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评论2013 第3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兴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74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6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法评论2013 第3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客观归责研究1
刑法中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李波1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概述2
二、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发展脉络11
三、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核心概念20
四、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的体系性地位36
五、反对意见及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界限46
六、结语61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问题&孙运梁64
引言64
一、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的乱象65
二、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域外的考察及其启示69
三、以客观归责理论解决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73
四、结语82
被害人自我答责的理论根基探析&马卫军84
一、问题的提出84
二、自我答责的法哲学根据——自我决定及其实现的自由84
三、被害人自我答责的解释论根据89
四、结论97
德国刑事判决书研究99
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冯军 译99
三阶层的定罪逻辑及其背后的理论梳理——基于对一份德国判决书的解读&蓝娴110
一、三阶层的定罪逻辑考察111
二、三阶层体系的定罪特点——逻辑性121
三、小结124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刑事判决书的对接——以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为视角&简爱125
一、讨论背景: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125
二、文本分析:以三阶层的具体判决书为中心127
三、反思对象:四要件理论的功能性不足136
四、发展方向:从四要件到三阶层139
论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竞合关系&陈逸群142
一、问题的提出:模糊的杀伤关系与混乱的竞合论143
二、故意杀人未遂与伤害罪:竞合关系是否确实存在?145
三、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不构成想象竞合152
四、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构成法条竞合说154
五、对本案判决的检讨160
六、中国语境下的思考161
间接故意以及犯罪承接理论的批判性反思&郭小龙164
一、问题的提出164
二、间接故意的中德比较167
三、承接理论批判的反思172
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以及体系性地位初探——基于德国刑法典第211条谋杀罪的研究&李权181
一、引言:案情梳理与问题的提出181
二、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类型化前后的比较183
三、体系性地位考察:纯正的态度特征187
四、回归体系:具有主观要素的行为构成的体系化189
五、余论与启示:再论判决书194
论刑法中的动机错误——以人格刑法学为视角&蔡仙198
一、刑法中“动机错误”的提出198
二、人格与动机错误——人格与情境在人格刑法学中的运用200
三、动机错误引起的问题及处理——在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205
四、结论209
简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从波恩法院之刑事判决谈起&魏彤211
一、刑事责任能力之辨211
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之判断标准215
三、对精神障碍者的刑罚适用221
四、波恩法院判决对我国的启示223
管窥德国量刑法——兼与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相比较&吕翰岳225
一、刑罚的理念226
二、量刑的方法231
三、中国的量刑规范化238
四、余论:量刑事实学研究的意义与局限245
论德国刑法的量刑因素及其应用——以哈逖姆·马斯洛依案件判决书展开&李如冰247
一、量刑因素的确立247
二、量刑因素在量刑中的实现252
三、哈逖姆·马斯洛依案件的应用259
结语261
司法鉴定改革的德国启示——从一份德国法院刑事判决书出发&白冰262
一、对司法鉴定的基本态度262
二、司法鉴定体制264
三、鉴定程序的启动266
四、鉴定人出庭270
五、专家辅助人制度273
六、结语276
一份判决、两种制度、三重视角——中德“逮捕聆讯审查程序”比较及其展开&胡星昊277
一、导入:判决引发的联想277
二、基础视角:逮捕羁押有关概念的界定279
三、比较视角:德国和中国逮捕聆讯制度的对比282
四、选择视角:聆讯审查与听证审查的取舍286
五、结语289
中德两国判决书制作风格初探&孙智超291
一、概述——中德两国判决书的逻辑结构292
二、判决书的事实认定及其社会意义293
三、阶层式的法律分析及其个体意义297
四、中国法院判决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299
五、中国法院判决书的改革路径300
六、总结301
判决书撰写中刑事法教义学之提倡——以一份德国刑事判决书语言、文字及说理方法为切入的分析&吉冠浩302
一、关于判决书基本结构之初检讨302
二、关于判决书语言、文字之再检讨303
三、关于判决书说理方法之再思考307
四、刑事法教义学——一种提升判决书说理性之方法论311
德国刑事判决书说理方法探微——以马斯洛依故意杀人一案刑事判决书为视角&曹波318
一、引言318
二、德国刑事判决书结构分析319
三、德国刑事判决书事实认定的说理特征321
四、德国刑事判决书法律适用的说理方法324
五、结语330
悼念西田典之先生331
悼念西田典之教授&陈兴良331
纪念西田典之先生&江溯335
怀念西田典之先生&王昭武339
告别西田典之先生&付立庆343
一、西田先生其人343
二、西田先生其书——以对先生《刑法各论》的简单评论为中心345
三、西田先生与我348
四、不忍告别350
讲演352
我与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以相逢为中心&〔日〕本乡三好 文 刘建利 译352
序352
一、与中国的相逢353
二、与早稻田大学原任校长西原春夫的相逢353
三、与日中刑事法研究会的相逢355
四、与中国犯罪学学会的相逢356
五、与安田奖学基金的相逢357
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359
结语359
个案研究361
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陈兴良361
一、引言361
二、案情简介363
三、淮北市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书(2005年5月13日)370
四、淮北市公安局起诉意见书(2005年7月18日)373
五、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2006年3月21日)375
六、一审辩护词(2006年6月12日)379
七、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2006年9月8日)382
八、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检察院抗诉书(2006年9月13日)407
九、二审辩护词(2006年10月16日)409
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年12月11日)410
十一、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申诉通知书之一(2008年3月25日)427
十二、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申诉通知书之二(2009年7月30日)429
十三、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通知书(2011年2月23日)431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通知书(2012年11月29日)432
十五、专家法律意见书(2013年1月19日)434
十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状(2013年3月8日)443
十七、感言447
域外视野456
德国竞合论下的法条竞合&丁慧敏456
一、德国竞合论概况457
二、法条竞合的判断标准458
三、法条竞合的类型467
四、法条竞合的法律效果484
五、结语488
美国的刑讯逼供:历史变迁与司法治理——兼论对我国治理刑讯逼供的启示&马静华489
一、导论489
二、美国刑讯的变迁:一个简短的历史491
三、刑事制裁的有限性496
四、程序性治理的“堵”与“疏”499
五、经验与启示503
域外传译508
作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制约根据的真正不作为犯&〔日〕小名木明宏 文 丁胜明 译508
一、引言508
二、不救助罪的构成要件515
三、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关系518
四、结语520
专题研究521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全等审查阶层视角的考察&王若思521
一、问题的提出521
二、在主观构成层面解决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理论523
三、在客观构成层面解决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理论530
四、建构全等审查阶层的理论534
五、本文的看法550
六、结语556
论“携带凶器盗窃”的法益&侯志君558
一、问题的提出558
二、复数法益说的论点及其疑问560
三、财产性法益说的合理性论证565
四、可能的质疑及回应576
五、结论578
抢劫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与处罚——兼论刑法上的“充分且不重复评价”原则&温登平580
一、问题的提出580
二、抢劫信用卡的行为可以构成抢劫罪582
三、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分别情况构成抢劫罪一罪或者数罪588
四、结论605
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学说演进与理论启示&单勇608
一、问题的提出608
二、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国外学说演进610
三、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国内知识谱系627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启示635
论国际刑法中的共犯刑事责任&王华伟641
引言641
一、共犯刑事责任的发展历史644
二、共犯的立法模式646
三、共犯刑事责任的具体分析656
四、结语672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673
热门推荐
- 2466139.html
- 3573079.html
- 388054.html
- 2647837.html
- 2876237.html
- 3032750.html
- 2758349.html
- 20209.html
- 2887056.html
- 477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5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6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2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9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9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5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