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越世纪的征途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跨越世纪的征途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第2版
  • 刘林元,姚润皋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280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越世纪的征途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1

一、庄严的历史责任1

(一)旗帜问题至关紧要1

(二)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阐明9

(三)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庄严的历史责任18

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2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关键28

(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学风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35

(三)实践证明: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39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学风建设的中心课题46

第二章 改革发展的新战略与新决策60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完善和发展6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61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坚持和发展64

二、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明确提出新的发展战略71

(一)《论十二大关系》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71

(二)“两个根本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两大发展战略77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81

(一)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82

(二)发展是中国解决自己问题的关键94

(三)稳定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107

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新构想119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20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0

(三)积极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43

第三章 科教兴国理论的新发展159

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思考160

(一)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6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1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64

(四)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65

(五)发展科技必须依靠教育167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教兴国”战略171

(一)全面阐述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体系172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80

(三)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186

第四章 两代中央领导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与决策193

一、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农村改革成功的保证193

(一)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194

(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195

(三)农业是根本,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196

(四)农业的发展,关键是科学技术,要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7

(五)农业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实现“两个飞跃”198

(六)大力扶持和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199

二、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200

三、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205

四、推进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209

(一)发展农村市场经济209

(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13

五、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16

第五章 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223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223

(一)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223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遇到了新问题226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及总的指导方针230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丰富内涵230

(二)党要管党与从严治党237

三、领导干部讲政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239

(一)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含义239

(二)“讲政治”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思路242

四、“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和“四个如何认识”的重要思想249

(一)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的新实践249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252

(三)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255

五、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主要贡献259

(一)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59

(二)新的实践条件与对党的建设的新贡献261

第六章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跨世纪的干部队伍280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已刻不容缓28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281

(二)抓住历史机遇,赢得新世纪的需要284

(三)它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287

二、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对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要求290

(一)提高干部的个体素质290

(二)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314

三、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途径321

(一)抓好选拔任用好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322

(二)教育和提高干部,就必须开展深入持久的学习328

(三)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锻炼340

(四)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344

(五)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345

第七章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35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接力棒35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拓前进358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36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阶段37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蓝图:两代中央领导的思想结晶384

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391

(一)毛泽东、邓小平的丰厚思想遗产392

(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课题406

(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举措430

第八章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反对腐败447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新篇章447

(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448

(二)邓小平理论中的群众路线的新内容454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新境界462

二、坚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480

(一)腐败现象危害严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481

(二)对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历史与现实的分析485

(三)反腐败斗争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488

(四)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工作重点493

第九章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01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目标501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方针501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目标504

(三)依法治国是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要求509

二、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走社会主义法治之路516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517

(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519

(三)坚持依法行政,保证独立司法522

(四)塑造现代法精神,普及提高全民法律意识527

第十章 爱国主义与祖国统一533

一、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533

(一)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533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37

(三)必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41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545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546

(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港澳回归祖国问题547

(三)对台关系的八项主张是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纲领性历史文告550

(四)捍卫一个中国原则,与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的发表556

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563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63

(二)在新的国情条件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565

第十一章 立足时代特点,运筹国防和军队建设572

一、立足时代,面对世界572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572

(二)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574

(三)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576

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战略任务的统一578

(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579

(二)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障581

(三)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584

三、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走质量建军之路587

(一)实施科技强军的发展战略588

(二)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591

(三)改革创新是军队发展的动力593

四、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595

(一)“五句话”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595

(二)实现“五句话”总要求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598

第十二章 跨世纪的外交方略605

一、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坚持和发展605

(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为跨世纪的外交方略提供了科学依据606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10

(三)倡导新型国家安全观611

(四)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霸权主义613

(五)建立新型党际关系思想614

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战略615

(一)亚太战略615

(二)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战略619

(三)全方位外交战略621

三、走向新世纪的外交实践625

(一)中美关系626

(二)中俄(独联体国家)关系628

(三)中日关系629

(四)中欧关系630

(五)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631

(六)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各个领域的活动632

后记638

再版后记6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