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
  • 刘长鼎,陈秀华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29422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运动-现代文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3

第1章 “五四”文学革命3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动3

第二节 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过程9

第三节 “思想革命”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15

第四节 白话报刊及其白话文学16

第2章 人的文学与为人生的文学30

第一节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30

第二节 郑振铎“血和泪的文学”口号37

第三节 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40

第3章 个性独立的“人本主义”主张47

第4章 与新文学同时起步的翻译潮54

第一节 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54

第二节 西方文艺思潮的输入与选择57

第三节 西方文学译介上不同意见的争论64

第5章 早期文学社团的出现和社团蜂起潮68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70

第二节 创造社76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几个文学社团81

第6章 文学革命时期不同意见的争论99

第一节 论争情况概述99

第二节 各种意见的论争与辩驳101

第三节 对鸳鸯蝴蝶派的批驳126

第7章 “整理国故”问题的提出和不同意见的论争134

第一节 “整理国故”问题的提出134

第二节 “整理国故”同新文学运动的关系137

第三节 “整理国故”的几种不同意见争论138

第四节 “国学书目”的出台引起青年读什么书的争论140

第五节 鲁迅关于“青年必读书”的意见及其他142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7—1937)147

第8章 革命文学的提出与论争147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酝酿147

第二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换”151

第三节 创造社、太阳社朦胧的革命文学论和鲁迅的意见154

第四节 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文学倡导中对鲁迅的围攻168

第五节 创造社太阳社同茅盾的论争185

第六节 创造社同郁达夫之间的纠葛和争论192

第9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00

第一节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200

第二节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解散213

第10章 “左联”六年历程221

第一节 “左联”的前期(1930.3—1931.5、6)221

第二节 “左联”的中期(1931.5、6—1934.1)225

第三节 “左联”的后期(1934.1—1936初)235

第11章 “左联”反文化围剿的战斗238

第一节 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屠杀左翼作家的滔天罪行238

第二节 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白色恐怖”的文化政策241

第三节 对国民党所豢养的鹰犬文学的斗争248

第12章 欧化文人学者的挑战257

第一节 对《“新月”的态度》的批判257

第二节 鲁迅与“新月”主将徐志摩的纠葛261

第三节 鲁迅与梁实秋关于人性论与阶级论的论辩264

第13章 文艺的自由和文艺与政治的关系282

第一节 关于文艺创作的“自由”问题282

第二节 关于“第三种人”的问题287

第三节 论辩的结论:纠正“左”的“关门主义”300

第14章 文艺大众化的三次大讨论321

第一节 第一次讨论321

第二节 第二次讨论323

第三节 第三次讨论335

第15章 “两个口号”之争354

第一节 抗日救亡声中的“两个口号”354

第二节 “两个口号”的论争362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两个口号”问题的意见374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1949)379

第16章 抗日救亡新形势下的作家们379

第一节 不分党派的全国作家的大联合379

第二节 西南抗战文学的确立和展开387

第17章 旧形式、民族形式的大讨论391

第一节 关于旧形式的利用、“旧瓶”装“新酒”的讨论391

第二节 民族形式——“中心源泉”论的辩驳401

第三节 民族形式——在延安发生的论争407

第四节 民族形式——中国气派、中国作风411

第18章 现实主义抗战文学的主题416

第一节 《华威先生》引出的“暴露与讽刺”的论争416

第二节 “与抗战无关”和“抗战八股”论423

第三节 文学超功利观和文学贫困说431

第19章 多元化的文艺思想439

第一节 文化重建构想的“战国策派”439

第二节 “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运动”444

第三节 对“战国策派”代表作《野玫瑰》的批判446

第20章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451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大讨论451

第二节 关于“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456

第三节 话剧《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引出的政治与艺术问题的论争474

第21章 “孤岛”时期的上海抗战文学489

第一节 “孤岛”时期——特殊环境中的抗战文学489

第二节 “鲁迅风”问题的争论503

第22章 边区文艺界抗日救亡运动513

第一节 边区文艺界的抗日救亡组织513

第二节 边区文艺大众化实践——街头诗运动519

第23章 工农兵文艺方针的确立和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523

第一节 座谈会召开前的延安文艺界523

第二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讲话》的发表530

第三节 延安和边区的文艺界整风运动538

第四节 学习贯彻《讲话》的热潮545

第五节 赵树理——工农兵文艺方针的实践者553

后记5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