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 鼎盛与革新 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少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56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唐代-普及读物;文化史-中国-宋代-普及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 鼎盛与革新 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概述 5
第一章 宗教与学术17
第一节 隋唐佛教的传播17
一 隋唐佛教概说17
二 佛教宗派19
三 佛经的翻译和撰述23
四 密教与藏传佛教24
五 高僧与名刹29
六 佛学的中土化30
七 禅学的兴盛32
八 禅宗高僧34
九 禅与士大夫生活38
十 禅对文学艺术的渗透40
第二节 三教融合与新儒学的展开44
一 三教交融44
二 道教地位的提高47
三 佛学的隆盛与排佛50
四 三教互动与新儒学的展开52
第三节 宋明理学55
一 唐代的儒学复兴55
二 宋代的新儒学58
三 理学的流派59
四 理学的思想与精神60
五 北宋五子63
六 陆九渊和鹅湖之会68
七 元代理学73
八 明前期理学76
第四节 朱熹与王阳明79
一 朱熹79
二 《四书章句集注》及其影响83
三 王阳明86
第二章 文学的全面繁荣93
第一节 唐宋古文运动94
一 古文与骈文94
二 韩愈和柳宗元95
三 唐代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97
四 宋代古文运动和“文以载道”99
第二节 唐诗101
一 诗歌的繁荣101
二 唐诗的时代风貌104
三 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审美影响104
四 唐代诗歌的演变105
五 著名诗人108
六 宋代诗坛的新变115
第三节 曲子词116
一 曲子词116
二 词的兴起和鼎盛117
三 著名词人和词的几度创新119
第四节 小说和说唱文学127
一 传奇127
二 变文128
三 话本129
第五节 杂剧和南戏132
一 元杂剧133
二 南戏138
第三章 艺术141
第一节 恢弘雄浑的唐代艺术141
一 唐代书法141
二 唐代的绘画151
三 雕塑与石刻159
四 音乐和舞蹈164
第二节 崇尚意趣的五代、两宋艺术171
一 五代绘画171
二 宋代画院与文人学士画175
三 崇尚意趣的五代、两宋书法191
第三节 以古为雅的元代至明代前期书画艺术196
一 元至明前期的书画艺术196
二 赵孟頫的书画艺术及其影响197
三 以元“四大家”为代表的崇古画风199
四 崇唐宗晋的书法艺术202
五 明代前期绘画“浙派”与“吴派”的对立204
第四章 生活方式207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世界207
一 建筑和居室207
二 茶文化209
第二节 风俗娱乐212
一 赏牡丹212
二 送别折柳213
三 下棋215
第三节 唐代社会生活中的女性217
一 女性的立世精神217
二 一代女皇武则天219
三 女性之美220
四 开放的大唐女性222
第五章 经史学术与学校教育225
第一节 经史之学与相关辅助学科225
一 经学的演变225
二 唐初官修史书228
三 刘知几的《史通》230
四 杜佑的《通典》231
五 宋元史学名著232
六 地方志与金石学234
七 类书的编纂236
八 目录学238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241
一 唐宋教育概观241
二 唐宋的科举考试243
三 官学245
四 国子监246
五 范仲淹与王安石247
六 私学251
七 蒙学的发展252
八 宋代蒙学的课本与教学253
第三节 书院的兴盛257
一 讲学的场所257
二 书院教育体制259
三 思想的摇篮261
四 宋明理学对书院的影响262
五 北宋六大书院263
第四节 理学家的伦理教育267
一 聚众讲学的伦理教育267
二 针对社会的伦理教育268
三 蒙学教育中的伦理观268
四 淡泊功名,为人师表269
第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271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271
一 草原、戈壁上的丝绸之路273
二 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274
三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276
四 西行取经的高僧277
第二节 长安与敦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281
一 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长安281
二 东西文化交流的驿站——敦煌285
第三节 与东亚国家的文化交流287
一 与日本的文化交往287
二 与朝鲜的文化交往292
热门推荐
- 1505931.html
- 3904848.html
- 2047808.html
- 2645986.html
- 2777079.html
- 3336516.html
- 3560360.html
- 1924338.html
- 1689639.html
- 1169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8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4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0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