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 冯径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736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互连网络 协议(计算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MPLS简介1

1.1 MPLS的发展历程1

1.2 MPLS标准化的进展7

1.2.1 MPLS标准草案7

1.2.2 MPLS的特点8

1.3 MPLS的主要内容9

1.4 MPLS的技术特色11

第二章 交换技术13

2.1 传统的交换与路由机制13

2.1.1 交换技术的发展13

2.1.2 路由技术的发展15

2.1.3 ATM和IP18

2.2 ATM19

2.2.1 ATM网络的基本操作19

2.2.2 信元(cell)结构23

2.2.3 ATM网络体系结构25

2.2.4 ATM性能参数26

2.2.5 ATM流量控制(ATM traffic control)27

2.2.6 ATM的运行和维护28

2.2.7 ATM物理层29

2.2.8 ATM层30

2.2.9 ATM适配层(AAL)31

2.2.10 ATM地址格式34

2.2.11 ATM信令(signaling)35

2.3 帧中继35

2.3.2 帧中继接口协议及帧格式36

2.3.1 帧中继业务及应用36

2.3.3 帧中继网内控制38

2.3.4 帧中继同其他网络的互通39

2.4 第三层交换39

2.4.1 问题的由来39

2.4.2 IP交换40

2.4.3 IP交换模型43

2.4.4 第三层交换技术47

2.5 位于2.5层的交换51

第三章 MPLS协议机制52

3.1 转发等价类FEC52

3.1.1 FEC的静态映射方法52

3.1.2 FEC的动态映射方法53

3.1.3 FEC的标识53

3.1.4 流的合并与聚合54

3.2 标记的分配与分发56

3.2.1 标记分配控制57

3.2.2 标记分发机制58

3.3 标记交换路径LSP的形成60

3.3.1 流量驱动下的LSP建立60

3.3.2 拓扑驱动下的LSP建立61

3.3.3 请求驱动下的LSP建立62

3.4 数据分组在LSP上的传输64

3.5 标记栈的作用65

3.6 标记分发协议(LDP)67

3.6.2 LDP会话的建立和维护68

3.6.1 LDP的发现机制68

3.6.3 标记的分发和管理70

3.6.4 LDP协议规范72

第四章 MPLS的实现91

4.1 概述91

4.2 标记交换路由器的作用域93

4.3 与非标记交换路由器的协作96

4.4 路由信息的获取97

4.4.1 域内路由协议98

4.4.2 下一跳路由解析协议(next hop resolution protocol)103

4.4.3 域间路由105

4.4.4 MPLS中对循环路由的处理108

4.5 支持单播和多播流110

4.5.1 支持多播的运输层协议111

4.5.2 多播路由问题113

4.5.3 ATM的多播114

4.5.4 MPLS在多播上的考虑115

4.6 在帧中继网络上实现MPLS119

4.7 在ATM网络上实现MPLS120

第五章 MPLS网络的管理及其在VPN上的应用124

5.1 概述124

5.2 相关的Cisco设备及其建立和配置125

5.3 配置网络管理系统127

5.3.1 MPLS网络管理的实现127

5.3.2 MPLS技术对网络管理的影响131

5.4 基于MPLS的虚拟专用网(VPN)131

5.4.1 虚拟网技术概况131

5.4.2 MPLS VPN关键机制134

5.4.3 MPLS VPN的优势141

第六章 MPLS与其他网络技术的关系143

6.1 IP网络的QoS体系143

6.2 集成服务144

6.2.1 集成服务模型144

6.2.2 RSVP基本协议149

6.2.3 RSVP与MPLS的结合155

6.3 区分服务162

6.3.1 区分服务所提供的服务162

6.3.2 实现机制163

6.3.3 MPLS与区分服务165

6.4 MPLS与流量工程173

6.4.1 流量工程的基本概念173

6.4.2 MPLS用于流量工程175

6.4.3 流量主干属性和特征176

6.4.4 在MPLS系统上部署流量工程183

第七章 MPLS对电信新业务的支持187

7.1 IP电话187

7.1.1 因特网电话和分组语音的基本概念187

7.1.2 基于H.323标准的IP电话系统189

7.1.3 分组实时语音网络的相关问题191

7.1.4 分组网络实时语音传输的质量控制相关问题194

7.1.5 在网络中传输语音和数据的条件198

7.2.1 多媒体会议概况199

7.2 视频会议199

7.2.2 多媒体会议控制200

7.2.3 多媒体编解码技术202

7.2.4 多媒体会议涉及的主要协议204

7.2.5 参数化的语音、视频和数据应用要求206

7.3 电子商务208

7.3.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208

7.3.2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210

7.4.1 MPLS实施流量工程的优越性211

7.4 MPLS技术对新业务的影响211

7.4.2 基于约束路由的信息分发215

第八章 光标记交换技术221

8.1 光网络技术概述221

8.1.1 光纤通信221

8.1.2 SDH/SONET222

8.1.3 WDM和DWDM技术225

8.2.3 把标记交换技术用于光网络225

8.2.1 概述229

8.2 IP over光网络的解决方案229

8.2.2 几种解决方案231

8.3 光网络上的波长标记交换236

8.3.1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对光网络的影响236

8.3.2 多协议波长交换(MPLambdaS)238

8.3.3 光网络模型241

8.3.4 光网络协议242

8.4.1 OXC和LSR的集成系统结构245

8.4 光网络上的流量工程245

8.4.2 流量工程集成框架248

8.4.3 流量工程程序250

8.5 通用MPLS(GMPLS)的提出252

8.5.1 MPLS的关键概念回顾252

8.5.2 GMPLS的基本问题253

8.5.3 GMPLS对控制平面信令的增强254

附录A 参考文献257

附录B 缩略语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