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溯源与意义探微: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若干重要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理论溯源与意义探微: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若干重要思想研究
  • 王让新主编;李弦,谢霄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72714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著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论溯源与意义探微: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若干重要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文本的深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

一、问题反注原理、原理反注原著的研究路向1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与理论的当代性2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命运4

一、手稿形成史4

二、刊布情况6

三、思想概览7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9

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10

二、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9

第一章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方法论思考22

第一节 文本学研究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应用22

一、文本学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兴起22

二、“文本学研究”的多重意蕴24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学研究包含了视域融合的维度2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30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方法30

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一般意识形态的方法论33

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原则35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37

一、逻辑与历史进程的统一38

二、逻辑与历史发展趋势的统一39

三、逻辑与现实社会结构的统一40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理论”研究43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理论”的内涵、内容构成及理论特色43

一、什么是“人学”43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理论”的内容构成:起点、归宿和实现途径44

三、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的特质49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的发展脉络52

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的空场”53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学理论”发展过程55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理论”的革命性与创新性60

一、科学阐明了“什么是历史”“为什么人是历史创造者”“人如何创造历史”61

二、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史的发生与发展63

三、区分了历史发展的内容、形式和规律65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理论”的历史地位67

一、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真正确立67

二、科学回答了“历史向何处去”的问题70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研究73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意谓、内容构成及理论特色73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意谓73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内容构成76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理论特色78

第二节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渐变历程79

一、中学时期:“分工理论”的萌芽79

二、《莱茵报》时期:“分工理论”的求索80

三、巴黎手稿时期:“分工”范畴的发现82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分工理论”的确立83

第三节 “分工理论”的历史考察85

一、古代的分工思想:以色诺芬、柏拉图为代表85

二、近代的分工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87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工理论”的当代价值90

一、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90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91

三、有利于建构现代文明秩序92

第四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交往思想”研究94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内涵、构成及理论特色94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内涵与构成94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理论特色97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发展的新形态——“世界历史理论”101

第二节 “交往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102

一、17世纪英国哲学家的“交往思想”102

二、18世纪法国哲学家的“交往思想”105

三、19世纪德国哲学家的“交往思想”107

第三节 “交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流变112

一、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的创立阶段112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的验证阶段114

三、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的发展阶段11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的当代价值121

一、推动了世界政治交往的和平发展121

二、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122

三、加快了交往主体多元化进程123

第五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需要理论”研究125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理论”的意谓、内容构成及理论特色125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理论”的意谓125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理论”的内容构成128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理论”的理论特色130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需要理论”的历史阐发132

一、“需要理论”的萌芽期:1842年至1844年132

二、“需要理论”的形成期:1844年至1846年134

三、“需要理论”的发展期:19世纪五六十年代135

第三节 “需要理论”的发展轨迹136

一、古希腊至中世纪思想理论家的“需要理论”136

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至德国古典哲学家的“需要理论”138

二、现代思想理论家的“需要理论”140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142

一、促使人们形成合理的消费观142

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观143

第六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思想”研究146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构成及理论特色146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146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的构成150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152

第二节 “共产主义思想”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154

一、“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期:1842年至1844年154

二、“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期:1844年至1848年155

三、“共产主义思想”的论证期:1848年至1867年156

四、“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期:1867年至1875年156

第三节 “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梳理157

一、乌托邦阶段:16至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58

二、平均共产主义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59

三、批判的空想阶段: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与空想共产主义161

四、本能的空想阶段:19世纪30至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162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164

一、理想信念与真抓实干相结合164

二、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165

三、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165

第七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167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构成及理论特色167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涵167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构成172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有机体理论特色:历史整体性与矛盾性特征178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历史演变181

一、《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182

二、《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社会有机体思想183

三、《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184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价值188

一、有力地促进“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与落实188

二、有助于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189

三、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社会发展189

四、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190

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人类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联系和发展规律190

第八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理论”研究192

第一节 “资本理论”的内涵及构成192

一、物质生产与社会历史是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193

二、分工形式与所有制形式对抗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根本194

第二节 “资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鲜明特色195

一、全面系统的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95

二、进一步明确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96

三、首次肯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97

第三节 “资本理论”的思想史进程197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理论198

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理论203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理论20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当代价值205

一、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为当代资本批判提供理论依据206

二、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210

第九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异化理论”研究212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理论”的探析212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的内涵212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的表现形式214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异化发生的成因分析215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异化的基本批判217

第二节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武器2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异化理论的第一个高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18

二、异化劳动向劳动异化的转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理论的过渡221

三、马克思恩格斯异化理论的第二个高峰:《资本论》及其手稿群222

第三节 “异化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223

一、启蒙思想家的异化概念224

二、黑格尔的异化概念225

三、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226

四、青年黑格尔派的异化概念227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228

一、异化以及对异化的扬弃将是一个持续性的现象228

二、马克思恩格斯扬弃异化的根本途径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南229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批判理论让我们重新审视工业化的发展230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批判理论让我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231

五、马克思恩格斯异化批判理论的旨归是为了人的解放232

第十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斯蒂纳的总体批判234

第一节 施蒂纳问题的重新提起234

一、施蒂纳其人、其事234

二、施蒂纳为什么一直被忽略236

三、国内外关于施蒂纳的讨论239

第二节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逻辑进路241

一、人的第一次发现:儿童向青年的过渡241

二、人的第二次发现:青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244

三、唯一者的真正发现24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施蒂纳的批判及其边界意识247

一、批判了施蒂纳的核心观点247

二、批判了施蒂纳小资产阶级的基本立场251

三、批判了施蒂纳思辨的哲学方法253

四、马克思恩格斯所具有的边界意识255

后记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