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通史 宋元明清卷 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汉通史 宋元明清卷 3
  • 皮明庥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3296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武汉市-地方史-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通史 宋元明清卷 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宋代武汉地区行政建置和地理形胜1

第一节 宋元武昌的崛起和湖广大区域行政中心的确立1

第二节 汉阳军与鄂州归顺宋朝8

第三节 宋代武汉地区的行政建置9

第四节 宋代鄂州及汉阳军的名胜15

第二章 宋代武汉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8

第一节 水利堤防工程28

第二节 牛耕的推广和农具的改进29

第三节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31

第四节 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发展32

第五节 养鱼业的发达与武昌鱼的驰名34

第六节 鄂州一带的矿产和手工业36

第三章 宋代赋税差役、土地财产与人民的反抗斗争44

第一节 沉重的赋税44

第二节 宋代的职役(差役)及其流弊51

第三节 农村五等户籍制52

第四节 土地兼并与租佃制52

第五节 城镇“坊郭户”的等级划分54

第六节 榷课制度及其利弊55

第七节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与人民的反抗59

第四章 宋代变法、党争、文祸和理学对武汉地区的影响64

第一节 变法的尝试和失败64

第二节 熙宁变法与元祐党争的余波66

第三节 宋代理学在武汉及湖北地区的传播72

第五章 南宋初岳飞抵抗金兵及驻屯鄂州的辉煌功绩84

第一节 汉阳一带的战乱84

第二节 岳飞驻屯鄂州85

第三节 李道和凤娘100

第六章 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武汉港口商贸空前发达103

第一节 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103

第二节 武汉港口的交通商贸空前发达109

第七章 南宋中后期武汉及荆襄地区抵抗金兵、蒙古兵的斗争127

第一节 南宋中期吴猎、项安世的抗金活动127

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赵方、赵葵父子抗金守土128

第三节 南宋后期孟宗政、孟珙父子抗金、抗蒙130

第四节 曹彦约坚守汉阳135

第五节 忽必烈进攻鄂州136

第八章 宋代武汉地区的教育、文化、科举、宗教及社会风习141

第一节 北宋时期鄂州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发展141

第二节 南宋武汉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144

第三节 宋代科举与人才151

第四节 文学及其他精神文化的兴盛154

第九章 元初战火中的鄂州和汉阳179

第一节 元军犯襄和侏儒二张襄阳抗元179

第二节 元军阳逻堡渡江之役182

第三节 鄂州、汉阳归降元军184

第四节 元阿里海牙、贾居贞等戍守鄂州185

第十章 湖广行省的设置与湖北人民的反元斗争191

第一节 湖广行省及武昌路设置沿革191

第二节 蕲州、黄州、寿昌军的反元武装斗争192

第三节 汉阳成为元朝安置流亡的安南国王及其部属臣民的侨居地193

第十一章 元代武汉地区的社会经济198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8

第二节 商业、交通以及手工业与榷课203

第三节 土地占有、赋税与科差及斡脱高利贷213

第四节 社会结构与风尚习俗218

第十二章 元代民族、宗教政策与武汉地区的寺庙道观224

第一节 元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其在武汉地区的实施224

第二节 武汉地区的寺庙道观233

第三节 元代武昌路一带的回回人与回族的逐渐形成237

第十三章 元代武汉地区的教育与文化243

第一节 元代教育及地方书院的发展243

第二节 龙仁夫与问津书院248

第三节 元代的科举与选举制度252

第四节 灵泉士族254

第五节 元曲与元杂剧255

第六节 元代的文学艺术在武汉及其周围地区的反响257

第十四章 徐寿辉、陈友谅反元大起义265

第一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与导火线265

第二节 西系红巾军在鄂东蕲黄一带首义267

第三节 徐寿辉天完政权与汉阳建都269

第四节 陈友谅武昌“大汉”政权的兴亡279

第五节 元代在汉胜迹287

第十五章 明朝在武汉的统治和武昌楚王世系的兴灭294

第一节 武昌府、汉阳府的设置和武汉地名的形成294

第二节 武昌、汉阳城池296

第三节 武昌楚王世系299

第四节 楚王府305

第五节 明中后期楚王府丑闻308

第六节 武昌军屯和藩王的土地兼并310

第七节 灵泉山楚王陵311

第十六章 明中期汉水改道和汉口的形成314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汉水入江口314

第二节 汉水改道,汉口与汉阳分离317

第三节 “江汉朝宗”和汉口320

第四节 围垸、填土、修堤和汉口市区的发展323

第五节 九省通衢328

第六节 老百姓和楚王争汉口329

第七节 汉口后湖的逐步消失330

第十七章 长江武汉段江心洲的地理变迁333

第一节 古今鹦鹉洲333

第二节 升沉起伏的江心洲337

第三节 天兴洲339

第十八章 水灾和堤防342

第一节 江汉多水患342

第二节 防汛、堤工、赈灾343

第三节 三镇堤防345

第四节 火灾与地震352

第十九章 武昌反税监斗争355

第一节 荆襄流民起义震动武汉355

第二节 刘六、刘七攻汉阳357

第三节 武昌反税监斗争358

第二十章 明末武汉战乱362

第一节 左良玉军在武昌的劫掠362

第二节 张献忠和大西政权363

第三节 左良玉军卷土重返武昌366

第四节 李自成兵败武昌,殉难武昌府通山县九宫山368

第五节 明末战乱对武昌、汉口的重创377

第二十一章 清朝在湖北武汉统治的建立380

第一节 阿济格、勒克德浑军挥师武昌380

第二节 湖广(两湖)总督区和湖北、湖南分省382

第三节 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形成389

第四节 三镇市政建设393

第二十二章 此起彼伏的抗清余波396

第一节 南明何腾蛟与大顺军残部联合抗清396

第二节 蕲黄四十八寨398

第三节 吴三桂反清牵动武汉400

第四节 夏逢龙率部众江夏兵变401

第五节 白莲教起义401

第二十三章 三镇港埠兴衰与市场位移404

第一节 在商贸运输中崛起的武汉港埠404

第二节 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412

第三节 庞大的驿运网络和水运商路414

第四节 武汉港埠货运416

第五节 港埠与市场的兴衰、移动419

第六节 关税管理机制423

第二十四章 汉口崛起为四大名镇之首428

第一节 汉口崛起时的市容市貌428

第二节 汉正街——汉口早期商贸中心433

第三节 黄陂街、长堤街、花楼街、新安街、打铜街435

第四节 汉口码头440

第五节 汉口商业442

第六节 汉口服务业和手工业445

第七节 汉口的经济辐射447

第八节 资本主义的微量萌芽449

第九节 汉口早期最大的富豪——盐商452

第十节 最早旅汉的外国人454

第十一节 汉口巡检司及其他457

第二十五章 垸田、农业、渔业和手工业460

第一节 “江西填湖广”和武汉人口增长460

第二节 垸田开垦及其利弊462

第三节 农业生产“湖广熟,天下足”464

第四节 渔业467

第五节 手工业和家庭副业469

第二十六章 教育、科举与人才472

第一节 武昌成为湖广教育和科举考试中心472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的教育476

第三节 名士和名臣477

第二十七章 武汉地方文化483

第一节 地方史志和刻书483

第二节 笔记掌故486

第三节 竹枝词和柳枝词487

第四节 诗社和文事489

第五节 画坛和收藏490

第六节 汉绣和汉裱493

第七节 黄陂木版年画和泥塑494

第八节 古迹、名胜的维修495

第九节 汉剧和黄孝花鼓戏496

第十节 汉口与武昌歌舞的文化差异503

第十一节 戏剧中的武汉题材506

第十二节 明清墓葬509

第二十八章 百姓生活512

第一节 城市建筑和住宅512

第二节 市民日常生活514

第三节 鄂菜和菜市516

第四节 三镇民俗520

第五节 汉口民风525

第二十九章 社会百态532

第一节 禅林、善堂、进香532

第二节 汉口的会馆、公所537

第三节 帮会537

第四节 酒楼茶馆540

第五节 青楼、赌场、烟馆543

主要参考文献546

后记5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