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范方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397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戏曲改革-研究-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清末社会的时代变局及戏曲改良1
一 西学东渐下的清末中国社会的时代变局1
二 “大历史观”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视野8
三 跨文化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19
上编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与“戏曲改良”的提出37
第一章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和“文学革命”的提出37
第一节 “近代”何谓以及划定“近代”的标准37
一、“近代”在中西词源学上的分野及“古代—中古—近代”的三段论在西方语境中的时间意识37
二、西方社会历史划段中的“古代—中世纪—近代”三段论模式40
三、划定“古代—中世纪—近代”时代分段的标准43
第二节 清末中国社会发生近代转型的内在根源49
一、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49
二、西方近代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状况53
第三节 清末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下的“文学革命”的提出57
一、十九世纪中后叶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57
二、近代“文学革命”的提出64
第二章 “诗界革命”:以真精神熔铸新意境69
第一节 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及十九世纪中叶“革新诗歌”的先声69
一、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69
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诗言志”说73
三、龚自珍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革新诗歌”80
第二节 “诗界革命”:以新精神熔铸新意境91
一、“诗界革命”的前后分期91
二、“诗界革命”的宗旨:用“新精神”熔铸“新意境”94
第三节 王国维的新“意境论”与“诗界革命”的“新精神熔铸新意境”99
一、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发展线索101
二、王国维对于中国传统“意境论”的改造103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论”批评对于西洋诗学学术范式及新学语的吸纳105
第三章 “文界革命”: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114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中的“文以载道”传统及“文界革命”的提出114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诗文相杂”观念114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以载道”传统118
第二节 “文界革命”的宗旨: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128
一、“文界革命”的提出128
二、“文界革命”的“新文思”138
三、“文界革命”的“新文体”150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用新观念缔造“新小说”162
第一节 “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及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162
一、“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162
二、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166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之宗旨:以新观念再造新小说170
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新观念170
二、引外来新思想熔铸中国国民意识175
第三节 “小说界革命”与清末小说创作的实绩180
一、“小说界革命”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181
二、清末“谴责小说”兴起、繁荣的原因及其所受的“小说183
第五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宗旨与途径187
第一节 戏曲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特殊定位及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187
一、戏曲的缘起及早期流变188
二、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及“戏曲改良”的必要性191
第二节 “以新思想移植于本国”: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及宗旨196
一、“戏曲改良”的目的196
二、“戏曲改良”的核心思想200
第三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具体路径205
一、师法莎士比亚等英国文豪开中国戏曲改良之先风205
二、师法伏尔泰等法国思哲开中国戏曲改良之道路208
下编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及主要内容216
第六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216
第一节 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及对清末“戏曲改良”的示范意义217
一、欧榘甲写作《观戏记》的缘起217
二、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221
第二节 陈独秀《论戏曲》的戏曲改良主张226
一、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文体性质的理论界定226
二、陈独秀《论戏曲》对戏曲有益功用的理论说明228
三、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改良的具体建议230
第三节 柳亚子、陈佩忍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对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的理论宣传与政治鼓动236
一、柳亚子与《〈二十大舞台〉发刊词》237
二、陈佩忍与《论戏剧之有益》240
第七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戏剧创作246
第一节 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戏曲创作剧目246
一、清末“戏曲改良”中的传奇曲目246
二、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杂剧剧目251
三、清末“戏曲改良”中的地方戏剧目255
第二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的时代内容和进步意义260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颂扬260
二、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的讴歌262
三、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西方列强凌辱中国的控诉264
四、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妇女解放的提倡268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引入“西法”的改良尝试270
一、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异域戏剧题材的引入270
二、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西洋戏剧写作技法的引入273
第八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舞台实践279
第一节 汪笑侬与“时装新戏”改良280
一、立志改良旧戏的“伶圣”:汪笑侬的传奇戏剧人生280
二、《瓜种兰因》:汪笑侬“时装新戏”的样板282
三、汪笑侬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联291
第二节 夏月栅、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改良戏剧295
一、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295
二、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潘烈士投海》296
三、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黑籍冤魂》299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304
一、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的改良与创新305
二、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308
第九章 清末“戏曲改良”对外国戏剧的译介313
第一节 林纾对于英国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翻译313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及时代意义314
二、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初衷323
三、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具体内容325
第二节 王国维对于德国近代戏剧的译介337
一、王国维对于德国戏剧文豪希尔列尔、格代的译介338
二、王国维对于德国剧作家海别尔的译介342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对于外国戏剧作品的翻译347
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所翻译的有代表性的外国戏剧作品347
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翻译外国戏剧作品的意义353
结语 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及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历史性出场361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361
二、“春柳社”的成立及其戏剧改良主张与清末“戏曲改良”之间的关系371
三、“春柳社”《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的公演: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新声初啼382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393
一、戏曲作品及史料汇编393
二、中外论著395
三、报刊杂志与论文397
后记398
热门推荐
- 3691875.html
- 2057581.html
- 2652665.html
- 2043954.html
- 3540130.html
- 135976.html
- 2431745.html
- 2301004.html
- 1092357.html
- 1273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5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7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3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