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功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106152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前史梗概1
一、摆脱神秘主义的早期探索1
二、信仰主义哲学对希腊传统的破坏5
三、经验主义科学观5
四、理性主义科学观6
五、机械唯物主义科学观8
六、康德的科学观9
七、费希特先验自我哲学的科学观9
八、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科学观10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12
一、工业文明浪潮对农耕文明的冲击12
二、科学技术活动的职业化14
三、旧自然观的终结15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的基本观点17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和教学目标18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术任务18
二、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目标20
第一章 当代自然观23
第一节 自然界的存在23
一、自然实体与自然现象24
二、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26
三、精神现象的自然属性29
四、人造物对自然界的影响32
五、野生动植物造物对自然界的影响32
六、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33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33
一、简单性系统演化34
二、动态系统演化35
三、复杂性系统及其演化38
第三节 生态系统观41
一、生态系统观的起源与发展41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系统观42
三、生态系统的当前危机44
四、生态经济模式45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48
第二章 科学50
第一节 科学的划界50
一、笛卡尔的科学划界51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划界52
三、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54
四、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划界55
第二节 科学的基本特征57
一、科学的经验基础57
二、科学理论的逻辑构造61
三、自洽性准则64
四、简单性准则66
五、科学陈述的语言要求67
第三节 科学的进步70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进步模式70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国套箱”模式74
三、批判理性主义的不断革命模式75
四、历史主义的科学范式变革模式75
第三章 技术论与工程哲学79
第一节 技术论基本原理79
一、技术的形态79
二、技术的需求81
三、技术的实现82
四、技术的产业化83
五、技术创新85
第二节 工程哲学基本原理88
一、工程的定义89
二、工程本体论92
三、工程知识论96
四、工程的道德哲学原理99
第三节 技术、工程与社会105
一、技术的异化105
二、技术产业化的社会后果106
三、工程进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08
四、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109
第四章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1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结构112
一、科学技术的研究种类112
二、科学技术的人力资源115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目标115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知识结构116
一、由研究对象决定的知识结构116
二、由研究专业决定的知识结构116
三、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知识结构117
四、各门科学技术之间的学术相关性118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理论结构119
一、科学技术概念及其实体属性119
二、科学技术命题及其分类120
第四节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演变122
一、史前时代的科学技术122
二、古代的科学技术123
三、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127
四、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及其演化趋势128
第五章 科学技术方法论131
第一节 现象与观察131
一、现象显现的一般原理132
二、现象描述的科学意义133
三、现象描述的心理障碍135
四、悬挂方法137
第二节 科学实验方法论139
一、实验的类型及其对真理的追求140
二、实验结果的解释142
三、实验的伦理学考量144
第三节 逻辑思维方法论145
一、概念的合理性分析145
二、判断有意义的标准150
三、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准则152
四、演绎逻辑的推理价值154
五、逻辑思维的哲学辩护154
第四节 数学方法论156
一、先验境界对真理和美的追求156
二、数学真理与自然定律158
三、数学真理疑难160
第六章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165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165
一、科技进步与人类基本经济活动166
二、科技进步与新型工业建设167
三、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68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政治文明建设171
一、科技进步与社会革命171
二、科学技术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172
三、科学技术与国家法制建设的科学化174
第三节 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178
一、科学技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178
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83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建设184
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垂范作用186
第四节 提高科学技术工作的有效性186
一、坚守科学精神187
二、把握学术前沿187
三、恪守职业道德188
四、关于“有所为,有所不为”191
总复习192
热门推荐
- 2898181.html
- 883593.html
- 347701.html
- 1993779.html
- 250604.html
- 3671065.html
- 863738.html
- 2129893.html
- 3066873.html
- 2593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2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6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1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2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8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7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