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道与治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道与治道
  • 吴兴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4632551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道与治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政道与治道新版序1

序25

第一章 政道与治道3

一 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3

二 论世袭制之为政道6

三 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10

四 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13

五 “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18

第二章 论中国的治道27

一 引言27

二 儒家的德化的治道27

三 道家的道化的治道32

四 法家的物化的治道36

第三章 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45

一 空无所有45

二 理性之运用表现46

三 理性之架构表现51

四 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54

第四章 论政治神话之根源63

一 引言63

二 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65

三 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69

第五章 论政治神话之形态79

一 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79

二 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83

第六章 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91

一 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91

二 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95

第七章 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103

一 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103

二 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106

三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111

四 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117

第八章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125

甲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缺处125

一 内容表现之妙处125

二 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127

三 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29

四 “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函义:治者担负过重132

五 结语与附识134

乙 理性之外延的表现136

一 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136

二 “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138

三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139

四 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142

五 外延表现之成就145

六 外延表现之缺处147

七 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149

第九章 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上篇 顾、黄、王诸儒之理想155

一 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155

二 《待访录》中之《原君》156

三 《待访录》中之《原法》159

四 《日知录》中之论“法制”161

五 《待访录》中之论“学校”165

六 《黄书》中之《原极》169

七 《黄书》中之《古仪》175

八 《日知录》中之论“藩镇”180

九 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186

下篇 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189

序言189

一 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190

二 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196

第十章 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207

序言207

上篇 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207

一 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原料摘录207

二 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210

下篇 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219

引言 综述同甫之大意219

一 生命之创造性222

二 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222

三 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223

四 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223

五 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224

六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224

七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226

八 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226

九 “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此不足以言点化227

十 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229

十一 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230

十二 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231

十三 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233

十四 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238

十五 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生命与理性之统一240

十六 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决不可轻忽242

热门推荐