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
  • 王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900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古文献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从清华简《系年》看早期中国的历史书写1

一 引言:从《系年》的体例之争说起1

二 从知识立场与时代关怀看《系年》的成书3

三从《系年》看早期史学的纪年方式13

四《系年》体例与早期史学中的“行事”“本事”问题23

五 结论30

“邦风”问题再探: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风》诗的早期形态33

一 引言33

二 汉讳与经学文本:“邦风”避讳问题再论——以高祖之讳为核心35

三“邦国”之诗与《风》诗之名:从两周政治中的“邦”“国”语义流变看“邦风”“国风”的基本意义指向41

四“风”“邦风”“国风”:春秋战国的《风》诗结集与称名问题49

五“国人”之风与“观诗”之礼:对“邦风”“国风”的一种文化审视56

六 结论62

从墨子《诗经》学看儒、墨的文化分际65

一 引言:墨子重《诗经》与儒、墨争衡65

二“先王之书”与“先质后文”:墨子《诗经》文本及相关问题考辨68

三“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用《诗》中的“非乐”问题与“历史主义”走向75

四 不同的“诗言志”:孔、墨诗学中美育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对立81

五 结论89

墨学与周道:先秦儒墨关系的一种文化审视91

一 引言:从墨子“背周道”说起91

二 关于“周道”:儒墨视野下的文化审视93

三“不在古服与古言”:从夏、周关系看墨学的“周道”精神98

四“取舍不同”:从尧舜到周公——孔、墨的先圣谱系及其意义104

五“非儒而不非周”:墨学弃鲁用齐说112

六 结论120

立场与路径: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内在理路问题探论123

一 学术认知与学术认知史的审视:走向以学术为中心的近代学术史研究124

二 断裂与承继: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古今打通与中西交融问题129

三 同情之同情、了解之了解:近代学人的心路与学路134

四 结语139

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141

一从“不喜《十三经注疏》”到“发温经之兴”:王国维学术转向中的经学面貌142

二 深入乾嘉开“罗王”:从“条驳”俞樾到程、段之学147

三“学术之必变”与“取宋学途径”154

四 从经学到新史学:“新材料”与“新问题”视野下的学术转型160

五 结语171

吕思勉学术体系中的经学问题175

一 吕氏的知识结构与经学关系175

二 从今文余绪到今古贯通:现代学术视野下的经学转换179

三从“经世”到“材料”:作为史料学的经学183

时势与理路:“整理国故”运动与吕思勉的史学道路189

一 新史家的成立:“由旧入新”与“整理国故”运动190

二从“国粹”到“国故”:吕思勉史学方法建构的内在理路195

三“不温故而求知新”与“大器晚成”:从“井田辨”看胡、吕的学术分际200

四“国故”与接续“新史学”:吕思勉对“整理国故”运动的省思及其史学走向206

五 结论211

晚清民初“小说界革命”与吕思勉文学活动考论215

一 引言:“小说界革命”影响下的吕思勉小说创作与研究215

二 吕侠与侠人:吕思勉笔名问题221

三 跨越梁启超与小说本体之确立:晚清民初小说“深入期”中的吕思勉229

四 结论238

“二胡论战”与《学衡》时代的胡先骕241

一“二胡论战”的前奏:从《文学改良刍议》到《中国文学改良论》242

二“喝倒彩”与“反对党破产”:《评〈尝试集〉》的命运与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问题246

三 从文学论战看胡先骕在学衡派中的地位及作用252

四是“复古”还是“纠偏”:“新文学运动”中的学衡派价值255

文化危机与知识应对:从胡先骕的知识结构看《学衡》的文化保守主义261

一 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的结构调整:晚清到民国的士裂变261

二“西与西斗”中的胡先骕:留学背景与话语权问题264

三“理致”与“时代”:新文学视野下的旧诗文与新学术268

四 不同的“科学”:胡适与胡先骕272

“严熊书札”研究三题279

一“严熊书札”的流布状况及研究价值280

二由“志同”到“道合”:从“严熊书札”看严复与康有为的晚年思想交往285

三《严复集》相关错讹举要293

四 结语299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