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杨俊一主编;张森年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106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执政规律的把握1

一、依法执政:法治现代化的模型分析与路径选择1

(一)“康德模型”与法治现代化1

(二)依法执政现代化的制度结构与模型分析6

(三)依法执政的法理逻辑与路径选择10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15

(一)党的领导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保证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19

(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22

三、依法治理意义、任务及要求29

(一)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意义29

(二)依法治理的主要任务31

(三)依法治理的基本要求34

第二章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8

一、法治政府的科学内涵38

(一)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关系38

(二)法治政府的属性43

二、法治政府的构成要件48

(一)法治政府的实体构成要件48

(二)法治政府的程序构成要件5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和研究意义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意义6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理论框架6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6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6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与内容6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特点6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内容7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74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途径及动力机制76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及动力机制79

(四)创新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82

第四章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86

一、依法治国的思想前提:“道德自觉”主体的建立86

(一)“道德自觉”的主体87

(二)德治内容的法律化:以“四端说”为例90

二、法治的制度基础94

(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核心要素96

(二)法治实践中的具体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是法治的重要保障99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104

(一)国家与社会治理需要“德”“法”兼治104

(二)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106

(三)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107

(四)科学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需要克服两种片面认识108

第五章 依法治国与司法体制改革110

一、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开创依法治国新境界110

(一)依法治国强调了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110

(二)把握党和法治的关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112

(三)“总抓手”为推进依法治国出谋划策112

(四)实施依法治国离不开新“十六字”方针114

(五)“两个坚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117

(六)新的思维及方式需要融入依法治国之中118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司法改革119

(一)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119

(二)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121

(三)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122

三、司法体制改革之法院审理视角:“审判中心主义”与法院系统改革123

(一)深入解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以民事诉讼为基点123

(二)以审判为中心,推进民事诉讼立案受理制度改革124

(三)以审判为中心,推进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改革125

(四)以审判为中心,发挥诉讼审理原则作用126

三、依法治国和审判中心视角下的我国法院体制改革建议127

(一)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127

(二)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128

(三)优化司法管辖和司法职权配置131

四、司法体制改革之律师权利视角:刑事辩护律师权利的制度完善132

(一)完善刑事辩护律师权利132

(二)完善刑事辩护律师制度137

第六章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问题14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内涵和意义14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内涵和背景140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146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探析15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150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的措施155

三、我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实例分析——环境信息公开157

(一)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158

(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62

第七章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169

一、保证依法侦查,提高办案公信力169

(一)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刑事侦查169

(二)依法侦查,加强侦查工作的法治化171

(三)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176

(四)侦查与媒体的良性互动178

二、保证审判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180

(一)实体公正:结果意义上的审判公信力180

(二)程序公正:行为意义上的审判公信力187

三、保证依法行刑,提高监狱行刑公信力193

(一)监狱行刑公信力193

(二)提高监狱行刑公信力197

第八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确立法治思维方式205

一、法治思维方式理论向度205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内涵与特征206

(二)法治思维方式的类型214

(三)法治思维方式的实质与核心216

二、确立法治思维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218

(一)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218

(二)法治思维:“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221

三、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现状及培养路径226

(一)确立法治思维的主体和前提226

(二)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230

(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路径探讨232

第九章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235

一、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概述235

(一)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235

(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238

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240

(一)我国现行法治人才培养概况240

(二)现代化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思路246

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250

(一)涉外法治人才及其基本素养251

(二)创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253

第十章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61

一、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261

(一)健全普法宣传教育262

(二)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264

二、树立法律信仰,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270

(一)树立法律至上信念,坚持法律至上原则270

(二)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275

三、国家机关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建设法治国家280

(一)国家机关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280

(二)严格依法办事,建设法治国家285

主要参考文献291

后记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