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
  • 闫坤,刘轶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29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扶贫-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 文献综述3

(一)贫困概念的发展3

(二)贫困的分类6

(三)贫困的原因9

(四)贫困的标准11

(五)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13

(六)贫困的治理14

(七)财政减贫17

(八)小结19

三 理论综述19

(一)贫困的形成机理20

(二)贫困的影响因素23

(三)反贫困的理论形成26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和框架31

(一)研究方法31

(二)研究思路32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实践研究34

一 中国特色反贫困实践的背景34

二 中国反贫困历程35

(一)第一阶段:体制转轨、经济绩效与贫困减少(1978—1985年)35

(二)第二阶段:设立机构、加强组织与扶贫开发(1986—1993年)36

(三)第三阶段:制订计划、解决温饱与扶贫攻坚(1994—2000年)38

(四)第四阶段:颁布纲要、巩固成果与促进民生(2001—2010年)41

(五)第五阶段:创新制度、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2011—2020年)43

三 中国反贫困模式47

(一)模式一:财政扶贫48

(二)模式二:微型金融扶贫49

(三)模式三:产业扶贫50

(四)模式四:教育扶贫51

(五)模式五:科技扶贫52

(六)模式六:组织化扶贫53

(七)模式七:迁移式扶贫54

(八)模式八:“以工代赈”扶贫55

(九)模式九:“整村推进”扶贫56

(十)模式十:对口、定点与联系式扶贫58

小结60

四 中国反贫困实践的基本经验、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61

(一)反贫困实践的基本经验61

(二)适用条件66

(三)我国反贫困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7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研究77

一 反贫困理论的一般性分析77

(一)贫困与贫困群体78

(二)贫困的测度79

二 中国反贫困问题的理论分析81

(一)中国反贫困的内涵及中国反贫困理论观点的梳理82

(二)中国反贫困的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86

三 中国模式反贫困理论的体系框架与核心要素91

(一)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两线一力”的理论框架91

(二)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一:经济发展93

(三)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二:社会安全网97

(四)中国模式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素:政府主导下的财政减贫103

第四章 反贫困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108

一 发达国家反贫困的实践108

(一)发达国家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109

(二)发达国家反贫困的实践110

二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实践123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123

(二)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实践124

三 国外反贫困实践对中国的启示135

(一)经济增长是反贫困的最主要的途径135

(二)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135

(三)政府要积极参与到反贫困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与时俱进136

(四)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137

(五)重视对弱势群体相关社会权利的维护138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140

一 我国经济增长及贫困程度的演变141

(一)贫困测度指标——FGT贫困指标141

(二)1981—2011年我国贫困程度的测算142

二 平均脱贫时间测度145

三 1981—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减贫效应测算及分析146

四 小结147

第六章 我国农村贫困分解及组群差异研究150

一 贫困指数与分解原理选择152

(一)SST指数及其分解152

(二)FGT指数及Shapley分解153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155

(一)贫困线的选取155

(二)样本数据说明及处理156

三 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分析——基于SST指数分解157

(一)我国农村贫困SST指数的演变157

(二)我国各省农村贫困的差异比较158

(三)我国农村贫困的分组及特征总结159

四 我国农村贫困变化的原因分析——基于FGT指数分解161

(一)我国农村FGT指数演变161

(二)我国农村FGT指数的地区分解结果162

(三)原因分析163

五 小结164

第七章 我国农村贫困的演变分析166

一 贫困指数与分解原理的选择168

二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与处理169

(一)贫困线的选取169

(二)数据说明及处理170

(三)FGT指数分解171

三 我国农村贫困演变测算及分解171

(一)我国农村贫困率演变171

(二)我国农村贫困率分解结果172

四 小结179

第八章 巩固和发展反贫困的中国模式181

一 吸取我国现有理论观点的合理部分,积极进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181

(一)根据主要致贫原因的理论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反贫困方案181

(二)根据反贫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反贫困方案182

(三)积极进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确立以“两线一力”为特征的中国反贫困模式183

二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动贫困群体收入增加183

(一)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收入分配184

(二)加快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点184

(三)下移贫困瞄准对象到村,探索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185

(四)促进金融发展,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题185

(五)促进贫困人口权利发展,依据实际需求提高反贫困效率186

三 建设完善社会安全网,对贫困群体做到全覆盖186

(一)任何人都不被隔离在社会安全网之外,并按需获得社会福利186

(二)强化资金保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187

(三)针对现行社会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按受益人群进行分类解决188

四 完善财政减贫制度及政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网奠定物质基础189

(一)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为减贫奠定良好制度基础189

(二)赋予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和财力,提高贫困地区财政减贫能力190

(三)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贫困地区财力190

(四)规范财政减贫程序,提高减贫效率190

(五)建立健全财政减贫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191

(六)建立财政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192

附录A 贫困测度指标194

附录B 贫困测度指标的分解196

参考文献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