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系统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安全系统工程
  • 胡毅亭,陈网桦,卫延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0659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安全工程:系统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系统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系统科学1

1.1.1 系统思想的发展历程1

1.1.2 系统的定义3

1.1.3 系统的特性和分类3

1.1.4 系统工程概述5

1.2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1

1.2.1 原始阶段11

1.2.2 近代安全科学技术阶段11

1.2.3 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发展13

1.2.4 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14

1.2.5 现代安全科学认识观念的进步15

1.2.6 现代安全科学技术体系15

1.2.7 安全科学中的几个常用名词16

1.3 安全系统工程简介16

1.3.1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16

1.3.2 安全系统工程的特点和优点17

2 系统工程方法论18

2.1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产生和发展18

2.1.1 古代方法论18

2.1.2 近代科学方法论18

2.1.3 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19

2.1.4 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9

2.2 系统工程方法论21

2.2.1 系统工程的一般方法21

2.2.2 霍耳三维结构21

2.2.3 三阶段法23

2.2.4 “调查学习”模型24

2.2.5 并行工程法24

2.2.6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25

2.2.7 综合集成系统方法26

2.2.8 螺旋式推进系统方法26

2.2.9 安全控制工程28

3 系统目标和价值权衡32

3.1 系统目标和一些定义32

3.2 目标树32

3.2.1 目标树(Objective Tree)的概念32

3.2.2 建造目标树的原则33

3.2.3 目标树建造方法33

3.3 目标间的价值权衡33

3.3.1 价值权衡的本质33

3.3.2 两两比较法34

3.3.3 两种计算权重系数的近似法35

3.3.4 一致性检验36

3.4 关于权重系数的几点说明37

4 系统模型38

4.1 系统模型的定义和特征38

4.1.1 模型的定义38

4.1.2 模型的特征38

4.2 系统建模的必要性、目的及其分类39

4.2.1 系统建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9

4.2.2 系统建模的目的40

4.2.3 系统建模的分类40

4.2.4 数学模型的优点40

4.3 系统建模的方法40

4.3.1 对系统模型的要求41

4.3.2 系统建模遵循的原则41

4.3.3 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42

4.4 系统结构模型和邻接矩阵42

4.4.1 网络图的类型的一些概念42

4.4.2 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43

4.4.3 实例45

4.4.4 最短通路47

4.5 聚类分析法48

4.5.1 原始数据的处理48

4.5.2 定义聚类标准49

4.5.3 以相似系数为标准的聚类过程50

4.6 模糊结构模型51

4.6.1 不分明逻辑简史51

4.6.2 模糊关系和模糊矩阵51

4.6.3 模糊聚类分析53

4.6.4 举例54

4.6.5 模糊聚类与逐步聚类的差别55

5 定性系统安全分析方法56

5.1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56

5.1.1 PHA的分析内容和主要优点56

5.1.2 分析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57

5.1.3 预先危险性分析举例58

5.2 危险性辨识59

5.2.1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59

5.2.2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59

5.2.3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60

5.2.4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66

5.2.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66

5.2.6 重大危险源辨识67

5.3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SCL)72

5.3.1 定义72

5.3.2 内涵和特…点72

5.3.3 编制依据和种类72

5.3.4 安全检查表举例73

5.4 人的可靠性分析75

5.4.1 人失误的分析76

5.4.2 影响人失误的主要原因76

5.4.3 防止人失误的主要措施77

5.5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77

5.5.1 基本概念77

5.5.2 FMEA的步骤78

5.5.3 FMEA的特点78

5.5.4 FMEA的常用格式78

5.6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80

5.6.1 概述80

5.6.2 偏差确定方法81

5.6.3 影响HAZOP成功与否的条件82

5.6.4 分析工作程序82

5.6.5 HAZOP分析举例83

5.7 事件树分析84

5.7.1 ETA的基本原理84

5.7.2 ETA的基本程序85

5.7.3 ETA举例85

5.8 LEC法86

5.9 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87

5.9.1 事故的因果关系及顺序五因素88

5.9.2 因果分析图法的概念及图形绘制88

5.9.3 应用实例89

6 定量和综合系统安全分析方法91

6.1 事故树分析(Failure Tree Analysis, FTA)91

6.1.1 事故树的建造方法91

6.1.2 事故树分析基础92

6.1.3 事故树的数学描述93

6.1.4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94

6.1.5 事故树定量分析98

6.1.6 结构重要度分析102

6.1.7 概率重要度分析104

6.1.8 临界重要度分析105

6.2 管理失效和风险树分析(MORT)105

6.2.1 MORT分析的一般概念105

6.2.2 MORT的分析过程106

6.2.3 MORT的结构106

6.3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108

6.3.1 评价程序108

6.3.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09

6.4 火灾爆炸指数法120

6.4.1 目的120

6.4.2 Dow化法的演变120

6.4.3 火灾爆炸指数法的基本特点122

6.4.4 火灾爆炸指数法的实施123

6.5 Mond法136

6.5.1 Mond评价的基本程序136

6.5.2 Mond法评价的步骤136

6.6 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142

6.6.1 评价程序142

6.6.2 实施142

6.7 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评估的BZA-1法146

6.7.1 概述146

6.7.2 BZA-1法基本思路147

6.7.3 BZA-1法计算模型148

6.8 改进的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评估方法BZA-2法简介155

6.8.1 综合感度特征值的计算155

6.8.2 工艺过程危险系数的计算157

6.8.3 改进的K计算方法162

6.9 概率危险评价163

6.9.1 评价步骤163

6.9.2 应用分析163

6.9.3 应用实例163

7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166

7.1 概述166

7.2 泄漏166

7.2.1 物质泄漏分析166

7.2.2 泄漏量的计算166

7.3 火灾事故的典型模型168

7.3.1 池火168

7.3.2 喷射火170

7.3.3 火球170

7.3.4 固体火灾171

7.3.5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汽爆炸171

7.3.6 火灾损失172

7.4 典型爆炸事故模型173

7.4.1 物理爆炸173

7.4.2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175

7.5 毒物泄漏扩散模型179

7.5.1 描述毒物泄漏后果的概率函数法179

7.5.2 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180

7.5.3 有毒介质喷射泄漏时的毒害区181

7.5.4 有毒介质泄漏扩散模型182

7.5.5 模拟案例184

8 系统预测194

8.1 概述194

8.1.1 系统预测的概念和本质194

8.1.2 系统预测方法分类194

8.1.3 系统预测的一般步骤195

8.2 时间序列分析195

8.2.1 时间序列的概念195

8.2.2 时间序列的特征195

8.2.3 时间序列特征的识别196

8.3 时间序列的算法—平滑预测法197

8.3.1 移动平均法197

8.3.2 指数平滑法197

8.3.3 多次指数平滑198

8.3.4 对a的讨论199

8.3.5 预测值的评价199

8.4 回归分析200

8.4.1 线性回归模型200

8.4.2 一元线性回归200

8.4.3 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203

8.5 马尔可夫预测205

8.5.1 马尔可夫预测原理205

8.5.2 应用实例208

8.6 灰色预测法210

8.6.1 灰色预测建模方法210

8.6.2 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检验211

9 系统评价214

9.1 系统评价概述214

9.1.1 系统评价的定义214

9.1.2 系统评价的特性214

9.1.3 系统评价的基本要素216

9.1.4 系统评价与系统决策216

9.1.5 系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217

9.1.6 系统评价的步骤217

9.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7

9.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217

9.2.2 指标体系制订中的几个关系218

9.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219

9.3 评价指标数量化方法219

9.3.1 打分法220

9.3.2 两两比较法220

9.4 评价指标综合的主要方法220

9.4.1 加权平均法220

9.4.2 理想系数法221

9.5 层次分析法(AHP法)222

9.5.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22

9.5.2 应用实例223

9.6 模糊综合评价227

9.7 现行安全评价简介228

9.7.1 概述228

9.7.2 安全评价的定义230

9.7.3 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和作用230

9.7.4 安全评价的原则231

9.7.5 安全评价原理232

9.7.6 安全评价的内容235

9.7.7 安全评价的依据236

9.7.8 安全评价的类型238

9.7.9 安全评价的步骤240

10 系统决策242

10.1 决策分析概述242

10.1.1 决策分析的概念242

10.1.2 决策分析的发展242

10.1.3 决策分析的特征243

10.1.4 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243

10.1.5 决策的分类244

10.1.6 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244

10.1.7 决策过程245

10.2 决策函数245

10.2.1 收益函数245

10.2.2 损失函数246

10.2.3 效用函数246

10.2.4 决策函数246

10.3 决策分析的表示方法246

10.3.1 矩阵表示法246

10.3.2 决策树法247

10.4 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247

10.4.1 确定型决策247

10.4.2 风险型决策248

10.4.3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248

10.5 多目标决策248

10.5.1 多目标决策问题249

10.5.2 多属性决策问题250

10.6 一些说明250

附录251

附录1 物质系数和特性251

附录2 π定理说明260

参考文献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