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大学生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建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4834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6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大学生-社会心理-研究;大学生-社会行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大学生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调查报告1: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培养机制1
一、引论2
(一)问题提出2
(二)研究现状3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假设5
(四)研究内容安排7
(五)研究技术路线与过程实施7
二、研究设计9
(一)分析框架9
(二)分析模型10
(三)变量设计10
(四)数据获取11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与特征12
(一)社会责任感:整体较强12
(二)自我责任感:认知与行为存在一定脱节14
(三)家庭责任感显著15
(四)他人责任感:呈现较强功利性16
(五)国家责任感强烈18
(六)社会责任感总体特征19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结构视角20
(一)基本思考20
(二)先赋性因素对社会责任感的弱影响21
(三)父亲职业地位对社会责任感的强影响23
(四)父亲学历水平对社会责任感的强影响24
(五)父亲收入水平对社会责任感的非显著影响27
(六)小结27
五、对策与建议28
(一)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加强针对性教育29
(二)重视大学生群体性差异,分类引导30
(三)积极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强化培养途径30
附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36
调查报告2: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及健康干预43
一、引论43
(一)问题提出43
(二)文献回顾46
(三)研究视角49
(四)研究技术路线50
(五)研究内容安排51
二、研究设计52
(一)研究框架52
(二)变量设计53
(三)数据来源55
三、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特征56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情况56
(二)心理危机学生的个体特征57
(三)心理危机学生的家庭情况59
(四)心理危机学生的学习情况62
(五)心理危机学生的生活情况62
(六)研究小结66
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67
(一)心理危机形成的微观影响因素68
(二)心理危机形成的中观影响因素69
(三)心理危机形成的宏观影响因素71
(四)研究小结73
五、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的求助过程74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求助对象75
(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求助办法77
(三)过激行为倾向的群体特征78
(四)研究小结80
六、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取向81
(一)对象干预对策取向81
(二)环境干预82
(三)过程干预83
附录1:北京市高校学生生活学习调查问卷85
附录2:近五年来媒体关于高校学生自杀报道91
调查报告3:高校学生性安全意识94
一、引论94
(一)问题提出94
(二)研究内容100
(三)研究方法101
二、研究设计103
(一)分析框架103
(二)分析模型104
(三)变量设计105
(四)数据获取106
三、高校学生性意识107
(一)被调查高校学生性意识的统计描述107
(二)高校学生性意识的影响因素109
(三)小结111
四、高校学生性行为112
(一)被调查者性行为的描述统计112
(二)高校学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114
(三)小结118
五、高校学生性安全及艾滋病自我预防118
(一)被调查高校学生性安全及艾滋病自我预防统计描述118
(二)高校学生性安全及艾滋病自我预防的影响因素126
(三)小结130
六、研究总结与建议130
(一)研究总结130
(二)研究建议133
附录:大学生性意识与性安全调查136
调查报告4: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144
一、引论144
(一)问题提出144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146
二、研究设计148
(一)研究策略148
(二)分析模型149
(三)变量定义操作150
(四)数据来源151
三、数据分析152
(一)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的影响因素153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的影响因素154
(三)大学毕业生初职收入的影响因素155
(四)模型解释力比较155
四、结果讨论156
(一)研究主要发现156
(二)研究启示与政策取向157
参考文献159
后记163
热门推荐
- 2465886.html
- 2511387.html
- 2648657.html
- 3236061.html
- 163051.html
- 1845958.html
- 2711799.html
- 707671.html
- 3531095.html
- 2779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7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2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3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2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0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6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7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