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 1840-2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 1840-2000
  • 吕俊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5665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建筑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 1840-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1

序 吴良镛 11

概述 吕俊华 13

第一部分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城市住宅(1840—1948) 张守仪 谭英概述25

第一章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的萌芽(1840—1910)29

1.1 现代城市住宅出现的社会背景29

1.1.1 国门初开之际城市发展的内因外因29

1.1.2 现代城市市政设施和规划管理的出现32

1.1.3 城市住房问题与房地产业兴起33

1.1.4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35

1.2 脱胎于中国传统住宅形式的城市集居住宅38

1.2.1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由来38

1.2.2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40

1.2.3 其他住宅形式44

第二章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1911—1937)45

2.1 城市住宅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45

2.1.1 社会状况的主要变化和住房需求45

2.1.2 多种渠道的城市住宅供给51

2.2 多样化的城市住宅形式58

2.2.1 在中国传统住宅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城市集居住宅形式60

2.2.2 西式集居住宅引入中国城市74

2.2.3 城市政府介入建造的平民住宅93

第三章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的凋零期(1938—1948)99

3.1 战争对城市的破坏与居住状况恶化99

3.2 租界区的畸形繁荣100

3.3 西南城市的人口激增和住宅建设100

概述105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住宅发展(1949—1978) 张杰 王韬105

第四章 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学苏及其反思(1949—1957)109

4.1 城市住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109

4.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09

4.1.2 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政策110

4.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城市的低工资制度111

4.1.4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112

4.1.5 来自苏联的影响113

4.2 城市住宅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状况113

4.2.1 城市住宅发展政策113

4.2.2 城市住宅体制建立与住宅建设116

4.3 城市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发展阶段121

4.3.1 经济恢复时期住宅短缺问题的缓解121

4.3.2 全面学习苏联的“一五”前期:模仿与形式主义124

4.3.3 “一五”后期对于学苏的反思129

第五章 大跃进与调整:寻求自身发展道路(1958—1965)142

5.1 城市住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143

5.1.1 经济建设“大跃进”143

5.1.2 “人民公社化”运动144

5.1.3 经济调整时期145

5.2 城市住宅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状况147

5.2.1 城市化发展147

5.2.2 城市住宅建设与管理150

5.3 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52

5.3.1 大跃进时期极左意识形态下的片面节约152

5.3.2 调整时期的住宅设计158

5.3.3 居住区规划163

6.1.1 城市发展的重心向内地转移171

6.1 社会经济背景17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期(1966—1978)171

6.1.2 人口、土地、粮食矛盾和反城市化对策172

6.2 城市住宅发展相关政策与状况173

6.2.1 文革中的城市规划与房产机构173

6.2.2 用地紧张日趋突出:高层建筑与见缝插针173

6.2.3 城市住宅建设的停滞173

6.2.4 城市住宅居住状况174

6.3 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主要阶段175

6.3.1 文革前期住宅标准的持续降低:干打垒住宅175

6.3.2 文化大革命后期及其影响期的城市住宅发展176

6.3.3 居住区规划:密度的提高183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22年以来的住宅发展(1979—2000) 吕俊华 邵磊189

概述189

7.1.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极“左”政治路线的结束193

第七章 改革初期的住宅建设与发展(1979—1984)193

7.1 改革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概况193

7.1.2 改革的分权取向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194

7.1.3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95

7.2 改革初期的住房政策改革:萌芽与试验195

7.2.1 关于住宅属性的争论:商品与福利196

7.2.2 住房投资与建设体制的变化:减轻国家负担197

7.2.3 住房分配体制的改革尝试:优惠售房试点199

7.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解决数量短缺201

7.3.1 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居住密度的强调201

7.3.2 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打破“行列式”面貌205

7.3.3 严格控制住宅面积标准与住宅设计208

7.3.4 追求住宅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努力211

8.1.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19

8.1.1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确立219

第八章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住宅建设(1985—1991)219

8.1 改革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波动现象219

8.1.3 经济波动的简单分析220

8.2 住房政策改革:波动与发展221

8.2.1 住房政策改革的波动现象222

8.2.2 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223

8.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完善使用功能224

8.3.1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全面进步:中国住宅建设技术政策的制订224

8.3.2 城市住宅建设方式的全面转变:综合开发226

8.3.3 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的启动及其先导作用227

8.3.4 住宅设计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238

9.1.2 体制转轨期的经济过热与宏观调控247

9.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7

9.1 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4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城市住宅(1992—2000)247

9.1.3 新一轮经济增长面临的诸多困难249

9.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房政策改革:反思与深化251

9.2.1 住房政策改革的新趋势:对制度化建设的强调251

9.2.2 理顺住宅投资机制253

9.2.3 改革住房企业福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住房体系257

9.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转向需求驱动262

9.3.1 住宅产业现代化政策:建立完善的住宅生产、流通与消费体系262

9.3.2 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从需求出发264

9.3.3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住宅类型的丰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270

9.3.4 小康居住模式与住宅设计273

结语 彼得·罗277

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