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篇语义框架研究 Constructing Semantic Frames in Discourse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语篇语义框架研究 Constructing Semantic Frames in Discourse
  • 高彦梅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篇语义框架研究 Constructing Semantic Frames in Discours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3

第一章 语篇语义学理论发展概述3

1.引言3

2.西方语篇语义学研究溯源3

2.1 20世纪60—70年代:连贯和衔接4

2.2 20世纪80年代:语篇语法和语篇语义学5

2.3 20世纪90年代:以功能和认知为基础的语篇语义学6

2.4语篇语义学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8

3.语篇语义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0

3.1从连贯到宏观结构10

3.2从指称衔接到确认体系11

3.3从词汇衔接到概念体系12

3.4从连接到连接体系14

3.5协商、评价和格律系统的发展17

4.中国的语篇语义研究18

4.1外语界的语篇语义研究18

4.2汉语界对语篇语义的研究21

5.语篇语义研究存在的问题23

5.1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23

5.2自下而上的语义发展23

6.结语24

第二章 语篇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25

1.语篇语义学的研究对象25

1.1作为线性材料的语篇25

1.2作为完整语义单位的口语或书面语段落26

1.3作为言语交流过程的产品27

2.语篇的特性28

2.1语篇是人类言语交流过程的产物28

2.2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单位28

2.3语篇可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28

3.语篇语义学的研究内容29

4.语篇语义研究方法30

4.1基于框架的语篇语义分析方法30

4.1.1框架概念的演进30

4.1.2语篇语义研究中的框架36

4.1.3构建语篇语义框架40

4.2语篇语义结构40

5.结语42

第二部分 语篇语义框架研究45

第三章 语篇中的指称框架45

1.引言45

2.参与者的引入46

2.1人物的引入47

2.2事物的引入53

3.指称框架的构建资源55

3.1人物框架的构建资源56

3.1.1名字对人物的确认57

3.1.2名词所有格58

3.1.3代词照应形式的使用59

3.1.4比较指称60

3.1.5限定性表达61

3.2事物框架的构建资源62

3.2.1语境指称62

3.2.2框架指称63

3.2.3邻近65

3.2.4语篇指称65

4.语篇中的人物框架67

4.1玛格丽特的主体框架67

4.2奥斯卡的主体框架72

4.3多人框架的构建74

4.4主要参与者的整体框架76

5.框架元素的出现条件77

6.结语78

第四章 语篇中的事件框架79

1.引言79

2.事件类型80

2.1什么是事件?80

2.2事件类型80

3.语篇中的微型事件86

3.1物质事件86

3.2心理事件88

3.3关系事件89

3.3.1属性特征89

3.3.2身份90

3.3.3类别91

3.4言语事件92

3.5行为事件93

3.6存在事件95

4.事件序列97

4.1微型事件序列97

4.1.1时间关系99

4.1.2空间关系102

4.1.3联合关系103

4.1.4选择关系104

4.1.5起因—条件104

4.1.6解释105

4.1.7例证108

4.1.8投射109

4.1.9省略和替代110

4.1.10关系并存110

4.2事件链111

5.事件阶段113

6.语篇中的事件框架117

6.1事件结构117

6.1.1核心事件119

6.1.2对比事件121

6.2双人感应框架123

6.3评论框架127

7.语篇的宏观事件结构129

8.结语131

第五章 语篇中的评价框架133

1.引言133

2.语篇中的评价类型134

2.1情感134

2.2判断138

2.3鉴赏143

2.4情感、判断、鉴赏之间的界限145

3.评价的加强与减弱147

3.1语势147

3.2聚焦149

4.语篇中的评价结构150

4.1态度韵律150

4.2态度分布152

4.3评价结构152

5.结语157

第六章 语篇中的立场框架159

1.引言159

2.立场的特性161

2.1主体性161

2.2对话性162

2.3主体间性163

2.4社会性165

3.语篇中的立场类型165

3.1认识立场166

3.2义务立场168

3.3态度立场169

3.4言语风格171

4.立场归属171

4.1主体立场171

4.2主体间立场172

4.2.1多声174

4.2.2对话压缩174

4.2.3对话扩展177

4.2.4读者指称181

4.2.5个性化旁白182

4.2.6指令语183

4.2.7问题184

5.立场分布和立场结构184

5.1微观立场分布184

5.2立场结构186

6.结语190

第七章 语篇中的关系框架192

1.引言192

2.语篇中的各种关系193

3.语篇中的微观关系197

3.1详述关系197

3.2时间关系199

3.3添加关系200

3.4背景关系201

3.5比较关系202

3.6因果关系206

3.7条件关系208

3.8微观关系的交叠210

4.语篇中的宏观关系211

4.1添加关系212

4.2比较关系214

4.3概括—详述关系215

4.4总结216

4.5宏观关系的交叠217

5.实例分析——语篇中的关系网络217

6.语篇中的关系结构220

7.结语222

第八章 交流语篇的协商框架224

1.引言224

2.交流角色与言语功能225

2.1选择交流角色225

2.2言语功能225

2.3话语目标226

3.语气结构227

4.构建语步和话轮229

4.1话语分析单位229

4.2语步的确定233

4.3语步的标注234

4.4话轮、语步的微观言语功能234

4.4.1起始话轮的言语功能234

4.4.2起始语步的言语功能236

4.4.3回应话轮的言语功能238

4.4.4回应语步的言语功能241

5.对话的发展242

5.1话轮内部的扩展243

5.2话轮之间的扩展244

6.协商框架246

6.1交流结构与宏观言语功能246

6.2访谈话语的必要成分247

7.结语250

第九章 语篇中的信息框架251

1.引言251

2.小句的信息结构251

2.1主位的功能类型252

2.2主位的结构256

2.3主位的特征258

2.4小句的信息流261

3.信息结构的扩展264

3.1小句复合体264

3.2阶段的信息结构265

3.3主位推进模式270

4.语篇宏观信息结构273

4.1阶段以上的信息结构273

4.2标记主位的语篇功能274

4.3步骤内部的超主位延展275

4.4宏观主位和宏观新信息278

5.结语280

第三部分 语篇语义研究与语言教学283

第十章 语篇语义研究与语言教学283

1.引言283

2.语篇语义研究与写作教学283

3.语篇语义研究与阅读教学286

4.语篇语义研究与翻译理论和实践287

5.语篇语义理论与口语教学288

6.语篇语义理论与听力教学289

7.语篇语义理论前景展望289

7.1理论前景290

7.2应用前景290

8.结语298

附录:语篇语义研究语料来源299

参考文献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