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搜索扣押注释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搜索扣押注释书
  • 林钰雄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元照出版社
  • ISBN:98699994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搜索扣押注释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搜索扣押总论17

一、新法概述与体系结构19

(一)新法修正概述19

(二)搜索、扣押体系21

二、搜索、扣押之概念22

(一)搜索、扣押与基本权体系22

(二)搜索与非搜索28

1、搜索与通讯监察处分28

2、搜索与检查身体处分29

3、搜索与目光所及概念30

(三)搜索之分类31

1、有令状搜索/无令状搜索31

2、拘捕搜索/侦查搜索32

3、对被告搜索/对第三人搜索33

4、对人搜索/对物搜索33

三、搜索、扣押之限制33

(一)法律保留原则34

(二)比例原则35

四、搜索、扣押之事后审查36

(一)事后审查之立法模式36

(二)新法事后审查之途径37

(三)新法事后审查之缺失39

五、违法搜索、扣押之证据使用禁止42

(一)违法搜索、扣押之法律效果42

(二)证据使用禁止之基本概念43

(三)证据使用禁止之理论模式45

1、理论模式之定位45

2、排除原则与容许例外之模式46

3、规范保护目的之理论模式46

4、权衡理论及其相类模式46

(四)违法搜索与三段审查基准47

1、三段审查基准之提出47

2、违法搜索、扣押之具体适用48

(五)违法搜索之放射效力54

122:搜索之门槛58

一、体系概述与适用关系59

二、对被告之搜索61

三、对第三人之搜索63

四、发动之门槛:合理根据64

(一)合理根据之一般基准64

(二)存在犯罪嫌疑之合理根据68

(三)存有搜索标的之合理根据70

(四)存于搜索范围之合理根据72

1、搜索被告之必要门槛72

2、搜索第三人之相当理由门槛73

五、证据使用禁止74

123:搜索妇女之限制76

124:搜索保密原则78

一、规范体系与规范目的78

二、适用范围79

(一)审判期间79

(二)侦查期间79

三、证据使用禁止80

125:搜索证明书之付与82

126:搜索政府机关之限制84

127:搜索军事处所之限制87

128:有令状搜索89

一、令状搜索原则与法官保留原则90

二、搜索票之应记载事项90

(一)因何案件而搜索?一案由之记载91

(二)要找什么?—搜索标的之记载92

1、拘捕搜索:应受拘捕人之记载92

2、侦查搜索:应扣押物之记载93

(三)要在哪里找?—搜索范围之记载94

(四)有效期间—执行时间之限制95

三、搜索票之得记载事项98

四、审查程序与证明法则100

(一)不公开之核发程序100

(二)自由证明之法则101

(三)线民检举与搜索票之核发102

1、证据能力与传闻证据102

2、证明力与匿名检举103

(四)合法性审查与合目的性审查105

五、证据使用禁止106

128-1:有令状搜索之声请114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115

二、侦查中之声请116

(一)检察官之声请116

(二)司法警察官之声请119

(三)管辖之法院122

三、审判中之声请127

四、救济途径128

128-2:搜索之执行机关130

129:职权搜索(删除)135

130:无令状搜索(1)—附带搜索136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137

二、规范目的137

三、实施前提:合法拘捕138

四、实施主体139

五、实施对象139

六、实施范围141

七、救济途径143

八、证据使用禁止143

131:无令状搜索(2)(3)—迳行搜索与紧急搜索144

一、体系概述148

二、立法沿革148

三、迳行搜索150

(一)搜索标的150

(二)实施主体150

(三)搜索范围150

(四)发动原因151

(五)合理根据153

四、紧急搜索154

五、救济途径156

六、证据使用禁止161

131-1:无令状搜索(4)—同意搜索163

一、同意与同意搜索概述164

(一)强制处分之同意164

(二)创设与限定作用166

二、同意搜索之实体要件167

(一)自愿性167

(二)同意权人169

(三)同意能力171

三、共同权限之同意171

(一)判断基准171

(二)具体适用172

(三)表见权限174

四、同意搜索之执行175

(一)出示证件与记明笔录175

(二)告知义务之践行176

(三)拒绝、撤回同意之处置177

(四)执行之其他问题178

五、救济途径178

六、证据使用禁止178

132:强制搜索与比例原则180

一、规范目的180

二、规范体系与适用范围181

三、适合性原则182

四、必要性原则182

五、狭义比例原则184

六、「骗门」之合法性184

132-1:执行结果之陈报187

一、规范体系与规范目的188

二、搜索之结尾程序188

(一)付与证明文件188

(二)制作笔录189

(三)陈报执行结果190

三、搜索之终结时点192

(一)判断作用192

(二)判断基准193

133:扣押之客体196

一、扣押概述197

二、扣押客体概述197

三、可为证据之物198

(一)证据之概念198

(二)物之概念200

四、得没收之物201

(一)刑法总则之没收通例201

(二)刑法分则之没收特例202

(三)特别刑法之没收特例203

五、扣押之合理根据205

(一)合理根据之判断基准206

(二)合理根据之流动性质207

(三)合理根据之事后审查207

六、提出或交付命令208

134:扣押公务物件之限制209

135:扣押邮电之限制212

一、体系概述213

二、规范目的214

三、禁止原则214

四、容许例外215

(一)被告非发收人者216

(二)被告为发收人者217

五、通知程序218

136:扣押机关219

一、扣押之执行机关220

二、扣押之决定机关?220

三、有令状搜索之扣押222

四、无令状搜索之扣押223

五、独立之扣押224

六、救济途径224

137:附带扣押226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227

二、有令状搜索之附带扣押227

三、无令状搜索之附带扣押228

四、「非搜索行为」之附带扣押229

五、救济途径230

138:强制扣押与比例原则232

139:扣押物之收据及封印235

140:扣押物之处置238

141:扣押物之拍卖241

142:扣押物之发还244

一、规范目的245

二、应予发还之扣押物245

三、暂行发还之扣押物248

四、不能发还之扣押物249

五、救济途径249

143:留存物之处置250

144:执行搜索、扣押之必要处分253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254

二、开启之必要处分255

三、封锁现场之处分256

(一)禁止进入命令256

(二)禁止离去命令257

四、违命之效果259

145:搜索票之出示260

146:夜间搜索之禁止与例外262

一、体系概述与规范目的263

二、禁止原则263

三、容许例外265

(一)例外概述265

(二)经承诺者266

(三)有急迫情形者267

(四)日间已开始者267

四、笔录记载268

五、救济途径268

147:夜间搜索之例外270

一、体系概述与规范目的270

二、假释人住居之宅处271

三、公众得出入之处所271

四、常用为犯罪之处所274

148:在场人(1)—有人宅处之搜索、扣押276

一、体系概述276

二、规范目的277

三、适用范围277

四、在场之人278

五、执行方式279

149:在场人(2)—政府、军事机关之搜索、扣押282

150:在场人(3)—当事人、辩护人285

一、体系概述与规范目的286

二、在场权利与在场权人286

三、在场权利之限制288

四、在场义务289

五、到场通知290

151:搜索、扣押之暂时中止292

152:另案扣押294

一、体系概述与规范目的295

二、另案扣押之时机295

三、另案扣押之标的296

四、「声东击西」之另案扣押?297

五、另案扣押后之处置298

六、救济途径299

153:搜索、扣押之嘱托执行300

404:抗告之救济303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304

二、抗告权人305

三、抗告对象305

(一)准予搜索/驳回搜索306

(二)有令状搜索/无令状搜索306

(三)搜索之决定/搜索之执行307

(四)实施中之搜索/已终结之搜索308

(五)扣押/扣押物发还310

四、原审法院之处理310

五、抗告法院之处理312

(一)合不合法之审查312

(二)有无理由之审查312

(三)审查之基准313

(四)裁定后之处理315

六、抗告裁定之拘束力315

416:准抗告之救济317

一、体系概述与立法沿革318

二、准抗告权人及该管法院319

三、准抗告对象320

四、准抗告程序323

(一)准抗告之程式323

(二)准抗告法院之处置324

五、救济竞合325

六、证据使用禁止325

附录1:新旧条文对照及立法参考理由329

附录2:司法行政注意事项345

附录2-1:法院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应行注意事项346

附录2-2:法院处理扣押物应行注意事项353

附录2-3:法院处理少年事件扣押物没收物应行注意事项355

附录2-4:检察机关实施搜索扣押应行注意事项359

附录2-5: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扣押财产注意事项365

附录2-6:检察机关办理扣押物没收物应行注意事项368

附录2-7:检察机关办理扣押枪炮弹药应行注意要点371

附录2-8:主管机关办理消费者保护法第三十四条扣押证物执行要点376

附录2-9:警察机关执行搜索扣押应行注意要点379

附录3:证据禁止判决选录393

附录3-1:违法搜索与证据使用禁止394

附录3-2:证据使用禁止与权衡观点及比例原则400

附录3-3:违法搜索之放射效力(毒树果实)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