物流领域相关的若干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58

4.1 海上运输的调整范围和沿海运输权58

4.1.1 海上运输的调整范围58

4.1.2 沿海运输权的规定59

4.2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59

4.2.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用语60

4.2.2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和主要内容61

4.2.3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订立方式的规定61

4.2.4 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和义务62

4.3 运输单证的规定和主要内容62

4.3.1 提单的定义和主要功能63

4.3.2 承运人签发提单的规定63

4.3.3 提单内容及其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64

4.4 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提单与内容64

4.4.1 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提单种类64

4.4.2 提单批注的规定65

4.4.3 提单的货物记载事项的证据效力65

4.4.4 提单的种类和具体功能66

4.5 复式联运合同的特别规定67

4.5.1 复式联运合同的特别规定67

4.5.2 复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期间68

4.6 货物交付及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69

4.6.1 货物交付的相关规定70

4.6.2 索赔和索赔期间的规定70

4.6.3 承运人留置货物权利的规定71

4.7 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额规定简介72

4.7.1 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规定72

4.7.2 货物损失赔偿限额的规定73

4.7.3 特别提款权计算单位与人民币折算方式75

4.8 物流领域相关的若干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75

4.8.1 国际标准的认证75

4.8.2 产品责任法77

4.8.3 关于我国与食品国家标准相关的状况简介78

4.8.4 日本物流两法78

第5章 物流系统功能与运输功能的关系80

5.1 运输功能及其活动特征80

5.1.1 运输功能与活动的特征和课题80

5.1.2 运输活动主体81

5.1.3 功能高度化课题与对应81

5.1.4 社会的课题对策82

5.2 货运功能与课题83

5.2.1 必需的基本功能83

5.2.2 推动主体多样化与社会课题84

5.3 货车运输的基本策略85

5.3.1 货车运输系统化85

5.3.2 货车运输网络化85

5.3.3 运输(配送)共同化85

5.4 与交通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简介87

5.4.1 智能交通系统87

5.4.2 道路诱导系统的高度化89

5.4.3 自动收费系统与安全走行支持系统89

5.4.4 车货匹配系统90

第6章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与物流保管功能的关系92

6.1 物流基地与流通渠道的关系92

6.1.1 物流网络与结点的关系92

6.1.2 物流网络的类型与设计92

6.1.3 物流总费用的变动分析93

6.1.4 运输与保管费用的二律背反相互约束关系94

6.2 现代保管功能95

6.2.1 创造物资时间价值的现代保管功能96

6.2.2 具备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的时代特征的保管功能96

6.2.3 保管功能所面临的课题与对策97

6.3 商品配送线路设计98

6.3.1 定时定线路配送98

6.3.2 非定时定线路配送99

6.3.3 定时定线路配送的优缺点99

第7章 大型现代物流管理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100

7.1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100

7.1.1 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网络化的背景与模式100

7.1.2 物流网络的定义与基本类型100

7.2 物流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与基本条件102

7.2.1 物流网络化的背景102

7.2.2 推动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与社会环境104

7.3 传统物流网络的构建105

7.3.1 空集装箱有效利用实例105

7.3.2 具有附加增值功能的销售活动——宅配送105

7.3.3 服装衣架与托盘等的共同利用实例106

7.4 现代物流网络的构建106

7.4.1 构建全球化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107

7.4.2 各种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构建107

7.4.3 物流活动中的废物处理对策108

7.5 运输网络的构建110

7.5.1 运输(配送)回程利用系统的可能应用范围110

7.5.2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运输回程利用系统特色110

7.5.3 跨行业综合回程利用系统特色111

7.5.4 由协会或组合体成员构建的回程利用系统特色111

7.5.5 今后回程利用系统的开发趋势与课题112

第8章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效果与信息网络113

8.1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效果113

8.1.1 二律背反原理的4种相互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能性113

8.1.2 物流管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措施与策略114

8.1.3 企业联合体的深化措施114

8.1.4 环境保护对策114

8.2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所必需的信息网络功能114

8.2.1 信息网络定义115

8.2.2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功能的特征115

8.2.3 必要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实力116

8.3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推动主体117

8.3.1 各种既存物流网络的组织特性117

8.3.2 未来的物流网络推动主体117

8.3.3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协作的新主体功能117

8.4 物流网络的整合与推动主体的强化118

8.4.1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新联合体的特征119

8.4.2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新联合体的作用119

8.4.3 日本官民新联合体与第三部门的比较120

8.5 日本网络联合体与共同配送实例120

8.5.1 日本网络联合体的推进主体与方针政策121

8.5.2 物流网络联合体的发展趋势121

8.5.3 网络联合体的具体运营实例122

8.5.4 网络联合体推进主体的特征与对策123

第2部分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第9章 生活物流与环境保护工程134

9.1 城市物流所招致的社会课题135

9.1.1 城市物流所招致的社会课题135

9.1.2 世界废气排放对策与《京都议定书》135

9.1.3 废物处理课题与对策139

9.1.4 生活物流与社会课题的对策140

9.2 中国环保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140

9.2.1 中国环保领域现状140

9.2.2 中国绿色GDP核算指标141

9.2.3 我国废旧家电处理对策的出台143

9.2.4 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143

9.2.5 探索环保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案144

9.3 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对应措施146

9.3.1 某些中小企业的回避型对策146

9.3.2 某些大型企业的摊派对策146

9.3.3 积极执行环保对策146

9.3.4 实行企业公布环保报告制度147

第10章 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与能源对策148

10.1 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现状与对策148

10.1.1 日本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的现状148

10.1.2 废气排放发生源对策149

10.1.3 低公害车和燃料电池的开发150

10.1.4 削减交通量与交通流的对策151

10.1.5 社会管理对策与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151

10.2 节省能源对策152

10.2.1 交通运输模式的转换152

10.2.2 节能型家电产品开发与废物处理153

10.2.3 液态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153

10.2.4 企业节能的秘诀154

10.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155

10.3.1 潮汐海能、太阳能和风能的综合利用技术155

10.3.2 太阳能电池开发和应用前景156

10.3.3 菲律宾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开发156

10.4 环保型动力源的开发156

10.4.1 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157

10.4.2 生物燃料电池157

10.4.3 无能量损耗传输功能的应用前景157

第11章 城市物流和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159

11.1 城市物流与废物对策159

11.1.1 日本废物回收再生循环法律和法规159

11.1.2 减少生活垃圾的各种举措160

11.1.3 建筑包装材料和家电产品的再循环利用161

11.2 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165

11.2.1 日本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架构165

11.2.2 欧美废弃钢材的回收系统165

11.2.3 加拿大环保产业变废为宝的技术166

11.3 城市物流系统工程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高度化167

11.3.1 城市内运输的非效率性因素167

11.3.2 城市内运输的基本对策167

11.3.3 物流活动中的中小企业的对策169

11.4 城市物流与综合社会系统工程169

11.4.1 城市物流与二律背反原理的相互约束关系170

11.4.2 条码技术、包装技术与城市物流的关系170

11.4.3 防止过度包装削减城市垃圾的各种举措171

11.4.4 对应于老龄化社会的包装模数设计173

11.4.5 运输功能的效率化对策174

11.4.6 社会课题的对策174

11.5 现代物流高度化与物流行政的基本课题175

11.5.1 物流行政的管辖范围与结构175

11.5.2 日本的主要物流施政对策177

11.5.3 日本新物流大纲概要179

11.5.4 地方物流行政的活性化180

第12章 生态环境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81

12.1 地球生态环境系统181

12.1.1 地球温暖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181

12.1.2 生物生产系统和工业系统的特征比较184

12.1.3 农业综合系统工程184

12.2 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186

12.2.1 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观187

12.2.2 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定义与分类188

12.2.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状况189

12.2.4 建立资源可循环型社会体系的必要条件190

12.2.5 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与举措191

12.3 城市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利弊关系192

12.3.1 城市农业的绿化和空气净化功能192

12.3.2 城市农业和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的关系192

12.3.3 城市农业中存在的潜在污染问题193

12.3.4 城市农业与生鲜食品物流成本及其社会效益193

12.3.5 城市农业面临的棘手问题194

12.3.6 城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194

第13章 垃圾处理对策和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工程197

13.1 固体废物处理的对策和技术发展趋势197

13.1.1 固体废物的分类197

13.1.2 白色污染的废弃物流197

13.1.3 高炉喷吹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可行性分析200

13.1.4 实施高炉喷吹废旧塑料炼铁技术可行性措施202

13.1.5 废旧塑料应用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领域203

13.2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对策204

13.2.1 卫生填埋法205

13.2.2 堆肥处理法207

13.2.3 焚烧处理法208

13.2.4 热解处理法212

13.3 城市用水资源净化处理工程和技术213

13.3.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趋势213

13.3.2 等离子技术等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215

13.4 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217

13.4.1 医疗固体废物的种类217

13.4.2 医疗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217

13.4.3 医疗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系统的构建222

13.4.4 医疗固体废物焚烧烟气处理系统的选择223

13.4.5 特种废物的处理与设施227

13.5 热等离子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228

13.5.1 利用热等离子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28

13.5.2 热等离子技术处理有害物质228

13.6 防止噪音新技术230

13.7 环保型新材料的开发231

13.7.1 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系统231

13.7.2 环境友好材料的开发231

13.7.3 国外变废为宝的举措232

13.7.4 利用陈米开发可分解塑料233

13.7.5 强化包装回收的新方法233

13.7.6 利用稻壳制造耐热脱臭陶瓷234

13.7.7 农林水产业的其他废物利用举措234

第14章 SARS病毒引起的反思236

14.1 二噁英类毒素的特征及其日美欧等国家的研究动态236

14.1.1 二噁英类毒素的特征236

14.1.2 二噁英类的发生源237

14.1.3 日本对二噁英类研究和制定控制标准动态239

14.1.4 日本的二噁英类环境浓度241

14.2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类生成控制对策247

14.2.1 二噁英类的生成机理247

14.2.2 二噁英类生成的控制对策简介247

14.2.3 焚烧炉烟气二噁英类阻滞新技术简介249

14.2.4 小型垃圾焚烧炉的二噁英类处理法249

14.2.5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的热工要求250

14.2.6 CFD技术对于焚烧炉膛的仿真设计251

14.3 SARS病毒的传播和防范253

14.3.1 人类自身是个巨大的病毒传染源254

14.3.2 防治并重为战胜病毒的法宝255

14.3.3 正确了解和认识病毒的危害性256

14.3.4 SARS病毒特征和人类自身基本防范措施258

14.4 文明社会与社会公德的建立258

14.4.1 日本的社会公德教育258

14.4.2 北美人崇尚宽松和谐公共意识和道德260

14.4.3 德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260

14.4.4 英国公共道德风尚261

14.4.5 韩国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261

14.4.6 新加坡人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262

14.4.7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德263

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