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10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10版
  • 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7683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10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不同的历史形态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必然产物9

二、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哲学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7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0

第四节 学习哲学,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2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3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价值和意义25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8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28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0

三、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4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39

一、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39

二、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的物质性41

三、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42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意识44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44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46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53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7

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环节59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59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9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61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63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64

一、发展的实质及其过程性64

二、发展的规律性67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70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72

一、本质和现象72

二、内容和形式74

三、全局和局部77

四、原因和结果79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83

六、可能性和现实性85

第三章 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90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90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90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9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98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106

一、质、量、度10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0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12

一、辩证的否定112

二、否定之否定115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117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117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18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24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124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24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27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9

四、主体素质在认识中的作用135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139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39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43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45

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147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149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149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152

三、真理是发展的155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60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163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63

一、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63

二、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65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70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173

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173

二、社会生产关系的构成178

第三节 上层建筑和社会政治结构180

一、上层建筑系统和结构180

二、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182

三、国家的实质和职能186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190

一、社会文化的构成190

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91

三、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3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197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9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9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00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04

第二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6

一、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06

二、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08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212

一、科学技术的特征和功能21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5

三、时代主题与科学发展观220

第四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5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5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29

第七章 社会意识与社会文明的发展234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34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23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35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237

四、社会意识的层次240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241

一、艺术和美学241

二、道德和伦理243

三、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45

四、宗教247

第三节 社会文明的发展249

一、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249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251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255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255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255

二、人的实践的能动性和选择性257

三、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59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260

一、人的本质260

二、人的价值263

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66

第三节 社会发展趋势与人的全面发展267

一、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267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270

第10版修订说明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