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88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科学研究事业-劳动力资源-资源管理-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科技人力资源: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第一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13
第一节 相近概念及其局限13
一、科技活动人员13
二、科学家工程师14
三、R&D人员15
四、专业技术人员15
五、科技工作者16
六、科技人才16
七、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7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19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19
二、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统计范围21
第三节 确立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意义24
第二章 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文献综述26
第一节 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26
第二节 关于科技人力资源测度的研究28
一、指标规范30
二、测度报告31
三、小结33
第三节 关于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研究33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战略规划和配置政策34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教育与培训政策36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得失——调动、引进及移民政策38
四、小结39
第四节 关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研究39
一、理论研究40
二、测度研究41
三、政策研究42
四、小结46
第三章 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48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的群体特征48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50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指标体系53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指标54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指标58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指标65
中篇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历史演进与规模结构第四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历史发展75
第一节 调整建设时期(1949~1965)75
一、培育与管理体系的形成:1949~195776
二、“跃进”、调整与稳步发展:1958~19658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82
一、“文革”时期的科技人力资源培养83
二、科技人力资源在曲折中的增长83
三、“三线建设”与科技人力资源的地区流动8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85
一、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政策85
二、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制度的变革与影响86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90
四、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91
五、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92
第四节 小结94
第五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规模96
第一节 从资格角度入手测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96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96
二、不同教育形式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总量99
三、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定义的高等教育学科分析102
四、符合资格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测算106
第二节 从职业角度入手测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112
一、基本思路112
二、基本统计114
三、数据的分类统计和修正116
四、各类科技人力资源情况分析119
第三节 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进一步分析和测算123
一、两个角度测算的差距123
二、原因分析124
三、两个角度认定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125
第六章 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结构127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和性别结构127
一、年龄结构128
二、性别结构130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和学科结构132
一、学历结构132
二、学科结构141
第三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分布150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150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行业结构152
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中的分布154
四、结论156
第七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161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161
一、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测度162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规模及其特点165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171
一、科技人力资源国内流动的测度172
二、科技人力资源在国内区域间的流动172
三、科技人力资源在行业间的流动情况176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179
一、“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值得关注179
二、科技人力资源国内流动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差距182
三、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机构带来的“内流失”问题183
四、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几点建议184
下篇 国外科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第八章 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和分布189
第一节 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规模189
第二节 全球R&D人员的规模及分布190
第三节 全球研究人员的规模和分布195
第四节 小结199
第九章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状况200
第一节 美国科技人力资源200
一、总体规模200
二、现状及特点202
三、发展趋势206
四、小结214
第二节 欧盟科技人力资源215
一、现状216
二、流动及其特点222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224
四、发展趋势230
第三节 日本科技人力资源231
一、总量规模与结构231
二、“科研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239
三、存在问题245
四、发展趋势248
第十章 主要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状况253
第一节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253
一、现状特点253
二、发展趋势258
第二节 巴西科技人力资源262
一、R&D人员概况262
二、R&D人员的部门分布266
第三节 南非科技人力资源268
一、现状268
二、发展趋势270
第四节 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272
一、规模与分布272
二、存在的问题275
三、发展前景分析277
第五节 小结280
第十一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282
第一节 当前全球移民概览282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现状286
一、联合国关于国际移民的分类286
二、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表现287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特点291
一、全球流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291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极不均衡291
三、跨国公司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92
四、移民制度和教育制度在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92
五、科技人员回流现象使科技人力资源循环成为新的跨国流动模式293
第四节 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93
一、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对原籍国和东道国的影响293
二、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96
三、科教人力资源流出国的应对举措299
第十二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300
图表目录310
热门推荐
- 3732948.html
- 2613394.html
- 767270.html
- 1680472.html
- 3857953.html
- 2411546.html
- 1796307.html
- 2843135.html
- 3678373.html
- 549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2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7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9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4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7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