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球系统科学 中国进展·世纪展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述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2479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229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12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球系统科学 中国进展·世纪展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地球系统科学1
0-01地球系统·全球变化1
(a)全球变化&叶笃正1
(b)全球变化&林海3
地球系统科学&符淙斌4
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与发展的新走向&张志强5
地球科学发展趋向&调研组13
地球的自组织&林传仙17
陆地系统科学&黄秉维19
全球构造&李廷栋23
全球能量和水循环&林海24
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陈泮勤25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陈泮勤26
天地生相互关系&任振球28
全球地学断面计划&吴功建29
全球古环境变化&张兰生31
全球古环境变化及其天文成因&任振球33
月亮与自然灾害&任振球34
全球变化敏感带&符淙斌35
冰期天文理论&周尚哲36
温室气体与全球增暖&陈泮勤37
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张青松39
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谢自楚41
中国的全球变化&陈泮勤43
全球环境变化信息系统&布和敖斯尔44
0-02日—地空间环境·行星地球学46
射电物理学&吴京生46
空间电磁环境&杨少峰48
空间物理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王乃权51
日地关系&杨少峰52
日冕物质抛射&王水54
太阳风加速机制&魏奉思55
近太阳区的元素分馏&王道德57
太阳星云的化学分馏&林杨挺58
磁层物理&刘振兴60
磁层亚暴&刘振兴61
磁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濮祖荫63
磁层等离子体混沌现象&濮祖荫64
磁场的湍动重联&濮祖荫65
地球磁层中的磁场重联&刘振兴65
地球磁层离子源&史建魁 刘振兴67
电离层E层不均匀结构&陈培仁69
大气行星波在电离层—热层中的表征&陈培仁70
等离子体彗尾&王水71
低纬导管哨声&王水72
天体化学&欧阳自远72
地球环境中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易惟熙76
天文地球动力学&郑大伟77
地球排气作用&杜乐天79
比较行星地质学&欧阳自远80
外行星地质学&王道德82
月球地质学&欧阳自远83
地球流体动力学&郭国章85
铁陨石的镍铜分类&王道德87
南极陨石&王道德88
1地球信息科学90
1-01全球定位·对地观测90
对地观测&国家遥感中心90
对地观测促进持续发展&国家遥感中心93
全球定位系统&王广运96
空间大地测量学&沈镜祥100
动力大地测量学&许厚泽 王广运102
大地水准面&宁津生105
中国空间大地测量&胡建国106
对地定位系统及空间地球动力学&国家遥感中心108
卫星通信与卫星教育&国家遥感中心109
空间信息实时对地定位&李树楷110
卫星多普勒定位&沈镜祥 魏子卿111
差分相位观测定位&沈镜祥 魏子卿113
卫星测高&王广运114
模糊度分解&沈镜祥 魏子卿115
监测网的拟稳平差&周江文117
空间开发与环境探测&国家遥感中心117
空间环境探测小卫星&都亨117
地球观测系统计划&董超华118
图像信息工程学&李德仁120
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张祖勋122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钱曾波123
大气光学信号&王庚辰124
大气辐射传输&黄润恒126
大气光电信号&周诗健127
周跳检测和修理&沈镜祥 魏子卿128
跨接法影像匹配&张祖勋129
一维核线几何理论&张祖勋130
1-02地图132
信息流与地图学&陈述彭132
地图感受&高俊137
地图信息感受&廖克138
地图的空间认知&高俊139
地图扫描数字化&任伏虎140
地图概括&李方142
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王家耀 翟京生144
地图模式识别&杨启和 黄文骞146
地图的变革&陈子坦150
制图领域专家系统&吴忠性153
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华一新154
国家地图集编辑制版系统&廖克156
制图综合专家系统&王家耀 武芳157
有声地图系统&田德森160
遥感分类图制图综合&周春平161
1-03遥感信息与分析162
遥感信息机理&童庆禧162
定量遥感理论&金亚秋164
地物目标的全极化散射&金亚秋166
成像光谱遥感&郑兰芬 王晋年167
红外遥感&崔承禹169
热红外多光谱遥感&童庆禧等170
星载雷达对地观测&郭华东172
机载雷达对地观测&郭华东174
毫米波、亚毫米波遥感&张俊荣175
气象微波雷达&赵柏林178
激光雷达大气遥感&邱金恒178
高光谱分辨率植被遥感&浦瑞良180
植被二向性反射&李小文181
地物频谱&夔中羽184
飞行标定和大气修正&孙毅义187
卫星图像应用处理技术&戴昌达 刘之生188
电磁波信息复合与参数反演&吕斯骅 朱允伦190
气象卫星大气探测和环境遥感&范天锡191
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可视化&王大昌 董超华192
气象卫星定量遥感反演&黎光清194
气象卫星图像信息处理&刘玉洁196
1-04遥感监测与应用199
遥感信息的开发应用&陈述彭199
全球水循环的遥感监测&许健民203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周成虎205
土壤水分的微波遥感监测&孙利国206
林业遥感&方有清207
森林红外遥感&方有清209
植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戴昌达210
热带雨林生境遥感&关履基211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徐瑞松212
油气资源遥感&魏俊超214
油气资源遥感地球化学勘探&丁暄216
烃类微渗漏&丁暄218
遥感岩石学&魏俊超220
热红外遥感地质&葛碧茹222
雷达地质学&郭华东223
城市遥感&陈丙咸 吴敏225
城市人口遥感估算&汪慧慧227
1-05地理信息系统228
地球信息机理&陈述彭 何建邦 励惠国228
地理系统工程&张超231
空间信息系统与技术&陈芳允 杨照德232
对地观测集成技术&李树楷235
地理信息系统&何建邦 钟耳顺237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马蔼乃240
全球数据与信息系统网络&李胜强242
面向目标的地理信息系统&承继成 贺建忠 李琦247
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承继成 李琦 李京251
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钟耳顺251
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功能&钟耳顺253
地学统计方法—克立格&邵雪梅255
多元、多维复合数值分析&李树楷256
地理现象的分形测度&陈涛 陈文惠258
空间数据融合技术&马明栋262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张犁263
三维数字成像&刘海燕265
误差及其传播规律&张明金265
地理模拟分析语言&周学政267
全球陆地1公里分辨率AVHRR数据集&许健民268
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刘纪远269
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张友静271
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李雪 布和敖斯尔273
城市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陈军274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苏亚芳277
城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邵全琴278
投资环境信息系统&苏亚芳281
区域信息系统&秦耀辰282
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信息系统&王劲峰284
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吴炳方287
洪水模型的可视化计算&赵士鹏290
2岩石圈·地质学291
2-01岩石圈构造·区域构造291
板块构造&郭令智等291
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复合体系&郭令智等294
碰撞大地构造学&舒良树 郭令智297
壳体大地构造学&陈国达299
显微构造地质学&刘瑞珣301
岩石圈地幔&从柏林 翟明国304
地幔蠕动热能聚散&徐青307
构造波浪干涉带&王战310
新四面体理论&王战311
地块的吊筛式摆动&王战314
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构造&王清晨 从柏林315
A型俯冲与前陆盆地&马瑞士等317
早期大陆地壳的性质和演化&钱祥麟320
岩体结构力学&孙广忠322
块片构造和薄皮构造&孙岩324
活动构造&邓起东325
平衡剖面&卢华复等328
伸展构造&李成 王良书329
(a)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常承法331
(b)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构造及其演化&李廷栋 吴功建 肖序常334
攀西古裂谷地质&从柏林 吴根耀337
攀枝花—西昌被动“活动”古裂谷带&滕吉文339
澜沧江结合带&方润森 范健才342
浙闽结晶基底的组成和构造演化&兰玉琦345
2-02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作用346
地球深部物质科学&侯渭 谢鸿森346
地球内部流体&刘若新349
地幔运动&孙荀英352
幔源花岗岩&周新民353
地幔热缕与岩浆起源&梅厚钧353
花岗岩类物质来源&刘昌实355
花岗岩三级成因分类&王联魁356
花岗岩液态分离&王联魁359
花岗岩高温高压实验&王联魁360
岩浆作用过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白正华361
岩浆过程微量元素间的函数关系&万渝生363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沈其韩364
混合岩和混合岩化作用&程裕淇368
高压低温变质作用&游振东370
变质反应&刘树文372
造山变质作用&庄育勋374
很低温变质作用&张立飞376
超高压变质作用&董申保378
区域变质过程中的P-T-t轨迹&董申保380
P-T-t轨迹及动力学&刘树文382
变质地质学&张寿广383
非平衡态热力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李兆鼐 张招崇386
岩石化学&从柏林387
火山岩岩石化学&从柏林388
次火山岩&周金城38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格局&王德滋390
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火山带&吴利仁391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系&吴利仁393
南极洲南维多利亚地区过渡型变质岩与地球化学&蒋寄云 宋云华395
南极洲南维多利亚地区橄榄&辉长岩 蒋寄云 肖金凯 马昌和397
2-03成矿作用·矿物399
超大型矿床&涂光炽399
矿床的成矿系列&陈毓川402
矿床模式&裴荣富404
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406
幔—壳复合成矿&尹汉辉408
花岗岩热水铀矿&王联魁410
稀碱元素岩浆、热水成矿&郑绵平 刘杰411
黑色岩系与成矿作用&范德廉412
生物成矿作用&李任伟414
改造成矿作用及改造矿床&王秀璋415
稀土碱土氟碳酸盐晶变系列矿物晶体化学&杨主明418
多金属结核&李廷栋420
富钴锰结壳&潘家华 李廷栋421
花岗岩型铀矿&杜乐天421
中国稀土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张培善422
白云鄂博矿床矿物学&张培善424
粘土—有机复体&郑洪汉426
结构光性矿物学&叶大年427
碱交代作用&杜乐天429
幔源氦在沉积壳层的工业储集&徐永昌430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卢焕章431
柯石英&从柏林 王清晨433
礁硅岩套&陈先沛434
硅岩&唐世荣 王东安435
硅岩及其成因&高计元437
尼日利亚石及其晶体结构&王奎仁438
张衡矿&王奎仁439
岩溶矿床&林玉石 袁道先440
油气盆地地热研究&王良书 李成442
2-04盆地分析·沉积作用·沉积矿床444
层序地层学&李思田444
古陆再造&李翔 王鸿桢446
生态地层学&殷鸿福 童金南447
事件地层学&刘本培450
热水沉积&陈先沛451
冷涡沉积&申顺喜452
风暴沉积&孟祥化453
煤岩学&韩德馨 任德贻455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王先彬458
陆相生油&范璞 马柯阳460
内源盆地沉积&葛铭461
盆地模拟&张渝昌462
盆地分析&柯保嘉464
多级盐湖盆地成矿模式&郑绵平 齐文466
青藏高原盐湖&郑绵平 张发胜468
青藏高原盐湖成盐期&张彭熹470
柴达木盆地盐湖&张彭熹470
盐境地质生态学&郑绵平 高炳奇471
铯硅华矿床&郑绵平 刘杰472
2-05地质年代学·地质灾害474
C14年代学&沈承德474
太阳系物质同位素年代学&陈永亨475
第四纪沉积物测年&沈承德477
突变气候事件&易惟熙 沈承德479
宇宙射线成因核素&易惟熙 沈承德481
岩石漆测年&陈静生 施俊法483
化石钟&孙关龙484
化学化石&孙关龙485
中国震旦系&刘鸿允487
中国古地理图&刘鸿允488
地质灾害&胡海涛490
地球整体构造变动及其动力学&马宗晋491
地质异常&赵鹏大498
区域地壳稳定性&胡海涛499
地下水网络&胡海涛501
“安全岛”&胡海涛502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孙玉科503
降雨与流域产沙&王治华504
大型滑坡的卫星监测&王治华504
2-06地学实验技术·数学地质505
地壳分层模式&叶发广505
定量岩石学&倪志耀508
分子地层学&李任伟510
大陆科学钻探&刘广志511
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谢鸿森512
高温高压实验技术&曾贻善513
矿物材料&陈丰515
矿物物理&陈丰517
数学地质&赵鹏大519
地质体数学特征&赵鹏大521
地质数学模拟&唐春景523
火成岩岩石学数据库&尚如相524
固体矿产成矿预测系统&陈毓川526
三维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527
当代地质编图&李廷栋528
3地球物理学530
3-01地球物理530
地球物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530
综合地球物理&刘光鼎 郝天珧533
环境地球物理学&张立敏535
实验地球物理学&王子潮 白武明537
浅层地球物理工程&刘光鼎 常旭53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前沿技术领域&熊翥539
复杂介质结构勘探&王妙月541
岩石圈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滕吉文 张中杰542
青藏高原的复杂岩石圈结构&滕吉文543
南极地球物理研究&孔祥儒545
地下电磁波法&吴以仁546
电磁震耦合效应&刘洪547
电阻率层析成像&白登海548
3-02地磁·重力·地热549
岩石磁学&魏青云549
磁性大地构造学&魏青云550
考古磁学&魏青云552
磁性矿物学&魏青云552
环境磁学&俞立中554
地磁生物学&曾治权等555
地电磁场探测&何继善557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朱日祥559
大地电磁测深&孔祥儒560
地球内部电磁感应与壳内高导层成因&孔祥儒561
岩石磁学与古气候&朱日祥562
地球重力场模型&宁津生562
重力场反演、均衡与板块活动&刘元龙563
坑道重力测量与重力梯度测量&刘元龙565
微重力测量学&王谦身566
地球深部地热研究&汪集旸567
地热能资源&任湘568
地热能开发利用&地学部570
低温地质温度计&周中毅571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热史&薛爱民572
地热与全球变化&汪集旸574
3-03地震勘查与预报575
新构造学&丁国瑜575
现代板块运动模型&王仁576
板块构造运动的驱动力&王仁579
中国的活断层&丁国瑜582
中国大陆及其海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宋仲和等583
地震预测&陈颙586
地震层析成像&刘福田588
地震前兆&张国民589
反射地震学&马在田590
岩性地震勘探&黄绪德591
岩石圈的人工地震探测&袁学诚 白星碧593
二维地震链内插&俞寿朋595
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和岩石力学&张流596
岩石断裂力学&陈颙597
岩石破坏实验&陈颙598
岩体破裂声发射&马瑾599
古地震学&丁国瑜600
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陈颙602
介质各向异性与油气探测和地震预报&张中杰 滕吉文602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动&张中杰 滕吉文604
遥感地震预报&邓明德605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黄绪德607
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强祖基等608
地震气体地球化学测试&孔令昌 陶京岭 李秋珍610
4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612
4-01地球化学612
地球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中国地化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612
环境地球化学&涂光炽 洪业汤617
低温地球化学&涂光炽618
纳米理论与地学&章振根620
幔汁地球化学&杜乐天622
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环境&蒋九余623
地球化学热力学&张哲儒624
地球化学动力学&张哲儒626
地球化学过程的协同系统&林传仙627
地球化学系统的自组织、自相似与自相关&孟宪伟 窦明晓 张晓华628
构造地球化学&黄瑞华 陈国达631
矿床地球化学&於崇文632
生物地球化学&范璞 应光国635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王将克637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章申638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徐永昌640
石油地球化学&范璞 李景贵642
天然气地球化学&徐永昌 刘文汇644
天然气资源&中国科学院地学部645
纳米矿床学&章振根 姜泽春647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赵振华649
气体地球化学&王先彬650
温室气体地球化学&陈践发652
有机地球化学&傅家谟 盛国英654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傅家谟 盛国英656
吸附与解析的地球化学作用&王玉荣658
岩石矿物风化过程中CO2的吸收和释放&朴河春 刘广深659
环境界面地球化学&万国江660
第四纪地球化学与环境&文启忠 耿安松661
水—岩作用地球化学&于津生663
岩溶地球化学&袁道先665
水热溶液中配合物实验&王玉荣666
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原理&万国江667
区域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李家熙 吴功建669
全球地球化学基线值&陈静生 施俊法669
地球表层固氮作用与脱氮化作用&朴河春 洪业汤671
4-02同位素与实验地球化学672
同位素地球化学&于津生672
多元同位素体系&朱炳泉674
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王先彬676
同位素动力学&于津生678
锶同位素地层学&于津生等679
花岗岩同位素&王联魁680
同位素地质学&许荣华681
天然气水合物&朱岳年 孙成权682
天然气中氦氩同位素&刘文汇 徐永昌683
实验地球化学&赵斌685
构造地球化学(构造与成矿)模拟实验&吴学益686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体系&赵振华688
趋磁细菌&贾蓉芬689
地球化学填图&谢学锦691
化学定时炸弹&谢学锦693
中国黄土10Be研究&沈承德694
固体沥青&贾蓉芳697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于津生698
5大气科学701
5-01大气动力学·天气系统·天气预报701
(a)大气科学&林海701
(b)大气科学&洪钟祥705
地球流体动力学和数值模拟&季仲贞 曾庆存706
大气动力学&丑纪范707
大气湍流动力学&周秀骥709
中层大气动力学&黄荣辉710
行星波动力学&黄荣辉712
ENSO动力学&黄荣辉713
大气运动的非线性理论&刘式适715
大气环流的低频变化&何金海716
中层大气物理&吕达仁718
大气雷电物理学&刘欣生722
云与辐射&季国良724
云降水学&胡志晋726
电离层的被动与主动探测&汤克云728
南极高层大气物理学&汤克云730
卫星气象学&许健民732
热带降雨测量卫星&赵柏林733
(a)数值天气预报&朱抱真734
(b)数值天气预报&丑纪范736
大气环流模式&王会军738
大气的可预报性&丑纪范740
长期预报&章基嘉742
天气异常的预报&章基嘉744
5-02气候·气候变迁744
气候系统&符淙斌744
古气候学&陈旭 布科746
气候学及其展望&么枕生748
卫星气候学&方宗义751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黄荣辉753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赵柏林754
中尺度气象学&周秀骥755
自然天气季节&章基嘉756
气候突变&符淙斌757
气候模式&李旭758
气候数值模拟&袁重光760
陆地表面与大气相互作用&季劲钧761
大气环流的遥相关&何金海 徐建军762
平流层过程和太阳变动性&瞿章764
大气臭氧&周秀骥764
暖池及其影响&李克让 周春平767
厄尔尼诺&符淙斌770
南方涛动&王绍武771
亚洲季风&丁一汇772
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何金海 王坚红774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章基嘉776
黄土高原区季风演化&郭正堂 刘东生 安芷生777
全球碳循环&王明星 浦一芬780
大气酸沉降&黄美元781
气溶胶&温景嵩783
气溶胶化学&王明星 杨建亮784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石广玉785
热岛效应&胡隐樵787
6海洋科学789
6-01海洋环境与资源789
海洋地球物理&刘光鼎 郝天珧789
海浪频谱&文圣常790
海浪方向谱&文圣常791
海浪数值预报&文圣常792
海流系统的数值模拟&李荣凤 曾庆存793
全球海平面变化&任美锷796
现代海平面上升趋势与可能影响&施雅风 杨桂山797
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的变化&陈宗镛799
缺氧环境和大洋缺氧事件&范德廉800
海洋环境学&唐永銮801
海洋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张荣华802
夏—冬海气热力遥相关&章基嘉804
海洋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李克让804
热带海洋和全球变化&钱永甫807
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陈代钊808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国科学院地学部810
海洋生物资源&万生811
海洋经济&许启望 吴克勤812
海洋生物工程&吴宝玲 李永棋813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侯文峰813
6-02海洋探测与遥感815
海底声遥测&关定华815
侧扫声纳&关定华817
温跃层声探测&关定华818
海洋边界层探测&关定华818
海面温度场的红外遥感&孙毅义819
海色遥感和大气修正&孙毅义820
海—气、陆—气辐射场遥感&李铁芳821
海水初级生产力遥感&李铁芳822
赤潮遥感监测&李铁芳824
海域马尾藻遥感&李铁芳824
6-03海岸带·大陆架825
西太平洋岛弧、海沟及弧后盆地系统&李永植825
渤海的形成和演化&从柏林 吴根耀827
中国陆架沉积模式&秦蕴珊828
陆架沙漠化&赵松龄829
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拟&沈焕庭 肖成猷 孙介民831
海洋风尘沉积&秦蕴珊833
冲绳海槽的火山沉积和浊流沉积&秦蕴珊834
海底地壳热流&俞普之835
深海钻探&李永植836
海洋动力地貌&王颖837
潮滩沉积动力与沉积相&王颖838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袁友仁839
海洋工程地质&孙玉科841
水下地形地貌遥感&李铁芳843
港湾自净力遥感分析&李铁芳844
中国海岸带开发&钮因义844
海岸侵蚀管理&恽才兴847
海岸带环境遥感&陈晓翔848
海岸与海岛信息系统&陈丙咸 杨成韫849
7陆地系统科学852
7-01陆地水文852
当代水文学的发展趋势&陈家琦852
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刘昌明854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文学中的应用&夏军855
分形分维在水文学中的应用&丁晶856
水体沉积物体质量基准&陈静生 王飞越856
河流水质地球化学&陈静生 王飞越859
水污染遥感&李铁芳861
远距离调水工程&刘昌明861
农业节水&刘昌明863
现代水文地质学&陈梦熊864
环境水文地质学&陈梦熊866
“四水”转化&刘昌明868
地下水-地表水交错带&刘苏峡870
湖泊沉积与气候、环境变化&王苏民 吉磊871
西藏高原湖泊萎缩的遥感图像分析&刘登忠874
青藏高原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程国栋876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周尚哲877
南极冰盖与全球变化&秦大河878
冰芯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姚檀栋879
沼泽的区域分异规律&黄锡畴881
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程国栋882
7-02土壤圈884
土壤圈&赵其国884
土壤学&赵其国886
成壤过程&朱显谟 彭祥林888
全球土壤变化&刘良梧888
土壤系统分类&龚子同890
土壤空间变异&周慧珍891
诊断层和诊断特征&龚子同892
人为土壤·水稻土分类&龚子同893
土壤与温室气体&邢光熹894
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循环&陈铭 谭见安894
植物营养生物工程&曹志洪896
土壤肥力&侯光炯897
现代农业中的肥料问题&曹志洪 李庆逵898
a)土壤侵蚀&周佩华900
(b)土壤侵蚀&侯光炯901
土壤风蚀&陈渭南等90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张宗祜905
土壤侵蚀模型&杨艳生908
区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刘黎明909
土壤退化&吕嘉玺 史学正911
土壤稀土元素的丰度和分布模式&章申912
土壤毒性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顾宗濂913
土壤和土地数字化数学库&龚子同914
土壤资源信息系统&骆国保915
7-03景观生态916
景观生态研究&肖笃宁916
生态学研究网络&赵士洞917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曾江海918
宏观生态学&肖笃宁919
全球变化中的陆地生态系统&张新时922
景观动态模型&苏文贵 常禹928
生物多样性&李博929
草原生态&李博931
草地遥感估产&李博932
高山苔原&黄锡畴934
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李孝芳936
生态交错带&布和敖斯尔938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罗远培940
根际微生态&毛达如941
农业系统中磷循环及磷管理&沈善敏943
土壤氮矿化与固持循环中的“激发效应”现象&沈善敏944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张宪洲945
7-04古生物·人类起源949
古生物学&杨敬之 侯祜堂949
化石居群&王向东950
古遗迹学&朱兆玲951
遗迹化石&杨式溥952
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曹瑞骥 欧阳舒955
晚古生代植物地理区&王楷 李星学956
正笔石目的演化和分类&李积金959
银杏—地质时期残存的活化石&周志炎961
中国古代生物礁&范嘉松962
中国二叠纪海绵动物&范嘉松964
化石沟鞭藻类&何承全 宋之琛965
古孢粉学&宋之琛 欧阳舒967
微体古生态学&杨群968
被子植物的起源&李浩敏969
混生植物群&沈光隆970
华夏植物群&王楷 李星学971
淮南生物群&朱兆玲975
疑源类&尹磊明975
层次进化论&刘第墉976
流阻时空观&刘第墉978
海陆抗建模式&刘第墉981
生物种群疯长与天体黑洞理论&王振堂983
人类起源&吴汝康984
东亚古人类&吴新智987
新石器时代-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傅平秋 倪集众 黄伯钧988
遥感考古&刘树人 宋宝泉990
8区域持续发展995
8-01地理环境995
地球表层学&浦汉昕995
地理环境结构&李春芬996
区域的共性与个性&李春芬998
环境地质学&刘东生 万国江1000
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蔡祖煌1001
地貌系统&尹国康1002
系统—过程地貌学&尹国康1004
山地高原研究&郑度1005
高山生态系统&刘纪远1006
青藏高原的三维地带性&郑度1008
青藏高原自然区划&郑度1009
地貌界限&陈钦峦1011
地貌学史&景才瑞1013
中国的苔原&黄锡畴1015
珊瑚礁地貌&曾昭璇1017
三角洲许世远&陈中原1019
黄河三角洲&高善明 励惠国1020
珠江三角洲史&曾昭璇1022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化&刘东生1024
岩溶学&袁道先1026
岩溶环境系统&袁道先1028
古河道资源&吴忱 赵明轩1030
地下水环境&唐常源1032
8-02环境变迁·灾害防治1034
环境演变&张兰生1034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环境变化&张青松1036
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史培军 李容全1037
大气环境&唐永銮1044
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安芷生等1046
中世纪温暖期&张德二1048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李克让1050
18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周清波1052
干旱及其影响&李克让1055
荒漠化&朱震达1057
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朱震达1059
风沙地貌学&王跃1061
风沙物理学&吴正1063
全球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影响&慈龙骏1065
中国沿海现代地壳垂直运动&黄立人1072
减灾问题&马宗晋1073
科技减灾&林海 史培军1076
减轻自然灾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1079
灾害学&唐邦兴 郑霖1081
天灾群发成因&汤懋仓1084
泥石流&杜榕桓1085
泥石流防治&杜榕桓1086
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郑宝山1087
化学元素循环异常的改善与健康&王五一1089
地理生态系统的生命元素制图&朱文郁1090
硒的生态循环&侯少范1091
医学地理学&方如康1093
8-03土地·人口1097
土宜科学&林培1097
土地资源学&石玉林1098
土地资源制图与评价&石玉林1099
土地科学&朱德举1100
土地类型&申元村 赵松乔1102
土地评价&倪绍祥1103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刘纪远1104
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石竹筠1105
生态农业&侯光炯1107
持续农业&程序1108
农业持续发展&赵其国1109
持续土地经营管理&林培1110
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线&胡焕庸 方如康1111
中国八大人口区&方如康1113
环境人口容量&方如康1114
人口发展和生态环境&胡焕庸 严正元1115
人地关系发展规律&胡兆量1116
人口承载力&郑振源1117
农业区划&周立三1119
8-04人地关系协调发展1120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联串系统&赵松乔 申元村1120
PRED协调发展&毛汉英1122
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张兰生1123
空间的集聚与扩散机制&胡序威1124
区域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宁大同 邓春朗1125
区域持续发展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陆大道 毛汉英1127
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石玉林 赵训经1129
中国的资源潜力&地学部1130
黄河水资源&赵业安 潘贤娣1137
水质转化&汤鸿霄1144
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虞孝感 陈雯1149
长江沿江地区持续发展&虞孝感 陈雯1153
南水北调与持续农业&刘昌明 由懋正1157
黄河流域整治与流域开发&地学部1159
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地学部1160
新疆区域发展&石玉林1162
人类圈&陈之荣1163
地域分异规律&胡兆量1164
地域分工&董锁成1165
距离衰减规律&胡兆量1169
核心—边缘理论&许学强1170
城市社会区&许学强1172
城市意象空间&许学强1174
沙产业&刘恕1175
配方耕作&毛承业1179
地理建设&陈育峰1181
地名学&杜祥明1182
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化&曾世英 杜祥明1183
历史地理学&侯仁之1185
附录1188
1.地球系统科学外文参考文献选辑(1996~1997)1188
2.地球系统科学有关因特网址选录1210
3.CEOS对地观察卫星(1991~2014)1216
地球系统科学英文条目检索1219
热门推荐
- 1430642.html
- 3834275.html
- 36174.html
- 924444.html
- 1348804.html
- 1068591.html
- 3358813.html
- 3452221.html
- 1238772.html
- 3868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3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5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0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7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4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