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75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
一、网络的本质和功能1
(一)网络的起源与发展1
(二)网络的定义与特性3
(三)网络的功能与应用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9
(一)网络与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10
(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17
(三)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23
(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任务25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26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26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28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31
(四)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6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40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4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40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45
(三)网络传播的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51
二、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56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学理论的借鉴56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学理论的借鉴62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学理论的借鉴63
二、中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66
(一)自发探索时期的消极影响论67
(二)主动建设时期的二元影响论和要素论68
(三)深入发展时期的成效论71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7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基础7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和特点74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和主要途径78
二、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85
(一)继承基础上的发展86
(二)借鉴过程中的探索89
(三)发展探索下的创新94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99
(一)转变传统教育的思维与表达方式99
(二)架构体系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03
(三)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平台109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111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111
(一)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追问112
(二)教育学视野中的主客体关系115
(三)网络空间的主体与客体特征118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121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意义123
(一)信息社会发展的热切呼唤123
(二)增强学生主体性的现实需求126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131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134
(一)教师的主体性特征135
(二)学生的主体性特征136
(三)师生的主体性关系139
四、以人为本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142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142
(二)教育者的素质提高143
(三)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引导148
第五章 网络舆论的掌握与引导154
一、网络舆论的类型及特征155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形成及分类155
(二)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164
(三)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群体169
二、网络舆论的掌握173
(一)网络舆论掌握途径174
(二)网络舆论调控策略175
(三)网络舆论动态分析181
(四)网络舆论信息报送182
三、网络舆论的引导183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意义184
(二)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189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与途径192
(四)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198
(五)对网络恶搞的引导203
四、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206
(一)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的作用及素质要求206
(二)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队伍选培与管理208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群体引导210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210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定义210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成因212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类型214
(四)大学生网络群体特征216
(五)大学生网络群体媒介218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行为226
(一)网上学习行为226
(二)虚拟交往行为227
(三)网络消费行为230
(四)网络恋爱行为231
(五)网络越轨行为231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影响234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积极作用234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消极作用236
四、大学生网络群体引导模式237
(一)丰富载体,占领阵地237
(二)疏导结合,强化自律238
(三)整体联动,构建和谐239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241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242
(一)道德主体的自主性242
(二)存在状态的开放性244
(三)演化格局的多元性245
二、网络领域的道德问题与违法活动246
(一)网络领域的道德问题247
(二)网络领域的违法活动250
(三)网络道德问题和违法活动的原因探究252
三、网络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261
(一)国外网络道德和法规建设的基本情况261
(二)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268
(三)网络的基本法律和法规274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基本途径279
(一)主体建构: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279
(二)高校建设:加强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281
(三)社会监控:完善网络行为控制与管理289
第八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指导299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299
(一)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300
(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302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305
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310
(一)网络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311
(二)网络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312
(三)网络对大学生意志的影响313
(四)网络对大学生角色行为的影响314
(五)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健康的影响315
三、网络心理指导的范式319
(一)网络心理指导的内涵320
(二)网络心理指导的内容321
(三)网络心理指导的方法324
第九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33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33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要素332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结构335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337
(一)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337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340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主要方式341
三、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的立体构建344
(一)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进展344
(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不足346
(三)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立体模式348
四、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52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353
(二)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356
(三)多层面培育校园网络文化358
参考文献363
后记367
热门推荐
- 3501731.html
- 3664755.html
- 3025551.html
- 1501228.html
- 1932245.html
- 382205.html
- 336118.html
- 347786.html
- 1153867.html
- 859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1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7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2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4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1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0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