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研究 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研究 理论与实践
  • 胡钦太,胡小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731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教育学-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研究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研究概述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问题2

三、研究框架4

第一章 教育传播研究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融合7

第一节 教育传播研究的概念与特点7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7

二、教育传播的特点8

第二节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历程脉络8

一、教育传播学的兴起8

二、教育传播研究的历史发展9

第三节 信息技术影响教育传播研究12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传播内容的影响12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传播方式的影响12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传播者的影响13

四、信息技术对教育传播观念的影响14

第二章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15

第一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结构15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15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16

三、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阶段17

第二节 传统的经典教育传播模式18

一、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18

二、教育传播学模式及其构建20

第三节 教育传播模式研究新发展23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传播模式研究的影响23

二、信息环境中教育传播模式的新发展24

三、信息化背景中教育传播模式的评价29

第三章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的主体与客体31

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的主客体关系31

一、信息时代师生关系的特征31

二、信息时代师生关系的发展32

三、信息时代师生关系的转变34

第二节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特征分析37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37

二、从“填鸭”走向聆听39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0

第三节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特征分析42

一、信息技术赋予学生信息民主权42

二、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6

三、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伦理规范47

第四节 教育传播中的参与者分析51

一、信息时代教育传播中的参与者51

二、教育传播中各种参与者的协调52

第四章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的信息与媒体54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及传播方式54

一、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内涵概述54

二、教育信息传播中的熵和冗余60

三、各种教育系统中的信息传播方式61

第二节 信息时代教育信息资源的新特征62

一、教育资源建设朝数字化发展62

二、教育资源的信息孤岛困境63

三、解除信息闭塞现象的应对策略65

第三节 信息时代教育信息的编译与解读65

一、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符号65

二、信息时代教育信息的符号化67

三、消解误读:师生对信息的双向理解69

第四节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媒体新类型71

一、教育传播的大众化和分众化71

二、教育传播媒体的新发展72

三、教育传播新媒体的应用74

四、教育传播新媒体的选择78

第五节 信息素养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79

一、信息时代教育信息的新变79

二、教育传播视角下的信息素养81

三、教育传播语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84

四、教育传播视角下的媒体素养85

五、教育传播语境下的媒体素养教育88

第五章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的效果与优化90

第一节 教育传播效果研究新动向90

一、经典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90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和表征91

三、教育传播效果研究的走向91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测量新方法93

一、传统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估93

二、新时期教育传播效果评估方法95

三、优化新时期的教育传播效果评估96

四、教育传播效果的反馈及其意义98

第三节 教育传播数字鸿沟新现象99

一、知识沟理论的历史缘起100

二、数字鸿沟的三个层次100

三、改善数字鸿沟的传播对策101

第四节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新理念10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103

二、新时期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103

三、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研究的新发展104

四、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途径105

第六章 教育电视媒介生态系统与环境分析107

第一节 教育电视的媒介生态概况107

一、媒介生态等核心概念界定107

二、国内外媒介生态学研究概况110

三、教育电视媒介生态研究现状114

第二节 教育电视生态系统分析115

一、教育电视的原生态115

二、教育电视的生态位分析120

三、教育电视种群及关系124

第三节 教育电视外部生态环境分析128

第七章 青少年信息鸿沟及其扶贫策略探讨130

第一节 青少年信息扶贫研究的概况130

一、相关术语内涵分析130

二、青少年信息扶贫概况133

第二节 青少年信息鸿沟的调查分析137

一、公共信息资源鸿沟137

二、校内信息资源鸿沟143

三、信息素养鸿沟147

四、其他调查发现155

五、青少年信息鸿沟原因探讨157

第三节 青少年信息扶贫的策略分析158

一、弥合校内信息资源鸿沟的策略159

二、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公共信息资源扶贫161

三、培养青少年信息素养,实现信息减贫164

四、广东乡村青少年数字机会中心的构建168

第八章 网络科教电视传播效果分析与优化173

第一节 网络科教电视传播研究的概况173

一、网络科教电视传播研究背景173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175

第二节 网络科教电视节目收视现状调查178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178

二、大学生受众分析179

三、网络电视科教节目收看行为现状分析181

第三节 网络电视科教节目的传播效果分析185

一、网络电视科教节目传播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185

二、案例分析:中国网络电视台科教台科教节目《探索…发现》192

三、传统电视科教节目与网络电视科教节目传播效果的差异196

四、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电视科教节目传播效果分析结论198

第四节 网络电视科教节目效果的优化策略199

一、科教节目应改善自身的发展模式199

二、网络电视应为科教节目提供良好的传播平台201

三、加强科教节目在大学生受众中的宣传作用202

第九章 网络教育社会互动模式与效果分析204

第一节 网络教育中的社会互动现象概况204

一、SNS网站发展现状及教育应用204

二、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要点207

三、基于受众理论研究教育类SNS网站209

第二节 网络教育中的社会互动模式分析210

一、现有网络媒体传播模式的梳理210

二、SNS应用于教育的传播模式研究216

第三节 网络教育中社会互动现状调查224

一、问卷与访谈的设计和实施224

二、教育类SNS网站受众行为分析225

三、对教育类SNS网站用户的深度访谈239

第四节 网络教育社会互动效果因素分析246

一、影响因素的分布和效果246

二、建议的改善措施248

第十章 农村学生网络成瘾分析与干预对策250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中成瘾问题的研究概况250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探讨251

二、常见的网络成瘾类型251

三、网络成瘾成因的探讨252

四、网络成瘾对生活的影响253

五、网络成瘾的鉴别标准254

六、网络成瘾的干预对策研究255

第二节 农村学生网络使用的现状调查256

一、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257

二、农村初中生个体特性数据分析257

三、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行为分析259

四、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的特点分析261

第三节 农村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263

一、个人因素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264

二、家庭因素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266

三、学校因素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269

四、传媒因素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271

第四节 农村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对策272

一、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媒体辨识能力272

二、提升农村初中生的媒体使用技能275

三、促进网络环境中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276

总结278

一、研究结论278

二、研究创新280

三、后续研究280

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