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德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3119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1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1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6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9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21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31
引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31
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31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演变34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37
第一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37
一、祖先崇拜的观念37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38
第二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39
一、“惟命不于常”40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41
三、敬天保民42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45
第一节 孔子46
一、身世46
二、仁、礼学说47
三、德治主张50
四、人生哲学54
第二节 孟子55
一、身世55
二、性善论56
三、仁政学说57
四、历史观59
第三节 荀子60
一、性恶论61
二、礼治主张63
三、社会观68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70
第一节 老子70
一、道论71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72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73
第二节 庄子76
一、政治理想76
二、相对主义的思想方式77
三、人生观78
四、社会批判精神81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83
第一节 兼爱主张84
第二节 尚贤主张85
第三节 尚同主张86
第四节 非攻主张87
第五节 节用主张88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90
第一节 慎到91
一、关于权势的作用91
二、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92
第二节 申不害93
第三节 商鞅94
一、历史观95
二、人性论96
三、法治理论97
四、耕战思想100
第四节 韩非102
一、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103
二、君主至上论105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106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115
引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15
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115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120
三、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合122
第六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125
第一节 秦始皇126
一、尊君127
二、中央集权思想128
三、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129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130
第二节 汉武帝131
一、独尊儒术131
二、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133
第三节 唐太宗与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136
一、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及其对隋亡教训的总结136
二、重民思想139
三、以法为治141
四、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的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142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147
第一节 汉初黄老149
一、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149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150
三、文武并用,“德刑相济”152
四、“罚不患薄”,约法省刑153
五、“轻徭薄赋”,以农为本154
第二节 《淮南子》155
一、清静无为政治论156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政治调节思想157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158
第三节 鲍敬言160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160
二、否定“尊卑有序”的平等观与无君理想政治162
第四节 葛洪163
一、尊君思想164
二、道本儒末、儒道合一165
第五节 《无能子》167
一、理想社会及对圣人的批判167
二、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169
三、自然主义与无为论170
第六节 罗隐171
一、对君主政治的批判思想172
二、明君理想政治主张173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177
第一节 贾谊180
一、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180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教化主张181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184
第二节 董仲舒187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188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189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191
四、经权统一的政治哲学理念193
五、天人感应论的历史影响194
第三节 王符195
一、民本德治思想195
二、法治主张198
三、明君论198
四、选用贤才主张200
第四节 傅玄201
一、崇儒论202
二、君道论203
三、治国论204
四、重民论206
第五节 魏晋玄学208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209
二、嵇康、阮籍对假名教的批判212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215
第六节 王通218
一、三教可一论219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220
第七节 韩愈222
一、道统论的政治意义222
二、尊君主张224
第八节 柳宗元225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225
二、礼刑论226
三、政治革新主张227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231
引言 宋明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231
一、经济状况231
二、政治状况231
三、文化状况232
第九章 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233
第一节 李觏233
一、天道观233
二、“安民”、“足食”的民本思想234
三、“本于财用”的治国主张234
四、“平土均田”的改良措施235
五、义利统一的功利思想235
第二节 王安石236
一、五行说237
二、“养生保形”的功利主义237
三、“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238
四、“抑豪强、伸贫弱”的均平思想238
五、“急农事”与“良吏善法”的理财思想239
第三节 陈亮240
一、“道行于事物之间”240
二、“人之同欲”的理欲观241
三、“正人心、活民命”的民本思想241
四、注重事功的功利思想241
五、“君臣戮力”的君道观242
第四节 叶适243
一、“通变在于事物”243
二、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244
三、“以利与人”的功利思想244
四、本末并兴的思想主张245
五、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245
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247
第一节 张载247
一、天人合一论247
二、“仁道及人”的民本思想248
三、“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249
第二节 二程249
一、天理观250
二、“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250
三、“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251
四、“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251
五、“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251
六、“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252
第三节 朱熹252
一、天理观253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253
三、“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254
四、“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254
五、“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255
第四节 王阳明256
一、心学256
二、“明德亲民”的政治主张257
三、地方治理的政治主张257
第四编 思想反思期261
引言 明末清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261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61
二、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262
三、明后期实学思潮兴起263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265
第一节 黄宗羲265
一、“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265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266
三、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267
四、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68
五、具体救世措施269
第二节 顾炎武271
一、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271
二、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273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275
四、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276
第三节 王夫之278
一、理气、道器说278
二、“不以天下私一人”的民本思想279
三、“君天下者,道也”的政治理想283
第四节 唐甄284
一、“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284
二、“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285
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288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293
引言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293
一、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293
二、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各阶级的救国运动295
三、各种社会思潮298
第十二章 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302
第一节 林则徐302
一、提倡禁烟、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303
二、“民心可用”、“民力可恃”的民本思想305
三、“开眼望世界”,了解和学习西方307
第二节 龚自珍308
一、倡导“通经致用”,开议政风气309
二、对专制主义的批判310
三、提倡改革,抵御外侮314
第三节 魏源316
一、社会改革思想317
二、反侵略思想317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319
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思想323
第一节 洪秀全323
一、“独一真神唯上帝”324
二、朴素的平等思想325
三、开创人间天国325
四、社会变革思想326
五、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设想327
第二节 洪仁玕330
一、关于建立“权归于一”和“上下情通”的政治体制331
二、反对人治,讲求法治332
三、发展近代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333
四、“中外平”的思想334
第十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337
第一节 冯桂芬337
一、经世致用的改革思想338
二、对西方社会的认识340
三、洋务运动的先驱341
第二节 张之洞342
一、实业救国与军事救国的思想和主张343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46
第三节 李鸿章348
一、变局论348
二、“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350
三、“自强求富”的变法思想352
第十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356
第一节 康有为356
一、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359
二、戊戌维新期间的政治纲领363
三、大同思想367
第二节 梁启超373
一、维新变法思想374
二、民权思想376
第三节 谭嗣同380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81
二、对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的批判383
三、思想的特色及其评价385
第四节 严复387
一、维新思想388
二、自由思想390
三、“黜伪崇真”,提倡科学393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397
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397
第一节 邹容397
一、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398
二、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的设想399
第二节 章太炎401
一、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402
二、民主共和思想405
第三节 孙中山408
一、民族主义409
二、民权主义413
三、民生主义416
再版后记419
热门推荐
- 960463.html
- 1649582.html
- 3400373.html
- 213921.html
- 989993.html
- 991257.html
- 2521934.html
- 3479025.html
- 2471634.html
- 1760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3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2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7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9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1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