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 顾海良,颜鹏飞总主编;杨玉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4175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经济思想史-世界;西方经济-经济思想史-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总体认识1

二、本卷的结构和基本内容4

三、20世纪上半叶经济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16

上篇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23

第一章 20世纪初马歇尔的经济思想23

第一节 主要著作23

一、马歇尔的《工业与贸易》23

二、货币价值、商业信用与对外贸易25

第二节 马歇尔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理论视角31

一、马歇尔在货币理论方面的创见31

二、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理论35

第三节 马歇尔的规范经济学37

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标37

二、马歇尔的经济进步思想40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家论马歇尔及其经济思想46

一、熊彼特的评价46

二、布赫霍尔茨的评价48

第二章 庇古关于经济福利的分析51

第一节 边际效用和经济福利51

一、经济福利及其衡量52

二、国民所得与经济福利54

三、改善收入分配与人口素质57

第二节 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58

一、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58

二、消除阻碍资源移动的因素与增加经济福利60

三、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背离对国民所得的影响63

第三节 经济福利和劳资关系66

一、劳资关系和经济福利67

二、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关于工资率决定问题69

三、经济福利和工人的劳动时间71

四、产业酬劳方法73

五、劳动在不同职业和地区的分配:限制劳动力移动原因的分析74

第四节 失业问题76

一、失业问题的意义及衡量76

二、静止状态下的失业现象77

三、工资率弹性与失业79

第五节 工业波动论81

一、工业波动的一般特征82

二、与工业波动直接相关的问题83

三、救治工业波动的方法86

第三章 奈特及其后继者关于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91

第一节 奈特的生平与著作91

第二节 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思路93

一、风险和不确定性93

二、不确定性和利润94

三、企业的性质94

第三节 完全竞争理论及其应用的约束条件95

一、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社会95

二、联合生产和资本化97

三、没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和发展100

四、完全竞争理论应用的约束条件101

第四节 不确定性、风险及应对的方法与组织102

一、不确定性的意义103

二、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分104

三、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组织105

第五节 企业和利润107

一、引入不确定性的企业107

二、企业家的收入和利润109

三、现代公司、不确定性和利润110

四、不确定性和控制问题的长期影响112

第六节 诺依曼-摩根斯坦定理与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113

一、效用指数113

二、期望效用最大化114

三、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115

第四章 罗宾斯论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119

第一节 罗宾斯的生平和著作119

第二节 经济学基本问题120

一、关于经济学的定义120

二、经济学与交换经济123

三、经济学与技术125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史127

第三节 经济量的相对性128

一、稀缺的相对性128

二、经济物品的概念128

三、技术潜力和经济价值的区别129

四、经济统计的意义130

五、经济分析的时间序列132

六、“生产—分配”与“均衡分析”133

第四节 经济法则的性质135

一、经济分析的基础135

二、经济法则与“历史的相对性”135

三、经济学与心理学136

四、作为描述手段的“经济人”假设138

五、经济分析的静态学和动态学138

第五节 经济法则与现实139

一、作为科学的经济学139

二、制度学派的“数量经济学”139

三、经济研究的作用140

四、经济规律的必然性和局限性141

第六节 经济科学的意义143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43

二、均衡理论的中立性143

三、经济学与伦理学144

第五章 张伯伦论垄断竞争146

第一节 张伯伦的生平和著作146

第二节 作为垄断竞争研究起点的纯粹竞争148

一、供求平衡和市场均衡的联系和区别148

二、纯粹竞争条件下个别销售的最大利润均衡150

三、成本曲线与生产规模151

四、背离均衡:纯粹竞争和完全竞争的区别154

第三节 作为垄断竞争特殊类型的双垄断与寡头垄断155

一、双垄断模型(1):各自假设其对手的供给不变155

二、双垄断模型(2):各自假定其对手的价格不变157

三、双垄断模型(3):销售者之间承认相互依赖158

四、不确定性的影响159

第四节 产品差别和垄断竞争161

第五节 垄断竞争市场均衡163

一、个别均衡:单个销售者的价格和“产品”调整163

二、集团均衡:许多生产者的价格和产品的调整166

三、少数垄断者构成的集团:寡头垄断和产品差别172

第六节 垄断竞争与边际生产力理论173

一、边际生产力的含义173

二、纯粹竞争条件下的边际收益产品174

三、垄断竞争下的边际收益产品175

四、边际生产力理论与广告和销售成本177

第六章 琼·罗宾逊论不完全竞争179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基本思路179

一、《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缘起179

二、垄断与竞争180

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分析181

第二节 竞争均衡与市场的不完全性182

一、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与竞争均衡182

二、需求曲线的改变对供给价格的影响186

三、价格变动与市场不完全性188

第三节 租金和生产要素供给189

一、作为企业特殊生产成本的租金189

二、需求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租金的影响190

三、要素供给曲线:对“错综复杂图案”的简化191

第四节 价格歧视和市场的不完全性192

一、价格歧视及其存在条件192

二、对价格歧视的图形分析193

三、价格歧视的寓意195

第五节 对剥削的经济学分析196

一、剥削与市场的不完全性:对剥削的经济学解释197

二、对剥削的分类198

三、对劳动实行歧视情况下的剥削200

第七章 希克斯论价值和一般均衡206

第一节 希克斯的生平和著作206

第二节 价值理论207

一、效用及偏好207

二、消费者的需求定律210

三、商品间的补充或竞争的关系214

第三节 一般均衡216

一、交换的一般均衡217

二、一般均衡体系的运行217

三、企业的均衡221

四、技术的补充和替代223

五、生产的一般均衡225

第四节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基础227

一、分析方法227

二、均衡和不均衡229

三、利息和利率的决定230

第五节 动态一般均衡体系的运行232

一、生产计划232

二、价格和生产计划234

三、利息与生产计划235

四、支出与贷款237

五、动态体系的暂时均衡238

第八章 科斯关于企业形成的探讨242

第一节 科斯的生平和著作242

第二节 《企业的性质》概述243

一、企业的特征244

二、企业在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246

三、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含义247

四、企业概念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250

第三节 与《企业的性质》相关的问题251

一、《企业的性质》的由来251

二、《企业的性质》的含义253

三、《企业的性质》的影响255

第四节 科斯的分析方法257

一、基准方法258

二、科斯对基准方法的应用259

三、基准方法和传统分析方法的比较及其含义260

中篇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革命269

第九章 古典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269

第一节 概述269

一、古典传统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线索269

二、古典传统宏观经济思想的基本信条:萨伊定律270

三、支撑萨伊定律的货币数量论271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273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273

二、货币数量论和总供求分析274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劳动供求视角)275

第三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277

一、自我调节市场的含义277

二、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自我调节278

三、资金或信用市场279

第四节 关于失业问题280

一、工资(或工资率)的决定和失业281

二、失业类型281

三、失业的流弊:庇古关于失业问题的看法283

第五节 经济周期理论285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285

二、关于经济周期长度的分析286

三、经济周期的外生因素论和内生因素论288

第十章 瑞典学派宏观经济分析296

第一节 瑞典学派及其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特征296

第二节 维克塞尔的经济思想297

一、维克塞尔的理论研究路线298

二、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00

三、货币理论:货币价值和货币价格302

四、作为价格调节者的利率303

五、资本自然利率和贷款利率304

第三节 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理论306

一、维克塞尔累积效应理论和货币均衡概念306

二、时点分析和时期分析307

三、货币均衡的条件309

四、货币均衡和货币政策标准313

第四节 林达尔论利息率和物价水平314

一、值得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314

二、货币利息率的降低或提高与经济体系的累积过程317

三、利息率在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中的作用323

第十一章 凯恩斯革命329

第一节 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329

第二节 凯恩斯思想演变的“三部曲”333

一、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一部曲《货币改革论》333

二、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二部曲:《货币论》的问世336

三、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三部曲:《通论》的诞生341

第三节 凯恩斯经济学体系343

一、凯恩斯体系和理性行为343

二、一个基于储蓄与投资关系的简单模型346

三、相互依存的完全体系348

第四节 《通论》的理论结构352

一、有效需求原理352

二、收入、储蓄和投资355

三、对储蓄和投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357

四、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乘数359

五、投资诱导:资本边际效率361

六、流动偏好和利息率362

七、经济周期理论363

第五节 《通论》中的社会哲学365

一、财富的增长不取决于富人的节欲365

二、食利者阶级的消亡366

三、投资社会化367

四、密切相关的国际经济关系367

五、思想的力量368

第十二章 凯恩斯经济思想补充评述373

第一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73

一、通货膨胀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破坏作用373

二、货币价值变动的社会后果374

三、1930年的大萧条378

四、关于节俭379

五、货币价值崩溃对银行的影响381

第二节 关于恢复金本位381

一、黄金热和恢复金本位381

二、货币政策的可选择目标382

三、关于未来货币调节的建议387

四、丘吉尔先生政策的经济后果389

第三节 政治视角下的经济学394

一、苏俄的经济学394

二、经济学的阶级性:凯恩斯的“选边站”395

三、自由放任主义及其终结396

第十三章 卡莱斯基的有效需求理论399

第一节 利润、产出和有效需求400

一、基本短期模型400

二、利润和产出理论402

三、短期动态分析404

第二节 卡莱斯基有效需求理论的演变405

一、利润、就业和短期均衡406

二、卡莱斯基有效需求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412

三、卡莱斯基的就业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414

第三节 价格、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416

一、收入分配理论417

二、价格和成本418

三、货币工资的弹性、产出和就业419

第四节 长期有效需求理论422

一、卡莱斯基1933年的模型422

二、卡莱斯基的《经济波动论文集》(1939年)424

三、卡莱斯基的《经济动态学研究》(1943年)427

第五节 公共财政和货币政策428

一、公共赤字和有效需求428

二、税收支持的公共支出和利润与有效需求431

三、卡莱斯基关于利润税和有效需求同凯恩斯的通信432

四、卡莱斯基论货币政策434

五、卡莱斯基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436

下篇 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443

第十四章 制度主义学派443

第一节 凡勃伦的经济理论443

一、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443

二、对正统经济学的批判446

三、工业体系和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449

第二节 康芒斯的经济理论452

一、康芒斯的生平和著作452

二、制度的基本内涵453

三、制度经济学的方法454

四、交易及与之相关的问题456

五、制度变迁理论458

第三节 米契尔及其商业循环的制度分析459

一、对各种商业循环学说的批评460

二、经济组织与商业循环461

三、商业循环研究中的统计工作463

第十五章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基于创新的经济发展分析466

第一节 熊彼特的生平和著作466

第二节 经济发展分析的起点:循环流转分析468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470

一、熊彼特关于经济发展的定义471

二、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471

三、企业家与经济发展473

第四节 信贷、资本与货币市场474

一、信贷474

二、资本475

三、货币市场476

第五节 企业家利润478

一、利润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478

二、企业家的贡献和企业家利润479

三、创新的普及与企业家利润的消失480

四、企业家利润与发展480

第六节 资本利息——熊彼特的利息理论481

一、资本利息及其来源481

二、从创新视角对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解释482

三、利率的时间变动483

第七节 经济周期理论484

一、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不同意见的反驳484

二、熊彼特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思想485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发展487

第十六章 奥地利经济学的发展491

第一节 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生平与著作491

一、米塞斯的生平和著作491

二、哈耶克的生平和著作493

第二节 米塞斯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495

一、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495

二、市场经济499

三、价格理论506

第三节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512

一、《通往奴役的道路》评析512

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评述517

第四节 米塞斯和哈耶克论社会主义计算问题521

一、米塞斯论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计算性521

二、哈耶克论社会主义的计算问题524

三、哈耶克对“兰格模式”的批评527

第十七章 俄林和米德的国际贸易思想532

第一节 俄林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532

一、俄林的生平和著作532

二、区际贸易分析533

三、国际贸易基本原理540

四、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及其同商品流动的关系545

第二节 米德论国际经济政策548

一、米德的生平和著作548

二、金融政策550

三、价格调整552

四、直接控制554

第十八章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559

第一节 里昂惕夫的生平和著作559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560

一、投入产出分析定义560

二、工业、农业和最终需求部门的投入产出表561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数学表述562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动态模型564

第三节 里昂惕夫“反论”565

一、里昂惕夫“反论”的含义565

二、解读里昂惕夫“反论”的各种学说566

第四节 投入产出分析与经济平衡理论573

一、投入产出分析与魁奈的《经济表》573

二、投入产出分析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574

三、投入产出分析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574

四、投入产出分析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575

参考文献577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