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
  • 周国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196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环境影响评价总论1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

1.1.1 环境影响1

1.1.2 环境影响的分类2

1.1.3 环境影响评价3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分类和意义3

1.2.1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3

1.2.2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3

1.2.3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4

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1.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4

1.3.2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1.3.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5

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5

1.4.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5

1.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5

1.4.3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6

1.5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7

1.5.1 环境标准的概念7

1.5.2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7

1.5.3 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8

1.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12

1.6.1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模型12

1.6.2 环境影响评价模型15

思考题与习题19

2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20

2.1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21

2.1.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21

2.1.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21

2.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22

2.1.4 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23

2.2 污染源与污染物的调查24

2.2.1 污染源与污染物24

2.2.2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25

2.2.3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27

2.2.4 污染源评价29

2.3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方法31

2.3.1 工程分析的作用32

2.3.2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33

2.3.3 工程分析的方法34

2.4 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35

2.4.1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35

2.4.2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37

思考题与习题42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4

3.1 环境气象学基础44

3.1.1 大气的组成44

3.1.2 大气的垂直分布46

3.1.3 大气的热力48

3.1.4 大气的运动50

3.2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54

3.2.1 风54

3.2.2 湍流55

3.2.3 大气温度层结及绝热过程57

3.2.4 大气稳定度58

3.2.5 逆温60

3.2.6 云62

3.2.7 气压63

3.2.8 气压系统64

3.3 点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66

3.3.1 连续点源高斯模式的导出66

3.3.2 连续点源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公式69

3.4 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73

3.4.1 对大气扩散参数σ的定性认识73

3.4.2 大气扩散参数σ的经验确定73

3.4.3 大气扩散参数外场实验确定方法简介75

3.5 大气稳定度分级方法76

3.5.1 大气稳定度等级的确定76

3.5.2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77

3.5.3 大气稳定度的提级方法77

3.6 排气筒有效高度计算79

3.6.1 烟气的抬升过程79

3.6.2 影响烟气抬升的主要因素80

3.6.3 烟气抬升高度△H的经验计算81

3.7 排气筒几何高度的设计82

3.7.1 地面绝对最大浓度和危险风速82

3.7.2 危险风速的计算83

3.7.3 高架源地面绝对最大浓度值的计算83

3.7.4 排气筒几何高度的计算83

3.8 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预测84

3.8.1 多源模式84

3.8.2 线源模式84

3.8.3 面源模式86

3.8.4 体源模式88

3.9 特殊情况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88

3.9.1 封闭型扩散模式88

3.9.2 熏烟型(漫烟型)扩散模式90

3.9.3 小风和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92

3.9.4 颗粒物的倾斜烟云模式94

3.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95

3.10.1 评价工作级别和范围的确定95

3.10.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96

思考题与习题99

4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1

4.1 水体概述102

4.1.1 水体的概念102

4.1.2 水体污染102

4.1.3 水体自净103

4.2 影响水体污染的主要水文因素和水力学参数104

4.2.1 水文因素104

4.2.2 水力学参数105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9

4.3.1 评价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109

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12

4.3.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115

4.3.4 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评价126

4.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8

4.4.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28

4.4.2 地下水现状调查及现状评价130

4.4.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32

4.4.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35

思考题与习题135

5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38

5.1 噪声源与噪声的评价量138

5.1.1 噪声与噪声源138

5.1.2 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139

5.1.3 噪声的基本评价量140

5.2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147

5.2.1 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147

5.2.2 噪声被空气吸收的衰减149

5.2.3 墙壁屏障效应149

5.2.4 户外建筑物的声屏障效应150

5.2.5 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150

5.2.6 阻挡物的反射效应151

5.3 机械设备的噪声估算152

5.3.1 电机噪声152

5.3.2 风机噪声152

5.3.3 压缩机噪声153

5.3.4 泵类噪声153

5.3.5 发动机噪声154

5.3.6 机床噪声154

5.3.7 排气放空噪声154

5.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155

5.4.1 技术工作程序155

5.4.2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156

5.5 工程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58

5.5.1 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58

5.5.2 铁路、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60

5.5.3 飞机场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63

思考题与习题165

6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166

6.1 概述166

6.2 固体废弃物影响源分析167

6.2.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产生量167

6.2.2 危险废物有毒有害特性鉴别169

6.3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70

6.3.1 固体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对环境的污染170

6.3.2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防治措施171

6.4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措施174

思考题与习题175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6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76

7.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76

7.1.2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178

7.1.3 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84

7.1.4 评价标准185

7.1.5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186

7.1.6 评价范围和等级187

7.2 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188

7.2.1 生态环境调查188

7.2.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88

7.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93

7.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93

7.3.2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194

7.3.3 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195

7.3.4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196

7.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98

7.4.1 土壤的主要特征198

7.4.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198

7.4.3 土壤污染影响评价200

7.4.4 土壤退化影响预测201

7.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02

7.5.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202

7.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遵循的基本原则203

思考题与习题205

8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06

8.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总论206

8.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206

8.1.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06

8.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筛选207

8.1.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敏感区208

8.1.5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209

8.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210

8.2.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210

8.2.2 社会经济效果211

8.2.3 对拟建项目的需求分析212

8.2.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分析212

8.2.5 收人分配的合理性213

8.2.6 承受能力分析213

8.2.7 美学及历史学环境影响分析214

8.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14

8.3.1 确定评价目的和范围214

8.3.2 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214

8.3.3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评价215

8.3.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15

8.3.5 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215

8.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15

8.4.1 专业判断法215

8.4.2 调查评价法216

8.4.3 费用—效益分析法218

8.4.4 费用—效果分析法221

8.4.5 环境经济学方法222

思考题与习题224

9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25

9.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225

9.2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要求226

9.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226

9.3.1 按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分章的编排要点227

9.3.2 按环境要素分章的编写要点234

9.4 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235

9.4.1 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236

9.4.2 环境质量评价地图236

9.4.3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普通图237

9.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与报告表238

9.5.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238

9.5.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38

参考文献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