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宋文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两宋文学史
  • 程千帆,吴新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0757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9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宋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次第一章宋初文学的因革1

第一节白体诗与王禹偁的创新2

宋初的唱和诗风与白体诗(2)王禹偁的突破5

第二节晚唐体与西昆体10

晚唐体的作家与作品(11)西昆体和杨亿(16)西昆派后期作家20

第三节散文变革的先导23

力矫五代文弊的柳开(23)王禹偁的散文新风(25)复古反骈的穆修诸人(27) 石介对西昆体的批判29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31

第一节欧阳修和第二次古文运动32

古文运动内部两种不同的倾向和理论(33) 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创作道路(38)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卓越成就(45)文赋的出现51

第二节欧阳修和苏、梅的新诗风54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56) 积极推动诗文革新的苏舜钦59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63) 欧阳修对苏、梅的评赞69

第三节王安石和王令的作品71

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71)王安石的文学主张(73) 王安石的散文(75) 王安石的诗歌(79) 短命诗人王令89

第四节曾巩的诗文93

曾巩的文学活动(93) 曾巩的诗歌(96) 曾巩的散文及其影响98

第三章柳永和宋词的新变100

第一节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101

宋初词苑(101) 晏殊的《珠玉词》(103) 欧阳修的《六一词》(105)晏几道的《小山词》108

第二节承先启后的词人——范、张112

范仲淹诸人与新词风的逐步显现(112) 张先的《张子野词》115

第三节发展长调慢词的柳永119

柳永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道路(119) 柳永发展慢词的四种方式(122) 柳词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125

第四章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129

第一节苏轼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130

眉山苏氏的家世(130) 生平事迹和思想风貌131

第二节散文世家137

三苏的文论(137)苏洵(140) 苏轼(142)苏辙151

小坡苏过(152)苏文的影响154

第三节苏轼的诗155

苏轼的诗论(155)苏诗的内容和艺术特征156

第四节苏轼的词167

苏轼与词风变革(167) 苏词的实绩169

第五章北宋后期的文坛风貌179

第一节在苏轼影响下的作家群180

苏门四学士和苏门六君子(180) 张耒、晁补之和李麃181

其他苏门文士186

第二节词人秦观与贺铸188

北宋后期的词坛趋向(188) 秦观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道路(190) 婉约绮丽的《淮海词》(193) 贺铸以健笔写柔情的《东山词》(198) 秦、贺合评201

第三节黄庭坚、陈师道和江西诗派202

黄庭坚的生平和思想(203) 黄诗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征(205) 与黄庭坚齐名的陈师道(212)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其影响215

第四节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222

周邦彦的创作倾向(223)《清真词》的特色(226)大晟府其他词人229

第六章南宋前期的文学232

第一节南渡之初的词风233

岳飞和二张的英雄词(234) 叶梦得和朱敦儒240

第二节独树一帜的女作家李清照243

文学环境和生活经历(244)南渡后的爱国诗文(247)《李易安词论》(253)《漱玉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255

第三节南宋前期散文的发展263

南宋前期散文渊源和各种评选本的出现(263) 民族危机中的创作潮流(266)古文家吕祖谦的文论和作品267

道学家朱熹的文论和作品(271) 浙东功利学派陈亮和叶适的政论文(274) 史传文发展的新趋向281

第四节江西派诗风的转变和吕、陈、曾284

吕本中与江西派诗风的转变(284)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陈与义(288)承先启后的曾几295

第七章爱国诗人陆游及其并世名家299

第一节陆游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300

时代的见证人(300)创作道路和诗学渊源303

第二节陆诗的思想和艺术306

陆游诗是的爱国主义精神(307)作品中广泛的生活画面(315) 战斗者的成就和影响321

第三节杨万里的诚斋体324

杨万里的生平和他的诗集(324) 诚斋体的形成326

杨万里的创作(329)尤袤和萧德藻335

第四节范成大的爱国诗和田园诗339

范成大的经历和创作特点(339) 使金纪行诗(343) 田园杂兴及其它345

第八章辛弃疾与南宋的豪放派爱国词349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和著作349

战士、词人(349) 辛弃疾的著作355

第二节辛词的独创性357

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358)艺术手段和艺术特色366

第三节辛派词人372

与辛弃疾同时的作家们(372) 南宋后期的辛词继承者382

文天祥和刘辰翁385

第九章姜夔和南宋的婉约词390

第一节姜夔的创作道路和词风391

身世和著作(391)诗学和词法(394) 姜词的主要内容(395)姜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402

第二节南宋后期的姜派词人409

史达祖(410) 高观国、卢祖皋和张辑414

第三节吴文英别开生面的《梦窗词》418

吴文英的生平(419)吴文英的词法(420)吴词中的生活画面(421)吴词的艺术造诣及其评价问题425

第四节宋元之际的姜派词人431

蒋捷(431)陈允平(433)周密(435)王沂孙437

张炎440

第十章南宋后期的诗文446

第一节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447

永嘉四灵的诗风(447)江湖诗派与江湖诗祸(452) 江湖三集和江湖诗人的作品(456)戴复古与刘克庄461

严羽和《沧浪诗话》465

第二节易代之际的战歌与悲歌470

反掠夺斗争的实录(470) 文天祥的爱国诗篇(472) 二谢、林景熙和郑思肖(477) 汪元量的哀思(485) 真山民和方凤诸人488

第三节散文流派493

流派区分与文选、文论(493) 真德秀和魏了翁等道学派的散文(498)陈耆卿和吴子良等浙东派的后继者504

战斗的檄文(510) 笔记中的小品515

第十一章宋四六519

第一节宋四六的渊源和发展520

宋四六的形成及其特色(520) 宋四六的体裁(522) 有关论著与选本(523) 对小说戏曲的影响527

第二节北宋四六的变迁532

宋初对唐体的沿袭(532)西昆派的时文与骈赋536

古文家的变革与创新538

第三节南宋的四六作者544

南渡前后诸家(545) 南宋前期诸家(549) 南宋后期诸家554

第十二章小说的新面貌561

第一节话本小说的兴起562

说话、话本及其起源(562) 宋话本的时代特征(565)说话四家(568) 说话业的盛况和说话人的技能(571) 话本的艺术结构及其影响573

第二节宋代话本的思想与艺术578

小说的话本(579)说铁骑儿的话本(591) 说经的话本(595)讲史的话本600

第三节文言小说604

宋代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关系(604)宋代文言小说的品类(608) 笔记中的志怪和志人短篇(609)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传奇614

第十三章宋代戏曲的形成625

第一节宋代戏曲形成的社会基础和艺术渊源626

戏曲形成的社会基础(626)作为戏曲艺术渊源的三大声乐伎艺系统629

第二节宋杂剧647

宋杂剧的性质(647) 宋杂剧的体制和角色(652) 宋杂剧的剧目(657) 宋杂剧的舞台形象659

第三节南戏的形成及其作品668

南戏的产生(668)南戏的剧目和现存南宋作品《张协状元》(672)南戏的体制和角色(677) 南戏的传播及其声腔的流变684

两宋建元表689

后记6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