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学论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学论集
  • 张学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76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心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学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代篇3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3

一 西方关于身心关系的几种典型理论3

二 斯宾诺莎的身心合一论6

三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7

四 简短的结论21

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22

一 儒家三统并建22

二 修德27

三 明经29

四 经世致用31

五 未来实学的结构34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39

一 道德理想主义39

二 普遍和谐44

三 自律原则和内在超越46

四 儒家的价值次序48

程明道之“生之谓性”及其歧解52

一 “生之谓性”详解52

二 程明道思想的特点63

牧隐李穑儒学思想的渊源与特点66

一 稼亭、牧隐与金华之学的关系66

二 牧隐与朝鲜性理学72

三 牧隐性理学的主要内容74

从《圣学十图》的结构看李退溪的学问观81

一 圣学十图的结构81

二 从《圣学十图》看李退溪的学问观94

王阳明思想的逻辑展开97

一 不同的圣人,不同的作圣之功97

二 立诚:知行合一与养未发之中99

三 经宸濠、忠泰之变,良知之说出102

四 人心是天地发窍处105

王阳明致良知中道德和知识的结合108

一 王阳明与朱熹的分歧108

二 致良知学说中道德和知识的结合111

三 致良知学说对陆九渊和朱熹的综合119

四 道德和知识的结合在现时代的意义120

王阳明的实践的良知学与牟宗三的良知坎陷123

一 王阳明的实践的良知学123

二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126

三 王阳明与牟宗三的比较134

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论析138

一 引言138

二 “万物一体”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139

三 爱万物与合理取用万物142

四 两种诠释方向146

五 王阳明是否人类中心论者149

论刘蕺山“慎独”之学152

一 独体与慎独152

二 意与诚157

三 性与气质161

现代篇167

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大学》释义的辩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167

一 对儒家根本精神理解上的一致167

二 对“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170

三 在致知方向上的不同看法174

从熊十力的本体观看其量论未造出之由181

一 熊十力哲学的总体特点:本体论与价值论合一181

二 熊十力的实践观:体认本体只能用证悟184

三 《量论》之构想及未作出之由190

贺麟新心学——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次尝试196

一 生平与著作简述196

二 学术渊源200

三 儒学发展的设想205

贺麟的“新心学”210

一 心即理210

二 心物合一214

三 心性合一216

四 体用合一218

五理想唯心论222

六 “新心学”的历史背景224

贺麟的新心学与黑格尔、康德229

一 贺麟与黑格尔229

二 贺麟与康德236

贺麟与费希特、谢林242

一 贺麟与费希特242

二 贺麟与谢林247

贺麟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与改造254

一 《致知篇》与“致良知”254

二 身心平行论与知行合一256

三 “从永恒的范型下观认事物”与“理观法”259

四 数学方法与逻辑演绎263

贺麟前期思想的特点267

一 儒学的艺术化267

二 儒学的理性化272

三 儒学的多元化279

贺麟的文化哲学284

一 文化的本质284

二 精神的地位287

三 文化的类型289

四 文化吸收的方针292

贺麟的知行合一新论297

一 破斥独断论,为行为寻求坚实的知识基础297

二 知行合一新解299

三 意识→理念→理则,归于黑格尔的逻辑学306

简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一般与特殊309

一 《老子》309

二 名家和荀子311

三 玄学313

四 道学315

张岱年思想的特质与名称322

一 文化上的综合与哲学上的综合322

二 分析与综合325

三 “理想”与“物本”329

四 “物本”与“唯物”332

怀特海与张岱年早期著作中的“事”概念336

一 “事”之意义336

二 “事”与“元素”340

三 “理”与“永恒客体”345

论牟宗三的“呈现”350

一 “呈现”得以发生的本体350

二 “呈现”的动力354

三 “呈现”的方式357

四 “呈现”的结果360

现代心学双峰贺麟和牟宗三本体方法的比较364

一 本体364

二 方法370

三 贺、牟与未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建构374

从“云门三句”看牟宗三哲学的诠释点377

一 “截断众流”句:道德的纯粹与践行的展开377

二 “涵盖乾坤”句:美学的欣趣与实证的认知381

三 “随波逐浪”句:纵贯下落与纵中有横385

后牟宗三时代本体与诠释的一个可能方向389

一 本体:一种新的设定389

二 诠释:对本体的开显3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