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合同法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国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56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9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15页
- 主题词:劳动合同法-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合同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一、劳动合同概述1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1
(二)劳动合同的性质3
二、《劳动合同法》的意义6
(一)《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6
(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7
三、《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9
(一)《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9
(二)《劳动合同法》适用的事项范围10
(三)《劳动合同法》适用的用人单位范围27
(四)《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劳动者范围37
(五)《劳动合同法》适用的时间范围47
(六)《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地域范围49
四、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效力49
(一)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50
(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50
(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订的程序66
(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70
五、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80
(一)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主体和内容80
(二)工会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中的地位和作用81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86
一、劳动关系的建立86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90
(一)合法原则90
(二)公平原则92
(三)平等自愿原则92
(四)协商一致原则93
(五)诚实信用原则97
三、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97
(一)招收录用阶段98
(二)签订劳动合同阶段99
(三)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告知义务100
(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扣押证件、要求提供担保的禁止103
四、劳动合同的形式104
(一)劳动合同形式的种类104
(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105
(三)非书面形式劳动合同的效力108
(四)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111
五、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文本128
(一)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内容的修改128
(二)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130
(三)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134
(四)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限制135
(五)劳动合同文本136
六、劳动合同期限制度185
(一)现行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局限185
(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91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92
(四)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197
七、劳动合同试用期与服务期制度198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概述198
(二)试用期的约定204
(三)试用期的工资206
(四)试用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207
(五)服务期制度213
八、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215
(一)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及其保护215
(二)保密协议219
(三)竞业限制协议220
九、无效劳动合同231
(一)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231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235
(三)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后的法律后果236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238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概述238
(一)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238
(二)劳动合同履行的要素239
(三)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240
(四)劳动合同约定不明时的履行241
二、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之一——支付劳动报酬249
(一)工资与工资分配249
(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254
(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262
(四)工资保障制度264
(五)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266
三、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之二——执行劳动定额标准276
(一)劳动定额标准的含义276
(二)工作时间的种类277
(三)休息时间与休假282
(四)加班加点制度287
四、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之三——劳动保护294
(一)劳动保护制度概述294
(二)劳动安全制度297
(三)劳动卫生制度299
(四)特殊劳动保护制度302
(五)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利306
五、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的履行308
(一)用人单位名称变更对劳动合同履行的影响308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的变更对劳动合同履行的影响308
(三)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对劳动合同履行的影响309
六、劳动合同的变更309
(一)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因309
(二)岗位调整与合同变更311
(三)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325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326
一、劳动合同解除概述326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326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326
二、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330
(一)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30
(二)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意义337
(三)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中的难点问题338
三、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347
(一)劳动者即时解除合同的情形348
(二)劳动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52
(三)劳动者行使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365
四、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366
(一)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66
(二)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383
五、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383
(一)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84
(二)用人单位的替代通知金388
六、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388
(一)经济性裁员制度概述388
(二)经济性裁员的条件394
(三)经济性裁员的程序399
(四)重新招用人员的,被裁减人员具有优先就业权399
七、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400
八、劳动合同的终止404
(一)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主要修改404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406
(三)劳动合同终止的限制407
九、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409
(一)经济补偿概述409
(二)经济补偿的范围415
(三)经济补偿的标准418
(四)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421
十、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的附随义务422
(一)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422
(二)用人单位应当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423
(三)劳动者离职时应当办理工作交接手续424
(四)用人单位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后合同文本的保存425
第五章 特别规定426
第一节 集体合同426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426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426
(二)集体合同的特征427
(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428
(四)集体合同的作用429
(五)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431
(六)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集体合同的主要修改437
二、集体合同的订立438
(一)集体合同订立的主体438
(二)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439
(三)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440
(四)集体合同的分类444
(五)集体合同的内容445
三、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合同和区域性集体合同469
(一)专项集体合同469
(二)行业性集体合同478
(三)区域性集体合同478
四、集体合同的履行和变更479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479
(二)集体合同的变更481
五、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482
(一)集体合同的解除482
(二)集体合同的终止484
六、集体合同的效力484
(一)人的效力484
(二)时间效力485
(三)空间效力486
第二节 劳务派遣487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487
(一)劳务派遣概述487
(二)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488
(三)劳务派遣适用的限制488
(四)劳务派遣单位490
(五)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完善490
二、劳务派遣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492
(一)劳务派遣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492
(二)劳务派遣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义务498
(三)跨地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498
(四)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的解除499
三、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503
四、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507
(一)用工单位的义务507
(二)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508
(三)被派遣劳动者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的权利509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510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意义510
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513
(一)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形式513
(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试用期517
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的支付518
四、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518
第六章 监督检查520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520
(一)劳动合同监督检查的主体520
(二)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521
(三)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措施524
二、其他部门和个人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525
(一)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525
(二)工会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526
(三)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对于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行为的监督528
第七章 法律责任531
一、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531
(一)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认定531
(二)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532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文本制度的法律责任532
三、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法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534
(一)用人单位未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534
(二)用人单位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535
四、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536
(一)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认定536
(二)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537
五、用人单位违法扣押证件、违法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法律责任538
(一)用人单位违法扣押劳动者证件的法律责任538
(二)用人单位违法设定担保的法律责任539
(三)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等物品的法律责任540
六、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规定的法律责任541
(一)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责任541
(二)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542
(三)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法律责任543
(四)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544
七、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546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546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546
八、用人单位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547
九、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547
(一)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行政责任548
(二)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刑事责任549
(三)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民事责任551
十、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法律责任551
(一)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认定551
(二)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法律责任552
十一、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约定的责任553
(一)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其责任553
(二)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及其责任555
十二、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法律责任555
十三、劳务派遣单位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556
(一)劳动派遣单位的行政责任556
(二)劳务派遣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557
十四、非法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557
十五、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的法律责任559
十六、劳动行政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561
(一)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561
(二)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5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历次草案与正式文本之比较566
常用劳动合同法律规范6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6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6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6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693
后记697
热门推荐
- 270738.html
- 3459276.html
- 2235665.html
- 3104344.html
- 3498839.html
- 405509.html
- 1589989.html
- 2076678.html
- 3100678.html
- 378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6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2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3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4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5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0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