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毒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病毒学检验
  • 李洪源,王志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80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病毒学-医学检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毒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1

二、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5

三、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8

四、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10

五、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11

第一节 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13

第一章 细胞培养技术13

第一篇 病毒学检验技术13

一、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

第二节 细胞培养概述14

二、组织细胞培养种类17

三、细胞系的建立、保存和鉴定18

四、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19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与条件20

第三节 细胞培养技术20

二、无菌操作技术和细胞检查技术23

三、原代细胞制备过程24

四、传代细胞制备及培养技术26

五、细胞的冻存、复苏及运输27

一、污染来源28

第四节 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28

二、微生物污染与监测29

第五节 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30

四、细胞污染防治措施30

三、细胞间交叉污染与监测30

一、分离培养病毒31

四、药物体外抗病毒试验32

三、肿瘤病毒致癌机制研究32

二、病毒性疾病的血清学诊断32

第一节 鸡胚的结构与生理33

第二章 鸡胚接种技术33

二、鸡胚的孵育34

一、受精鸡卵的供给34

第二节 鸡胚的孵育和检查34

二、接种途径与方法35

一、实验材料与器械35

三、检卵35

第三节 鸡胚的接种途径及方法35

一、无菌试验38

第四节 病毒的检测38

三、注意事项38

一、人类与动物病毒的培养、分离与鉴定39

第五节 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39

二、检测方法39

二、疫苗的研制40

一、实验动物的种类4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基本操作方法41

第三章 动物实验技术41

三、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技术42

二、常用实验动物42

一、动物实验在病毒分离中的应用46

第二节 动物实验在病毒检验中的应用46

四、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46

第三节 病毒学检验中动物实验的基本步骤47

四、动物实验在抗病毒药物和病毒疫苗效果及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47

二、动物实验在病毒鉴定中的应用47

三、动物实验在病毒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7

二、实验动物自发性病毒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9

一、病毒学动物实验的安全问题49

第四节 病毒学动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49

二、方法与步骤50

一、基本原理50

第四章 病毒滴度的测定50

第一节 空斑形成单位法测定病毒滴度50

三、空斑形成单位法测定病毒滴度的计算52

四、注意事项53

二、方法与步骤54

一、基本原理54

第二节 50%终点法测定病毒滴度54

三、50%终点法的计算55

四、注意事项56

二、干扰滴定的基本原理57

一、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57

第三节 血凝试验和干扰滴定测定病毒滴度57

二、病毒纯化的方法58

一、病毒纯化的一般原则58

第五章 病毒的纯化和保存58

第一节 病毒的纯化58

一、SDS-PAGE61

第二节 病毒蛋白的分离与鉴定61

二、Western Blot63

二、冷冻干燥保存64

一、低温及超低温保存法64

第三节 病毒的保存64

三、注意事项65

一、基本原理66

第一节 中和试验66

第六章 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66

二、方法与步骤67

二、方法与步骤70

一、基本原理70

三、注意事项70

第二节 补体结合试验70

三、注意事项73

第三节 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74

二、血凝试验75

一、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75

三、血凝抑制试验76

四、注意事项78

三、方法和步骤79

二、实验类型79

第七章 现代免疫学试验技术79

第一节 免疫荧光试验79

一、基本原理79

四、注意事项82

二、实验类型83

一、基本原理8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3

三、方法和步骤84

四、注意事项85

三、方法和步骤86

二、实验类型86

第三节 免疫酶染色试验86

一、基本原理86

一、基本原理89

第四节 放射免疫试验89

四、注意事项89

二、实验类型90

三、方法和步骤91

四、注意事项92

一、核酸的结构与特性93

第一节 基本原理93

第八章 核酸杂交技术93

三、核酸杂交的方法94

二、核酸的杂交94

一、核酸探针的种类95

第二节 核酸探针的制备95

二、核酸探针的标记和检测96

第三节 Southern印迹杂交98

四、转膜99

三、电泳凝胶的预处理99

一、待测核酸样品的制备与限制酶消化99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待测DNA样品99

七、洗膜100

六、预杂交与Southern杂交100

五、探针标记100

二、电泳分离101

一、RNA的提取101

八、放射性自显影检测101

第四节 Northern印迹杂交101

四、杂交与结果检测102

三、转移和紫外线交联102

二、原位杂交103

一、斑点杂交103

第五节 其他核酸杂交技术103

四、液相杂交技术104

三、分支链DNA104

第一节 基本原理106

第九章 聚合酶链反应106

一、模板108

第三节 PCR的反应体系及其优化108

第二节 PCR的技术路线108

二、引物109

三、耐热DNA聚合酶110

四、三磷酸脱氧核苷酸111

一、温度循环参数112

第四节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112

五、反应缓冲系统112

六、二价阳离子Mg2+112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114

第五节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鉴定114

二、PCR反应促进剂114

三、液状石蜡114

四、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114

一、原位PCR115

第六节 几种常用的PCR技术115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5

三、巢式PCR116

二、反转录PCR116

五、实时荧光定量PCR117

四、免疫PCR117

二、培养细胞中病毒DNA的提取118

一、全血细胞中病毒DNA的提取118

第七节 感染标本中病毒核酸的提取118

四、拭子标本中病毒DNA的提取119

三、新鲜或冷冻组织中病毒DNA的提取119

一、DNA的特异性切割120

第一节 基本原理120

第十章 基因克隆技术120

二、基因克隆的载体121

四、基因克隆的宿主125

三、DNA片段的连接125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126

第二节 基本步骤126

二、载体的准备129

四、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130

三、连接130

五、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131

第三节 基因克隆的应用133

一、基因芯片的概念134

第一节 基因芯片概述134

第十一章 基因芯片技术134

一、载体选择135

第二节 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步骤135

二、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135

四、基因芯片杂交136

三、样品准备136

二、芯片制备136

五、杂交信号检测137

六、检测结果分析138

三、药物筛选139

二、疾病诊断139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139

一、基因表达水平与功能研究139

四、指导临床治疗140

一、DNA测序原理141

第一节 DNA序列测定的原理和技术141

第十二章 DNA序列测定141

二、DNA测序策略143

第二节 全自动DNA测序144

一、测序模板的准备145

第三节 DNA测序程序145

一、自动激光荧光DNA测序系统的工作原理145

二、Pyrosequencing自动测序原理145

二、测序反应146

一、显微镜的分辨极限148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原理148

第十三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148

二、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149

三、扫描电镜的构造与成像原理151

一、透射电镜标本制备方法152

第二节 电镜标本制备方法152

第三节 免疫电镜技术156

二、扫描电镜生物标本制备方法156

二、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157

一、病毒颗粒免疫电镜技术(液相免疫电镜法)157

三、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技术158

二、扫描免疫电镜技术158

三、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158

第四节 其他免疫电镜技术158

一、冷冻超薄切片免疫电镜技术158

三、血清及脑脊髓液159

二、鼻咽分泌物159

四、原位核酸杂交电镜技术159

第五节 电镜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159

一、皮肤病损159

七、细胞培养物160

六、组织160

四、尿160

五、粪便160

二、标本的运送与储存161

一、标本的采集161

第十四章 病毒分离与鉴定161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61

三、标本的处理162

一、组织培养法163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163

二、鸡胚接种法164

三、动物接种法165

一、初步鉴定167

第三节 病毒的鉴定167

二、最终鉴定169

第一节 IgM检测175

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技术175

二、免疫荧光法176

一、ELISA法176

一、核酸成分的检测177

第二节 病毒特异成分的检测177

二、检测感染材料中病毒抗原成分178

三、感染细胞中特征性包涵体的检测179

第三节 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180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183

第一节 痘病毒生物学特性183

第二篇 病毒学检验各论183

第十六章 痘病毒及其检验183

四、病毒理化特性184

三、病毒分型184

二、病毒结构184

一、天花18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185

第二节 临床表现185

一、天花185

二、猴痘185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186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86

二、猴痘186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186

四、实验室诊断方法187

三、抗猴痘病毒血清的制备187

二、治疗189

一、预防189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189

二、病毒结构190

一、形态与大小190

第十七章 疱疹病毒及其检验190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90

三、病毒理化特性191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92

一、单纯疱疹病毒192

第二节 临床表现192

一、单纯疱疹病毒193

第三节 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193

三、人巨细胞病毒193

四、EB病毒193

三、人巨细胞病毒194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94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95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195

四、EB病毒195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196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197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198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99

一、单纯疱疹病毒199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199

四、EB病毒200

三、人巨细胞病毒200

二、病毒结构201

一、形态与大小201

第十八章 乳头瘤病毒及其检验201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201

第二节 临床表现202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03

二、流行病学概况203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03

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03

一、预防204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04

一、醋酸白试验204

二、细胞学检查204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204

四、免疫学试验204

五、核酸杂交试验204

二、治疗205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206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206

第十九章 嗜肝DNA病毒及其检验206

二、病毒结构207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08

第二节 临床表现209

四、病毒理化特性209

一、样品的采集210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10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10

一、地区分布210

二、人群分布210

三、流行过程210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11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212

一、预防214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14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214

第六节 乙型肝炎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215

二、治疗215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217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217

第二十章 逆转录病毒及其检验217

二、病毒结构218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20

第二节 临床表现221

四、病毒理化特性221

二、HIV传播与危险因素222

一、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222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22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23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23

第四节 HIV-1的实验室检验223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225

二、治疗228

一、预防228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28

一、形态与大小230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性状230

第二十一章 呼肠孤病毒及其检验230

第二节 临床表现231

四、病毒理化特性231

二、病毒结构231

三、病毒的分型与变异231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32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32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32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32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233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34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234

二、病毒结构235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235

第二十二章 小RNA病毒及其检验235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235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37

四、病毒理化特性238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实验室检验239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3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3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39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特征239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征239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验244

一、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和治疗245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45

二、甲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246

二、病毒结构247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247

第二十三章 冠状病毒及其检验247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247

四、病毒理化特性249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4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50

第二节 临床表现250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251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51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51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51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252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53

二、病毒结构255

一、病毒的形态与大小255

第二十四章 披膜病毒及其检验255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55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56

一、风疹257

第二节 临床表现257

四、病毒理化特性257

一、风疹病毒258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58

二、α病毒感染258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59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59

二、α病毒259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59

四、实验室检验260

三、制剂的制备260

五、实验室诊断标准261

一、预防262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62

二、治疗263

二、病毒基因和蛋白构成264

一、病毒形态学及理化特性264

第二十五章 黄病毒及其检验264

第一节 黄病毒的共同特性264

一、流行特征265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65

三、病毒感染与传播265

六、实验室诊断266

五、理化性质266

二、临床表现266

三、病毒的基因结构266

四、病毒的基因分型266

七、疾病监测267

四、病毒蛋白与功能268

三、病毒的基因结构268

第三节 登革病毒268

一、流行特征268

二、临床表现268

六、实验室诊断269

五、病毒分型269

三、临床表现271

二、理化特性271

第四节 森林脑炎病毒271

一、流行特征271

一、流行特征272

第五节 丙型肝炎病毒272

四、实验室诊断272

三、病毒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273

二、病毒的基因结构273

五、实验室诊断274

四、病毒的基因分型274

第六节 预防276

二、病毒结构277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277

第二十六章 正粘病毒及其检验277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277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78

二、乙型和丙型流感临床特征279

一、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27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79

二、流行特征280

一、流行三环节280

三、并发症280

第三节 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280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81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81

二、病毒的分离与培养282

三、主要免疫制剂的制备283

四、实验室诊断方法284

一、流感的预防286

第五节 流感预防与治疗286

二、治疗287

二、病毒结构288

一、形态与大小288

第二十七章 副粘病毒及其检验288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88

四、病毒理化特性289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289

四、麻疹病毒290

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90

第二节 临床表现290

一、副流感病毒290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290

一、人副流感病毒291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291

五、新城疫病毒291

四、麻疹病毒292

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92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292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93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293

五、新城疫病毒293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294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295

三、实验室检验方法295

二、腮腺炎病毒296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296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296

三、麻疹病毒297

二、分型与变异298

一、形态与大小298

第二十八章 布尼亚病毒及其检验298

第一节 布尼亚病毒的生物学特征298

三、临床表现299

二、理化特性299

第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299

一、病毒结构和蛋白质组成299

四、流行病学特征300

五、实验室诊断301

二、临床表现302

一、病毒结构302

六、治疗302

第三节 辛诺柏病毒302

五、治疗303

四、实验室诊断303

三、流行病学特征303

二、病毒的分离与培养304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304

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辛诺柏病毒的实验室检验304

四、疫苗应用305

三、灭螨、防螨305

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预防305

一、监测305

二、灭鼠、防鼠305

二、病毒结构306

一、形态与大小306

第二十九章 弹状病毒及其检验306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306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307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308

第二节 临床表现308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309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309

第四节 弹状病毒的实验室检验309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310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310

一、预防311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311

二、治疗312

二、病毒结构313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313

第三十章 丝状病毒及其检验313

第一节 病毒生物学特性313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317

一、埃博拉病毒318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318

四、病毒理化特性318

第二节 临床表现318

二、马尔堡病毒319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320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320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320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320

一、预防321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321

四、实验室诊断标准321

二、治疗322

一、朊病毒的化学组成及结构323

第一节 朊病毒的结构与组成323

第三十一章 朊病毒及其检验323

二、编码朊蛋白的基因324

第二节 理化特性325

三、致病性朊蛋白与正常朊蛋白325

一、朊病毒感染与人类疾病326

第三节 朊病毒与相关疾病326

二、临床表现327

二、实验室诊断方法328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28

三、临床病理学328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328

第五节 预防330

实验一原代细胞培养331

附录一病毒学检验实习指导331

实验二传代细胞培养332

实验三鸡胚接种培养334

实验四常用动物接种技术335

实验五病毒滴度测定——50 %终点法和空斑形成实验337

实验六中和试验340

实验七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342

实验八ELISA检测流感病毒抗体344

实验九RT-PCR检测流感病毒346

实验十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349

实验十一免疫印迹实验353

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356

附录二英中文名词对照359

附录三推荐阅读书目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